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扣题质疑,点燃思维的火焰   1.扣题质疑:“永远不能忘却“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永远不能忘却“呢?   2.学生自由交流时事资讯:国耻是不能忘却的……   ……  相似文献   

2.
永远记得1937年12月13日,那一天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永远不能遗忘!南京大屠杀!那创伤的记忆对全世界是个震撼,对中华民族是永远都不会忘却的疼痛。30万游荡的孤魂,泱泱十数亿同胞的我们却不能把你们的名字篆刻,不能让你们在天国有些许安慰,我们总深深遗憾。今天,我要在碑前,向死去的那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63页:“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等亚洲国家也犯下了滔天罪行,仅1937年底在南京一地,就有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遭到血腥屠杀。”“1937年底”笔者认为应正确改为“1937年底至1938年初”。1937年八·一三淞沪开战后,日本疯狂进攻,威胁南京。在上海沦陷之前,国民政府于11月19日宣布迁都重庆,由于蒋介石的错误抗战方针和指挥的错误,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占领,日寇进行了灭绝人性持续六个星期的杀戮,由此推算南京大屠杀结束时间应为“1938年1月下旬”,而课本中的“1937年底”明显是不准确的。关于“南京大屠杀”$湖南省炎陵一中@张甲兴…  相似文献   

4.
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而日本右翼势力却一直竭力否认日军当年惨绝人寰的暴行,公开叫嚷“南京大屠杀是无稽之谈”.日本政府为表彰当年上海派遣军的“功绩”而颁发的“征支纪念”币的发现,是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5.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后,兵分三路向南京进犯.在日军兵临南京城F的危机时刻,美国传教士却毅然决定留在南京.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城里的十多个美国传教士竭力保护中国难民生命财产、阻止日军烧杀淫掠、向外界揭露日军暴行,谱写了一曲壮烈的人道主义圣歌,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慰安妇制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战争期间,日军慰安妇制度自1932年“上海事变”发轫,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契机获得发展,慰安所和慰安妇遍及中国各地,日军慰安所可分为永久性,次永久性和临时性慰安所三种类型,而慰安妇女则多来自于日本,朝鲜和中国。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22日,日本东京高等法院无视历史事实,宣判揭露当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罪行的原日本士兵东史郎败诉,理由是所谓“被推论为不存在日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残虐行为”。86岁的东史郎1937年参与入侵南京时目睹了日军种种惨绝人寰的暴行。1987年,东史郎为揭开“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牢记历史教训和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将封存40年的从军日记和战场记录公布于众,之后又整理出版。但是,一伙否认侵略史实的顽固分子怂恿东史郎日记中所记载的一起屠杀事件的当事者──桥本光治(原告),于1993年4月15日以“名誉侵权”起诉东史…  相似文献   

8.
在这全世界迎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影视界的导演纷纷运用镜头,反思和再现民族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A.“不拍“南京大屠杀’,也是一种国耻”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 这一血腥行径并未被时光的流逝而湮没。57年后,在“12·13”这个民族的祭日,大型历史故事片《南京:1937》在石头城下以“洒酒祭亡灵”的方式“沉痛”开机。 以擅长表现战争题材的“第五代”导演吴子牛直言相告:“不拍‘南京大屠杀’,也是一种国耻!”在这部大陆与台湾合拍的、融“情节性、艺术性、纪实性”为一体的影片里,将真实地披露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屠城行径和表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左联五烈士被害两周年的时候,鲁迅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读这篇文章,在解题上就遇到了困难:以记念而言“为了忘却”,似乎前后相悖,该怎样理解呢?于是有不少同志兴“反语”之说,以求贯通。然而,“反语”说还是难于贯通。所谓“反语”,是正话反说,“为了忘却”便应当释为“为了永远记住,不愿忘却,不能忘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此义已经包括在“记念”  相似文献   

