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比研究了中日主流媒体关于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的报道框架,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霁 《传媒》2018,(1):41-44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作为我国主场的外交活动,此届高峰论坛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来自全球的4000余名记者注册报道此次论坛,可谓盛况空前.此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报道,不仅是传统媒体的"聚会",更是视听新媒体的"狂欢".互联网网站、移动视听APP、互联网电视等多业态共同发力,为网民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助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全方位报道.  相似文献   

3.
方格格 《传媒》2018,(1):70-73
本文以2016-2017年中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基于语料库的批判话语分析为研究方法,从微观话语修辞手法、词频统计和话语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外媒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看法,从而了解该倡议在国际传播中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国外媒体普遍赞同"一带一路"道路正确性和可行的经济合作设想,但对其"共享性"存在一定程度上忧虑.  相似文献   

4.
李宇 《传媒》2017,(13)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广播影视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其中,"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中宣部指导下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旨在发挥广播影视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为广播影视国际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中国广播影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变革国际传播方式等方法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共创繁荣》公益广告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之际播出,意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文以《一带一路共创繁荣》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从整合传播营销和跨文化传播两个维度对该公益广告的内容创作及传播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公益广告的创作和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俊强 《中国记者》2024,(1):102-103
<正>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成果斐然。“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金秋十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宾朋满座。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我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相关论坛及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对过去10年的总结,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宣示。如何报道好我国这次主场外交盛事,也考验着每一名参会的记者。现在回过头来复盘这场新闻报道的硬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人类文明—卢禹舜作品展》开幕。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启发和推动下,卢禹舜先生陆续完成了近200幅"‘一带一路’人类文明"系列作品,此次展览展出的145幅作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卢禹舜先生潜心创作"一带一路"系列作品,以自己的绘画实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此次展览是以文艺的方式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献礼,体现了一位文艺工作者、主流画家的文化自觉与  相似文献   

8.
从2017年7月1日到2018年9月30日,《俄新社》有210条新闻涉及"一带一路",报道量虽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时政类新闻占主体,经济类新闻排第二位。《俄新社》在报道"一带一路"时,基本上能够秉持公正的立场和客观的态度,绝大部分报道在情感上属于中立或正面,但也有少量负面报道。中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俄新社》的一大报道热点。《俄新社》在新闻稿中会使用龙来代指中国,在涉及"一带一路"新闻里提到的国家和相应频率,反映了当前俄罗斯在外交领域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构想。  相似文献   

