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的认识价值,是以主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艺术帮助人们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内涵.艺术的伦理价值,是以主体的意志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伦理主体的伟大与崇高.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这三种价值属性是人类生命活动方式的必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
盖格尔对审美价值的研究,首先是把审美价值从正在进行体验的主体之中孤立出来,以便寻找审美价值的客观性依据,然后转向了审美价值的主观性研究。审美价值主观性的合义是,艺术作品只是为了人们才存在,美只存在于它与体验它的人类的关系之中,只是对于主体、对于自我的体验,艺术才具有意味。本文对审美价值与三重自我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而最终落实到审美价值与存在的自我关系的阐述上。正是在存在的自我这个主体的层次上,审美价值才得到了它真正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论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产生于艺术活动中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实践关系,是艺术家根据自己对客体世界的感悟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满足了艺术接受者的艺术需要。艺术价值的特质在于审美价值。审美价值的实质在于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根本在于对人的终极关怀。所以,艺术的审美价值,归根到底,就是推动和帮助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性的完善。当前,重建和创造这样的艺术价值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构建和谐文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然设计审美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那么在以实践为基础对设计审美价值进行判断时,要明确设计审美价值是在客观事物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并取决于客体本身的客观属性和主体实践活动与需要。也就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这其中,人的主观情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价值发现是标志人们观念地把握前人未曾把握的价值客体以及已知价值客体的新的价值属性的价值哲学范畴。它是对一定客体及其属性与人类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始初性的正确的认识。始初性与正确性的统一是价值发现的基本特征或规定性。价值发现对价值主体的生存、发展、完善具有重大意义,价值主体应努力提高价值发现能力、水平和程度,同时要增强价值发现的利用能力特别是以价值发现为基础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艺术感受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文艺活动中所获得的一种体验性的审美感受,它的形成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为来源,与生活体验密切相关且以感知觉活动为心理基础,具有现实性的根基。但其旨归在于人类生存意义的丰富和诗化,是洋溢着精神蕴藉的审美体验,超越性才是其本质属性。想象是使艺术感受具有审美超越性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崇高将人的认识能力、情感与欲求能力,自然、自然的合目的性与自由等整合在一起,以致最终形成以认识(“真“)为基础,以心理情感体验(“美“)为场,以道德伦理(“善“)为指归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审美空间.这种内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为:惊讶/骇--压抑,抗争--积聚,喷涌--涵咏.它具有矛盾性(混杂性)、运动性、超越性(道德性)特征.其意义与价值在于大大拓展了主体的审美心理空间,提升了主体的的审美体验能力,从而完善了主体的情感--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文艺创作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 ,它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创作主体通过发现、体验现实美 ,进而进行典型化、情感化、理想化 ,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艺术形象是审美价值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文艺创作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它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创作主体通过发现、体验现实美,进而进行典型化、情感化、理想化,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 艺术形象是审美价值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人类最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它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世界的快乐,并有悠久的价值。艺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之真理”。艺术具有认识价值、道德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自身价值这四重价值。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功利主义美学和超功利主义美学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的审美价值在于体现了时代的追求、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及创造者的审美情趣。其构成的完整形态所唤起的审美主体的美感,超越了艺术认识价值和艺术伦理价值之上的艺术价值形态。从审美变形机制下阐述坭兴陶的创作及其在审美还原下的意义,可使坭兴陶器的创作者和欣赏者能够把握到审美理想,体验到诗意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音乐作为独特的艺术部类,其本质是审美的。音乐审美价值与音乐审美属性密切相关。音乐审美属性与音乐审美作用下的功能系统相对应。音乐审美的功能是一个多义系统,它以音乐审美属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价值范畴属于关系范畴,它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艺术的价值就是指艺术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艺术对主体的特殊意义。我们以前习惯划分的三大块:认识意义、教育意义、审美意义就是指艺术能满足主体的认识需要、教育需要、审美需要而作出的价值判断。但是,我们认为艺术的终极价值(远远超越了艺术家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不是浮于浅层面的“三大块”,而是潜沉于最深处的对于人性的表现,就是说,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人性。真善美的内容必映现着某种人性,否则,这样的艺术就是华而不实、外强…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审美价值是一种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其本质需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为基础。教育管理者应该兼具和谐统一、审美以及智慧等良好的教育素养,保证教育管理活动得到有序运行,在这一教育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实现追求人性以及效率的目标。另外,教育管理审美的主体,需要以教育管理活动对人类自身再生产,以及对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满足为基础,其是人的自觉生命活动的一种需求。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所开展的合理想性、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能对人自身存在的意义进行体现,同时能表现出教育管理审美实践活动,教育管理审美价值内涵也是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陈相伟 《教育探索》2006,1(3):63-65
任何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既离不开主体的审美创造,又离不开欣赏者(接受主体)的审美接受。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经由审美接受的过程才能最终体现出来。艺术的审美接受是一种接受主体精神上、情感上的认同和欣赏过程。艺术的审美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二是接受主体(欣赏者)。艺术的审美接受中投入了接受主体的全部心理因素且这一过程是一种情理交融的体验过程,内含多种心理现象。艺术作品包含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关的则是接受过程中主体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于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从而独具风采,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又是体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也体现于对于当代审美与文化、社会与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范蔚 《今日教育》2004,(4):16-18
自我价值感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对作为客体的自我进行评价之后,产生的一种肯定自我的正向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而稳定的情感,是个体肯定自我价值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产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它是以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而且只有肯定的自我评价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  相似文献   

19.
艺术意蕴——艺术作品隽永而深刻的生命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意蕴是艺术作品的语言和形象后面隽永而深刻的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艺术作品的意蕴对于我们有深层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本文以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梵高的<向日葵>为例,探讨蕴涵在作品中深刻而隽永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20.
学形象的价值取决于创作主体生命体验渗透层面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创作主体生命体验还应该是独异而别出心裁的。只有当这种独异而别致的人生感悟在某个契合点上妙巧地注入学形象的胚胎之中,才能使学形象开始呼吸生长,并具有较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和艺术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