10.
1.两国教科书中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叙述中国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30多万人被害。——以上均引自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日本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不知何人向正在演习的日军开枪的事件。翌日晨,日军与中国的国民党进入战斗…  相似文献   

11.
最早放映的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内容的纪录片是1938年1月18日开始在香港“皇帝”、“皇后”两家戏院同时上映的反映美国军舰“巴奈”号在南京附近被炸情形的影片。这一事件发生在日军占领南京前一天,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冒危险抢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该片前半部揭露了日军进攻南京  相似文献   

12.
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一次我的老师在大课上问讲台下近两百名学生:“2月14日是什么日子?”“情人节嘛,这都不知道,真是!”台下一片唏嘘。“那12月13日呢?”台下沉寂了半晌才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好像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吧?”那一刻的情景,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的沉重,以致我常想忘掉它。但是,能够忘却吗?忘却意味着什么?日本军国主义的余灰还没有  相似文献   

13.
最近,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公然篡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历史事实,把当年日军对南京人民的大屠杀说成是“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但是,狡赖岂能掩盖血写的暴行。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进行了血腥的“南京大屠杀”,时间长达六月,恐怖残酷之状惨绝人寰。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当时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的达十九万多人,零散杀害尸体经收埋的达十五万多具,被害总数在三十万以上。这里仅录三个历史材料,将日军的暴行示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版《辛德勒名单》"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一部由美国公司投资制作并以西方人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日前在北京正式首映。该片通过讲述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滞留当地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女教师明妮·沃特林等十几位西方人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近20万南京市民免遭日军暴行的故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人间惨状。  相似文献   

15.
《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教学已经接近尾声了,课文中日军那滔天的罪行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掀起了巨澜,他们已经进入情境之中了,在饱含着热泪看着我出示的张张图片。望着学生那愤恨不平的目光。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同学们,日军南京大屠杀,被杀害的同胞达30万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屠杀[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长达8年的侵略战争,致使2000多万中国人丧失了生命。2000多万人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以中国当时约有8000万个家庭计算,就是平均4个家庭就要有1人死于非命,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直接承受了失去父母、儿女或兄弟姐妹的灾难,再加上这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亲友,可以说当时的中国人几乎都遭遇到了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了南京。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全城进行了40余天的血腥屠杀,使用了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种种惨…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屠杀 67年前的 1937 年12 月13 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 6 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进行了长达 40 多天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幸存者仅剩下 400 多名 据纪念馆负责人介绍,这几年,作为“活证据”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数量减少得很快。在 1984年~1985 年期间对 10 个城区的第一次普查中,发现 1756 名幸存者。而在 1991 年进行回访时,幸存者只剩下 1400 多人。 …  相似文献   

18.
读书需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古人说过“学则须疑”。他们的做法是“问”可以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问要不离文章中心。“质疑导读法”具体说可以从以下14个方面去质疑。1.从课题处质疑,特别是从题眼处质疑。如《梅花魂》“(国标本”五上)的“魂”是什么意思?(精神、品格。要我们学习梅花不怕磨难,不低头折节,顽强不屈的崇高品质。)文章是写谁的?写他的什么?写他怎样热爱祖国?2.从记叙文的要素处质疑。如《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什么时候?(1941年秋)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河北易县西南部狼牙山地区)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五壮士指哪五位同志?……3…  相似文献   

19.
193 7年 1 2月 1 3日至 1 93 8年 2月 ,中国发生了最为悲惨的事件 :在南京有 5万多名已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战俘和 2 5———3 0万名手无寸铁的平民 (其中包括妇女、老人和儿童 )被攻城日军血腥屠杀。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这也是影片《南京大屠杀》所记录下来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20.
陈富强 《中文自修》2010,(7):101-102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进入南京,开始对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实行史称为“南京大屠杀”的血腥镇压。每年的这个日子,南京上空都会响起凄厉的警报声。30万人的冤魂在这一刻被唤醒。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