9.
叶虎 《东南传播》2018,(7):83-8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步入务实合作阶段,中国高铁已成为这一倡议的强大助推器。文章以2014年泰国批准高铁项目的新闻报道为例,选取泰国华文媒体《星暹日报》和英国主流媒体《卫报》(The Guardian)(网站)的相关报道作为语料,运用批评性话语理论,从词汇选择和使用、信源和引语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予以分析,并对《星暹日报》的报道进行角色反思,以期对海外华文媒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以《华盛顿邮报》对中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报道为例,以新闻框架理论为抓手,分析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和态度.研究结果发现《华盛顿邮报》对中国的报道充满了偏见、假象和敌意,并将中国塑造成了一个财力强大的强势国家.这样的偏见恰恰与美国一贯的冷战意识形态和"中国威胁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大国竞争的产物.但目前世界媒介话语权仍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手中,这些国家仍可以在意识形态的操纵下继续生产不利于它国的负面言论.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手机APP应用方便快捷。面对传统媒体逐渐走向式微,地方电视媒体应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抓住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契机,塑造自己的权威性与话语权。本文结合新闻创新,以厦门卫视参与报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重点从节目策划、内容编排、记者现场报道、虚拟技术及多点连线运用等面向,探讨地方媒体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如何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何坤  李旭 《传媒》2017,(18)
"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也对传统的对外传播理念和路径提出了挑战.本文以中国国际电视台(以下简称CGTN)"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为例,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17,(18)
蔡达峰:丰富"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内容,提升出版合作的品质.为此中国政府实施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项目,支持反映当代中国主题等领域优秀图书的翻译出版,国际出版交流合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在"一带一路"的开放格局下,中国出版应充分发挥出版品牌和内容创新优势,精心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需求,推出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的优秀作品,让各国优秀图书走进中国、让中国优秀图书走向世界.深入交流,共建出版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词频分析是源于情报学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情报研究与科学研究中用于描述和预测产业、学科热点、发展趋势,判断学科、作者间的关联.词频分析的基础理论在于:词频的波动与社会现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定的社会现象和情报现象会引起一定的词频波动②.因而,以词频分析的方法研究某行业的行业新闻可以较简练、精确地概括该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热点乃至推测这一行业的未来走势.本研究采集了2011年百度新闻与中国报刊全文数据库中包含"传媒业"、"传媒产业"、"媒介业"、"新闻传播业"任意关键词的新闻文本,词频分析后共得到词汇29762个,平均词频21.1次.经过同义词累加和无意义词剔除后,可以归类出2011年传媒业的地域关键词、媒体关键词、人物关键词、动态趋势关键词.通过还原传媒业高频词背后对应现实问题,可以对中国传媒业这一年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和概括,列出中国传媒业发展的问题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与东盟关系进入"钻石十年"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广西媒体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报道成为双边共同发展的助力.当前,广西主流新媒体将"中国—东盟"合作报道的重点置于国家战略层面下的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教育国际合作的典范、融通的文化交流等方面,但报道尚存在新闻分布零散、未形成宣传的议程,宏观描述多、微观叙事少等不足.为此,需要强化"一带一路"相关议程设置,将新媒体的运营思路融入新闻策划,实现报道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毕建录 《青年记者》2017,(19):60-61
今年5月14日到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它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举办的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该论坛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它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报道好本次高峰论坛、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就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特别是对外传播媒体最为关心的事情.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从4月底就开始“一带一路”预热报道,5月8日正式开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CGTN积极调动全球资源,世界各国报道员和全国各地记者投入本次报道.本文以CGTN的本次论坛报道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对外传播中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相似文献   

17.
从2015年3月被正式提出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作为国内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和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人民网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对人民网"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进行研究,总结其报道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人民网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而优化"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作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各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政治立场及变化过程清晰地反映在相关报道中。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斯里兰卡成为国内外媒体和中国学者的关注对象。但目前通过斯里兰卡媒体报道解读斯国内对"一带一路"态度的研究甚少。本文借助Reisigl&Ruth Wodak(马丁·西格尔&露丝·沃达克)历史语篇分析(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DHA)工具,分析斯里兰卡媒体"一带一路"报道,明确斯国内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和政治立场,为推进我国针对斯里兰卡"一带一路"外宣及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于认识和把握传媒业态的发展而言,除了产业运作的客观数据、行业专家的逻辑分析之外,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基于智能化文本分析软件所采集的社会文本的数据视角,它可以科学可靠地反映社会眼中及话语中的传媒业态,为传媒业的自身关照提供了一个来自社会面的镜鉴.本研究以科学抽样的方式搜集了来自于2012年百度新闻和2012新浪微博(认证人群)中包含"传媒业"、"传媒产业"、"媒介业"、"新闻传播业"等任意关键词的关涉文本,通过词频分析后共得到新闻词汇21928个,平均词频13.4次,微博词汇18765个,平均词频6.5次.经过同义词累加和无意义词剔除后,可以归类出2012年传媒业的地域关键词、媒体关键词、人物关键词、动态趋势关键词等.实际上,我们可以透过某个或某类词汇的凸显或变动观察到中国传媒业2012年度的热点,更可以管中窥豹预测未来传媒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甄云霞 《出版科学》2021,29(5):5-13
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纵深拓展、成绩斐然,文化交流合作层层开展、全面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版合作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也面临新的困局和议题;因此,要站在大外交的高度,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加强和改进"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工作.从内容、渠道、模式、体制机制等层面努力提高出版传播能力:构建完善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抓住时机,增强数字出版技术赋能;充分正视"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的不平衡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质增效;调动对外合作各领域力量,全面构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