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些天听课,几位老师讲的是同一个课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占》。讲这首词,避不开的一个问题是它的流派归属。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称这首词是“豪放词的巅峰之作”,“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并言之凿凿,“这首词的豪放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词中的豪放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见人教课标版《教师教学用书》)。但在问题探究环节,  相似文献   

2.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这些作品中的优秀之作。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和广阔的胸襟。文章试从"错位"这一角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分析,以探究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了解这一词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在大华语圈中家喻户晓。这首诗中的"慈母"一词,估计也是汉语中误用率最高的一个词。I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怀古词,很多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都认为,此词通过写赤壁之战周瑜英勇善战、大败曹军这一历史事实来衬托苏轼被贬后的壮志难酬。如果仅仅是抒发其壮志难酬之情,那么他只能是苏轼,而不能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乐观派,其实这首词在更深意义上是抒发他被贬谪后一种难得的天生的乐观、豁达之情。此课堂实录就从诗意语文角度下的"主问题"和"四读法",来解读属于苏轼的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在被历代词人追和次韵的宋词经典名篇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以被115人次韵达258首的数量高居榜首,有力地凸出和印证了这一宋词经典第一名篇对历代词人的创作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作品统计和定量分析显示,南宋以13人22首为历代次韵"赤壁词"拉开了雄壮的序幕;金元二代7人10首,略显沉寂;至明代,48人共152首将次韵"赤壁词"的创作推向高潮;清代顺、康两朝,则以47人74首的数量继续保持着次韵"赤壁词"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参与创作的作者来看,既有大量仅作一两首次韵词的普通作者,也有不少像辛弃疾、刘辰翁、夏言、陆深、陈维崧、董元恺、曹亮武等次韵数量较多的著名词人。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为宋代怀古词的经典,也是豪放词风的代表作,但赤壁词的传播和出名却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北宋时期,赤壁词的名声并不大,甚至默默无闻,它的传播影响和读者的接受程度也较有限,当时文人的诗话笔记和词话都很少谈到赤壁词。这首词是在北宋末和南宋初才为文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南渡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英雄之气和当时文人渴望恢复的文化心态相契合,由此读者重新发掘了它的艺术魅力,其名始振,遂流传天下。  相似文献   

7.
[定位 ]豪放词的鉴赏 ,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塑造人物的手法 ,语文实践、探究侧重于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及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风格。[切入 ]1 .这首词以“赤壁怀古”为题 ,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 ?怀念了哪些古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诗题切入 ,易于学生整体把握全词 )2 .这首词和刚学过的《雨霖铃》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辨析婉约词和浪漫词的不同 ,以便作进一步的比较鉴赏 )[探究 ]1 .这首词以“赤壁怀古”为题 ,可知是在赤壁这个地方怀念古人 ,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 ,…  相似文献   

8.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9.
词由于误解误用也会产生新义,这是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庄子》成语的语义演变,有一部分是由于误解误用而导致的,具体致误因素包括:受儒家思想影响、语境误推、受俗常思维影响、误解关键字词、凸显字面意义等。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在教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8课《词七首》时遇到了两个始料不及的情况。一个是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准备课堂总结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在这首词中,周郎和公瑾是同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三国周郎赤壁’中称‘周郎’,而在‘遥想公瑾当年’中称‘公瑾’呢?"  相似文献   

1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可谓是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并且在华语圈中广为流传,但诗中的"慈母"一词估计也是汉语中误用率最高的一个词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说"慈母严父",所以自然地就认为  相似文献   

12.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这首词的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此词的出现对于缠绵悱恻之风一度盛行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对于碑和帖都是外行,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要为一部苏帖写个“说明”,实有滥竽之嫌。苏轼是元丰三年(1080)贬到黄州的,初住定惠院,四年改寓临皋亭,五年随在临皋亭近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世称“苏东坡”之名,自此始。是年因黄州之赤壁,于长江作舟游,成前后《赤壁赋》。六年、七年均在黄州。同年四月量移汝州。苏东坡在黄州前后约五年,至今留下许多遗迹。因为有赤壁之误(火烧赤壁实在蒲圻),他写了赋、诗、词(《赤壁怀古》),反而使黄州的赤壁更为有名了。两个赤壁,互相邻近,我不相信苏轼连这点历史常识都没有。他因在黄州既也有赤壁,正好借题发挥而已。  相似文献   

15.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东坡乐府》。这首词是1082年(元丰五年)7月47岁的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稼轩长短句》,是1204年(嘉泰四年)秋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这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在作品题材、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真是"同是怀古别样情"。相同之处有:  相似文献   

16.
东坡《念奴娇&#183;赤壁怀古》被誉为“词才百馀字,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这首词词风豪放,洒脱,是东坡豪放词风的代表,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唱。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点评,为我们欣赏该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这首词仍有一些地方存在着疑问,本文之式从文本出发,将这些疑问及探究的结果一一罗列出来。以期为解读东坡的这首绝唱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尽管韩语是SOV型语言,但韩国学生仍易出现句末误加宾语的偏误。经考察,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不及物动词后误带宾语、离合词后误带宾语、误加个别动词、遗漏介词并将状语误用为宾语、"一……也/都"句式中误加宾语以及成语后误加宾语六种。汉语教师应针对各类偏误的特点在教学时予以强化,尽量减少此类偏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作者46岁被贬黄州时所做。苏轼空有满腹才华,不被朝廷重用,内心凄凉,无处排遣,来游赤壁无非是借古人之事消胸中之块垒。他当时所游赤壁乃是赤鼻矶,并非真正三国赤壁古战场。词人对此没作纠缠。只说“人道是”三字轻便了事,接下来对此地景物进行非凡描绘。请同学们找找哪几句是写景的?  相似文献   

19.
<正>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而又捡回一条老命的苏轼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黄州。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写出四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一篇就是今天我要谈到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短的月下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但即兴偶感,随性为之,却颇为人所喜爱。全文抄录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相似文献   

20.
现用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中有一首宋词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书中注释①只提到了“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苏轼何因被贬官呢?课文中找不到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