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1989年4月写了一篇东西,题目是《新闻与宣传》(以下简称《新闻》),刊登在本刊1989年第4期上。金照同志对这篇东西持有不同意见,写了一篇题为《同〈新闻与宣传〉一文作者的几点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也在同年本刊第六期上发表了。金文文笔简练,对于争论的起因和焦点并未读到,读者看了可能不甚了然。为了使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中旬,河北日报农村部记者郝斌生同志用大信封给我传来两个复印件:一是发表在10月12日《河北日报》三版头条位置的新闻访问记——《田头三盼》;一是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关于这篇报道的评介文章。实际上,在斌生没有寄来复印件之前,我就在《河北日报》上读过《田头三盼》了。这篇访问记在我脑海里留下很好的印象,当时就想写点感言,但由于其它原  相似文献   

3.
我是西北新闻刊院的首届学员。一年来,在刊完指导下,我利用学习之余撰写新闻报道稿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据统计,先后往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共七十五篇,其中有三十三篇陆续在《城乡生活》、《河池日报》、《南宁晚报》、《广西日报》、《中国环境报》等报刊见报,二十七篇被市、县级广播电台(站)播发,五篇被编进即将出版的《瑶族风情录》,并被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接收为会员。最近,又被中共南丹县委宣传部评为一九八五年度新闻报道积极分子,获乙等奖。  相似文献   

4.
《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被全国新闻界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而备受关注.那么,长治日报现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和规范化,简称为"三化"现象.先看经常化.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有两个栏目:一个是长治日报的《嘹望哨》,一个是上党晚报的《啄木鸟》(长治日报子报).从2000年2月开栏到现在,四年半时间,1640多天,《瞭望哨》和《啄木鸟》共刊发批评稿件近3000篇.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6.
龙忻成 《新闻窗》2006,(2):46-46
今年.全省一年一度的人大和政协“两会”刚开完,1月23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即刊发了署名“余心声”的新闻评论《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写在“两会”闭幕之际》(以下简称《论抢抓》)。同日。贵州各地党报党刊及综合类报纸亦刊发了此文。这是继去年“余心声”《论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和《论细节决定成败》两文之后的第三篇重头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7.
《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被全国新闻界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而备受关注。那么,长治日报现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和规范化,简称为“三化”现象。先看经常化。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有两个栏目:一个是长治日报的《瞭望哨》,一个是上党晚报的《啄木鸟》(长治日报子报)。从2000年2月开栏到现在,四年半时间,1640多天,《瞭望哨》和《啄木鸟》共刊发批评稿件近3000篇。其中《瞭望哨》刊发2106篇,日均1篇多;《啄木鸟》刊发890篇,平均不到两天有1篇。舆论监督稿件达到如此多的数量,在全国媒体也是绝无仅有的。再说深…  相似文献   

8.
新闻阅评     
作者编者应切实对读者负责年内阅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报纸副刊,多次发现知识性差错,兹列举于下:2006年12月,重庆某报副刊刊登了一篇名字叫《澳洲悭水》的散文,文中把十九世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说成是出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笔下"。更有甚者,这篇散文不久之后竟原封原样在中央某大报《国际副刊》中刊出,可能是作者一稿多投,只不过题目改成了《于细微处见惜水》。差错之处未改。  相似文献   

9.
我与同事共同采写的通讯《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刊于本报2005年12月21日一版头条,以下简称《战》文),在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中,以全票通过,获得了二等奖。回想这篇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我有一个很深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08年才几个月,假新闻照片事件就时有发生。CCTV影响2006年度新闻记忆特别节目图片奖《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刘为强摄)被曝光造假。《人民摄影》2007年度新闻摄影比赛刚刚揭晓,获非突发新闻组照金奖的《为什么不回家》(王一摄),因涉嫌有假,被取消获奖资格。2004年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自然与环境保护新闻类单幅金奖《广场鸽接种禽流感  相似文献   

11.
仁义 《传媒》2002,(6):1
《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市委书记推动舆论监督》的通讯,《报刊文摘》分两次进行了转载。说的是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上任伊始,狠抓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事。 吕日周书记上任第三天,就向《长治日报》领导下达了“新闻监督令”。此后他又把报社总编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拿着报纸批评说:“这是一份由无能总编无能编辑无能记者办的一份无能报纸!”批评之严厉,措词之激烈,实属罕见。为何说“无能”,报纸上少有或没有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他要求《长治日报》:批评报道必须天天有,必须追根求源找到责任  相似文献   

