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自然第一册《太阳和影子》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知道:正午的太阳影子最短,影子指向正北方。《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一课,要求让学生通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人们带来方便,我设计制作了二十四节气日自动显示仪。我首先观测了当地二十四节气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以及太阳影子的长度,然后根据观测记录绘制了一张当地二十四节气日正午时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太阳影子刻度图。  相似文献   

3.
正午太阳高度角简称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它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它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策略1.把该知识点列为高考重点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2.抓住规律,图形结合。3.对正午太阳高度的规律及应用深刻理解,并进一  相似文献   

4.
朱彩虹 《地理教育》2011,(1):111-112
地理课外观察观测活动主要包括气象观测、地震观测、天象观测、野外地形观察、河湖及海岸观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等。它是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地理智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课外观察观测活动题,如月相观测、日影观测、简易测量正午太阳高度、野外褶皱构造观察、  相似文献   

5.
了解太阳和季节的关系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哪一天在北半球,太阳最高、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查一下这一天几点日出、几点日落。让孩子理解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是正午,阳光直射,此时影子最短;反这太阳低的时候,阳光斜射,影子则长。向孩子解释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但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相似文献   

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7.
一题一议     
解析:本组题以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为引入点,考查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和地理坐标。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极昼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地方时等。  相似文献   

8.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与应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常常是考试的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运用它解决生产和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课教学中,有些观察项目需要长期 进行,如第一册第十三课《怎样测定太阳高 度》,观察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二册第一 课《我们来给大自然记日记》(分别在第二册第 十二课、第十八课,第三册第一课,寒假作业中 出现。第五册第十四课《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要用到观察记录)。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如何 指导学生进行长期地观察、记录呢?现以第四 册第一课第5作业题和第五册第一课第3作 业题(要求学生观察月亮在农历一个月中位置 和形状变化并进行记录)为例,谈谈我的一些 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牟建华 《考试周刊》2010,(52):207-207
《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一地理第一章教学内容,由于涉及到天体运动、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地球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理论性、系统性强的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刚进入高一,立体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本章的教学,对地理教师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次机遇。如果教学得当,  相似文献   

11.
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时,我指导学生自制学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制作目的1.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2.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3.演示正午楼影的朝向和楼影长短的变化规律;4.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自然教材第十册《日晷与圭表》一课,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的测时仪器——日晷是根据一天阳光下物体影子移动的角度变化规律制作的。此课内容安排在测量太阳高度的后面,学生往往把晷针影子  相似文献   

13.
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太阳直射的移动而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纬度有怎样的关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有什么特点?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一年为周期,地球周而复始的变化叫周年变化,也叫季节变化。一、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般要注意三种不同区域的情况:(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2)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从太阳高度看,极昼是指一天中最小(0时整)太阳高度不小于0;极夜是指一天中最大(12时整)太阳高度不大于0。(3)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二、气温的季节变化研究全球气温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2007,(24)
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时间、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时间、不同纬度分布规律。当太阳直射在某一纬度时,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2.应用纬度分布规律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由于太阳直射点在不停地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分布规律是不会变化的,只要抓住了直射点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就能够得出。  相似文献   

16.
太阳高度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广泛,能够实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所以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历年都有试题涉及,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在太阳高度部分知识中,极点的太阳高度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是答题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就极点的太阳高度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一、极点的太阳高度的变化1.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极点是多条经线的交点,或者说是经线的端点,严格来说,没有地方时,也没有正午太阳高度,其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是某一具体数值且没有变化(如右图所示)。2.极点的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极点的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是:当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某教师在公开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中以先前布置给学生的一则地理观测实验来导入新课。该实验要求3个小组的学生自9月12日至9月18日期间,每天在北京时间12:20观测当地杆影的长度,并记录和分析。一、观测实验实验材料:木棍、卷尺、纸笔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材料,学生分组;第二步,3个小组分别测量北京时间12:20的杆影长度;第三步,根据3个小组所测杆影长度计算平均值;第四步,记录并分析观测数据。数据记录:  相似文献   

18.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什么叫正午?从时刻上看即一天中自昼的中间时刻,即昼半球中央经线的时刻,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其地方时为12点.从位置上看则一定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昼弧的中点、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有固定的位置.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故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某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即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如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全球有且只有120°E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表现如图1.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分析 《太阳和影子》一课设计了“太阳、影子与气温”、“影长与气温的关系”和“制作太阳钟”三个教学活动。其中,第一个活动是让孩子制定观察计划,通过观察活动获得观测数据。第二个活动是绘制、分析曲线图,从而发现一天中气温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第三个活动则是前两个活动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问题.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其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角,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太阳高度角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白天大于零,晨昏线上等于零,晚上小于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在高中地理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在进行计算中,我们需要两个已知条件:所求地区当地纬度和直射点所在纬度.对于任意时刻太阳高度的计算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做要求,但是极昼地区,存在最大太阳高度角和最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