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利华 《文教资料》2006,(20):93-94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导致人物称呼发生很多变化。人物称呼的变化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帮助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些困难,文章初步考察了当代中国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称呼语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原因。文章认为,亲属关系的称呼大大简化,但还保留一些反映等级关系的称呼语。建国之初社会关系称呼语非常简单,但很快被体现社会等级秩序的繁复称呼语所取代,突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社会地位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则显示了汉民族家本位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人物称呼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夏天琼 《林区教学》2009,(10):33-34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由于语言和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名各具特征。人名作为一种称谓符号,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异,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人名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中国人的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和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汉语人名发生了一些变化,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金君卫  汪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92-93,117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请求行为威胁到受话人的面子,发话人总会采取一些方式使自己的请求行为显得礼貌得体。称呼语是汉语请求行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受汉语文化影响的称呼语的选择对于语用距离长短和交际成功与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称呼语最能反应重大社会的历史变革,承载传统的文化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今天的称呼词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具有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的称呼语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际接纳与汉语称呼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称呼语的问题不但与语言学有关,也与心理学中的人际接纳原则和社会学中的社会层级特点有关。本文根据社会层级特点把符合人际接纳原则的汉语称呼语分为三类,抬高型称呼语,凸显型称呼语和尊重型泛称语。其中抬高型称呼语又分为或然性抬高和确然性抬高;凸显型称呼语又分为辈份性凸显、头衔性凸显和职业性凸显;尊重型泛称语讨论了老师、先生和师傅三个社会泛称。  相似文献   

6.
试论汉语社交称呼语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交称呼语与人所处的社会层级系统密切相关。社会层级系统决定了社交称呼语的层级性,影响和制约了社交称呼语的接纳原则,社会层级系统影响下的汉语社交称呼语可分为四种类型:抬高型称呼语,突显型称呼语,关系场合型称呼语和随时代变化的社交泛称语。  相似文献   

7.
根据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本文旨在证明在汉语中人们选择恰当的称呼语其实是语言顺应交际语境的表现。本文首先探讨了称呼语的选择与语言顺应论的关系。然后用顺应论例证分析了汉语称呼语的选择实现了对语言使用者、社会文化、社交世界及心理世界的顺应。最后得出如下结论:恰当地选择语言要做到语言与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呼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及亲属间的称呼和社会上人际间的称呼。夫妻称呼语是家庭成员称呼中的一类。文章对现代汉语中夫妻称呼语的组成、发展演变和彼此之间的配置关系做了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汉语人名用字管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习以为常的人名现象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从汉语人名用字入手,归纳出520个汉语人名常用字,并据其语义关联组成四字联语;进而就这些常用字的语义规范等方面阐述了汉语人名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某些汉语称呼语呈现出商业化的趋势。详细梳理了商业化的代表性称呼语"老板"的来龙去脉,重点考察了它在商业、官场、军队、娱乐圈和各方言区的使用现状,探究了其泛化的具体原因,并根据称呼语发展的"伸缩率"针对性地提出了"老板"在交际中的使用建议,以期为汉语社会通用称呼语的健康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越南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立场出发,探讨了汉越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的称呼语问题,并以“同志”一词为核心,分析了其在汉语与越南语中的语义语用之异同.以及背后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称谓语与称呼语内涵的阐释,分析了现代汉语中夫妻称谓语、称呼语的关系,进而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谓语、称呼语与古代汉语及现代英语中夫妻称谓语和称呼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称呼语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语言学题目,它负载着一个民族文化习惯与民族语言语用规范的一种言语行为,同时也是人们日常交往中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由于中西社会与文化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称呼语的语用也存在很大不同。本文主要探讨称呼语所具有的功能与形式,并且通过称呼语的使用形式来分析比较其在中西文化中的一些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对汉英社会称呼语有很大影响。对比研究汉英社会称呼语的异同,既有利于人们了解社会称呼语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有利于英语教师改善针对称呼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演变提供了新视角。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用来称呼讲话者和受话者的词语,同时体现出参与双方的社会地位,是我们社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受各种媒体或外国强势文化等的影响,我们汉语的称呼语出现了复制、模仿或变异等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16.
非指称用法的英文人名(non—referential English names)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名的非表层意义,其来源广泛,所指具有引申意义;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在翻译成汉语时应充分考虑源语的语用用意和目的语的语用预设目的,使用适合不同语境的翻译方法以求达到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7.
称呼语能够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以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为基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称呼语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探索称呼语与特定的社会或文化之间的相似或理据关系。从一个较新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语言符号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象似现象,从而丰富了称呼语及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亲属称呼语(kinshipterms)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了解并正确使用称呼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成功交际至关重要。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的亲属称呼语作一比较。一、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呼语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关系,反映在语言上,汉语中有表示各种具体关系的亲属称呼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伯伯、伯母、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侄儿、侄女等不一而足,其关系十分明确,界限清楚。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的个性,家庭观念不如…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分析 ,探讨这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使用差异 ,指出正确使用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称呼语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汉语中的“同志”、“哥哥” ;英语中的“mother”、“madam”等。在语言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 ,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 ,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因此 ,如何根据讲…  相似文献   

20.
周玲丽 《文教资料》2006,(17):153-154
由于中西社会与文化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称呼语的语用也存在很大不同。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经常会发生故障。本文主要从称呼语的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且通过称呼语的使用形式来分析比较其在中西文化中的一些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