12.
省新闻学会主持的一九八五年全省报纸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最近在西安揭晓,共有六十四篇(幅)好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十一个,二等奖十六个,三等奖三十七个。以下是获一等奖的新闻作品目录: 新闻三篇:《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陕西日报)、《丧事中的大红匾》(陕西日报)、《省公路局“企业验收团”在安康大搞“吃、喝、拿”》(陕西日报);通讯二篇:《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陕西日报)、《张斌杰轶事》(宝鸡报);评论一篇:《年龄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陕西日报);来信二篇:《值得深思的掌声》(法制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和2006年度,《苏州日报》各有一篇消息稿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篇是《昆山农民刷卡看病》,一篇是《50万外来打工者参加苏州五大保险和本地人一样享受失业保险》。这两篇报道有着一个  相似文献   

14.
新闻组照《黄石村民在印尼客机坠毁中遇难》继荣获第十二届(2005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二等奖之后,最近又荣获2005年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这也是本人继2003年度新闻摄影《放鞭炮岂能驱邪保平安?》和2004年度新闻摄影《日夜守着电话机,祈盼儿子平安归》分别荣获第十届(2003年度)和第十一届(2004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一等奖之后的第三次获省级以上新闻摄影的一等奖。这在莆田当地新闻史上属少见,也是本人始料不及的。但细想起来,这近三年“偶然”的新闻摄影“三连冠”蕴含着一定的必然,也包含着《湄洲日报》老总的良苦用心和甜酸苦辣。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报社编辑出版的《内部参考》(以下简称《内参》),是专供党委、政府领导同志阅读的内部刊物,它是上达社情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供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近年来,日照日报社高度重视《内参》的编辑出版工作,采取多项措施齐抓共管,取得了较好成效。自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我们共编辑出版《内参》12期,刊发稿件61篇,其中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7人次5篇。在2006年度山东省新闻奖专项评选中,有1篇稿件被评为山东新闻媒体内参类二等奖,同时,获得内参金奖的1篇、银奖1篇、铜奖2篇,成为我社历史上《内参》办得最有成效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报纸系统1990年度好新闻评选工作于5月13日结束,共评出好新闻作品328篇(件)(含新闻、摄影、美术、理论、文艺五个类别)。其中,唐山劳动日报的通讯《党的忠诚宣传员傅显忠》、秦皇岛日报的《引青济秦工程纪实》系列报道、保定市报的保棉一厂系列报道获特等奖。另评出一等奖作品62篇、二等奖98篇、三等奖165篇。  相似文献   

17.
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在南通日报副刊上发表的散文《乡里乡亲》荣获二等奖,这是近年来江苏省报刊在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得的较高奖项。此前,这篇作品还曾在全国报纸副刊评比中获得金奖。作为地市级报纸选送的一篇副刊作品,作者又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记者,《乡里乡亲》能够脱颖而出,我体会,主要得益于其乡土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正是因为从古老的乡土题材中嗅到了清新浓郁的时代气息,才激发出作者的写作热情,也因此在读者中产生较为强烈的共鸣,并得到专家的青睐。乡土题材是报纸副刊作品永恒的宝贵资源报纸副刊作品写作…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有副刊作品在江苏省、华东地区和全国新闻作品的评比、竞赛中获奖。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的散文《乡里乡亲》荣获二等奖,在副刊类作品中位列邵云环烈士遗作《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和李向群父亲所写的《说说儿子向群》之后,是近两年来江苏省在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所获得的最高奖项。此前,这篇作品还曾在全国报纸副刊评比中获得金奖。 作为一名以社会新闻采编为“主业”的记者,  相似文献   

19.
我的杂文《关于举办“庆祝嫦娥奔月两万零一年”活动的通知》,在第十二届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获得了金奖,这既感到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我能获大奖有些偶然,情理之中是因为在杭州日报《西湖副刊》上写了两年多的专栏《实验文体》终于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实验文体》栏目始于1999年底,主要是想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为这个专栏写文章,真是既艰辛又快乐。我每年要在全国及省内报纸、杂志发杂文随笔百余篇,但《实验文体》花的心血最多。这里的心血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20.
这个问题,是一位青年记者朋友针对刊于2004年11月19日邯郸日报一版、获当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的下面这篇报道的标题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