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助困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助困体制、助困方式、助困平台、助困保障、助困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助困体系的创新,以实现高校助困工作的育人功能和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育人观念发生转变,勤工助学也逐渐从助困发展提升到育人层面。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勤工助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素质,对学生成长成才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助困和育人发展不平衡、育人效果不明显等状况。基于此,文章立足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探讨勤工助学育人的必要性,阐述勤工助学的育人作用,分析了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关于高校勤工助学育人作用提升的对策思考和见解,以期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贫特困生资助工作现状浅析与助困育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助困是手段,育人是最终目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助困手段和途径,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学生工作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院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助困育人的现状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助困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助困不能仅仅停留于经济或物质资助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助困育人的迫切性。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高校助困育人的现状,并从制度、环境、实践、指导干预手段以及人格心理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助困育人的实现途径,以实现高校助困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田雄心  韩开焱 《考试周刊》2013,(56):156-157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大,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以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以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以"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7.
资助工作助困育人体系的创建,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帮扶问题,它需要从制度建设、强能、资源整合等方面去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体系。本文中,课题组针对前期调研所得广西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的基本情况,借鉴区外资助工作助困育人的先进经验、结合广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际,提出广西高校应从规章制度建设、贫困生能力提升等多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助困育人体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助困育人":高校帮困助学途径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艳 《江苏高教》2007,(3):116-118
高校大学生贫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综合分析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和当前经济助困模式存在的不足,探讨实现经济资助与心理帮扶、思想政治工作"三结合"的途径,使高校的帮困助学最终达到"助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朱晓东  黄霞 《江西教育》2012,(10):21-2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勤工助学的功能正逐渐从原本的助困开始向育人方面拓展,不仅具有解困助学的经济作用,而且具有“实践课堂”赋予的强化认知、人才培养和有效解乏的育人功能.高校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符合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枫 《教育探索》2013,(1):95-96
目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以救济性资助为主,主要强调经济上的帮困,存在着重"资助"轻"育人"、重"管理"轻"服务"、重"给予"轻"回报"等问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不高。发展性资助模式坚持"以贫困生为本、为贫困生服务、助贫困生成才"的工作原则,既解决了贫困生的暂时困难,又为贫困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真正实现了助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着助困与育人的脱节、贫困生主体性发挥不够和资助管理中的"服务意识"薄弱等误区。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必须从培养贫困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出发,重塑资助工作理念,着眼于贫困生成长成才;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推进贫困生资助工作;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发展性资助体系;促进贫困生工作的专业化,适应资助工作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考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十分重要。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偏重于日常的资助管理,存在德育缺位现象,影响了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应坚持“助育结合,在助困中育人”的新理念,采取助人自助、扶贫先扶心、环境化贫等措施以解决学生深层次需要,激发学生主体性意识,从而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以生为本。文章提出构建包涵"咨询中心""帮扶中心""发展中心""互助中心""数据中心"等功能的高校"五中心"学生学习支持体系,并建立学习支持中心这一组织实体、学习支持中心虚拟空间和学习支持屋实体空间,完善"学习支持、成才规划、心理疏导、助困助学"四位一体的工作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有效解决了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难的问题。但在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只注重助困而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力等问题。文章从规范资助工作制度,健全资助工作监管机制,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促进受助学生成人成才,实现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贫困生认定工作既是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关键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高职院校贫困生固有特点为抓手,通过贫困生认定内容系统科学化,认定标准精细化,认定过程动态化,构建精致化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体系,使育人功能渗透到整个助困过程中,实现助困和育人功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挖掘资助育人的内涵,促使高校资助体系更加成熟,是资助政策实施和资助工作开展的目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剖析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力图找出资助育人的策略和方法,要加强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科学准确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进一步推进资助体系的科学化设立、加强并完善助后教育体系,以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并促进高校资助工作公平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并轨、缴费上学制度的实行,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开展助困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高校助困工作实践成效显著,但仍需拓展思路,扩宽视野,壮大合力,使助困工作更有效深入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践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所存在问题的探讨,结合目前高校实践育人实际情况,提出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新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健全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体系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助困与育人相脱节、规范和约束机制缺失、忽视贫困生的主体性发展等问题。要重新审视"贫困性",设计多元化的资助内容;确立梯级化的资助目标,探索"开发式"资助模式;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推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坚持发展性资助理念,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受社会转型、价值观转变和教育思想不统一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高校存在着育人目标不清、育人标准不定的现象,造成了在校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质量下降、毕业就业困难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育人功能的实现。再塑我国高校育人功能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育人的内涵和标准,以此指导高校育人的各项工作和实践,并唤醒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成才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发展目标和人生规划,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教育、能力教育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