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天文学有一种罕见的天象叫“凌日”,如今年5月7日下午我国境内看到的“水星凌日”。天文学还有一种称“日凌”的天文现象,却对卫星通  相似文献   

2.
杜春香  吴峰 《语文知识》2001,(11):40-41
在古代汉语里,“饥”的意思是肚子空了或吃不饱时所产生的一种要吃食物的生理反映,与现代汉语中的“饿”相当。《辞海》释之为“吃不饱”。最能说明“饥”即“吃不饱”意的是晁错的《论贵粟疏》中“人情—日不再食则饥…  相似文献   

3.
海静 《教书育人》2005,(9):60-6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日:“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相似文献   

4.
“双星”,就是我国新启动的“双星计划”。为了全面了解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空间环境,国际空间局组织实施了一项全球规模的日地系统探测计划,简称“国际与日共存计划”。“双星”是我国在这个计划中实施的第一个探测项目。你可知道“双星”中的“姐姐”叫“探测一号”,是一颗赤道卫星,于2003年12月30日凌晨起程,先行飞入太空,像“嫦娥”一样,飞舞在地日空间。它的“妹妹”叫“探测二号”,是一颗极轨卫星,将在2004年7月起程。“探测一号”很“勤快”,升空不久,于2004年1月3日就开始向地面传回数据。科学家对传回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它探测到了一种…  相似文献   

5.
《陈涉起义》中有一句“苟富贵,无相忘”。苏教版《教学参考书》中是这样注释的:“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注释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我认为这两种注释均不妥。原文语境是:“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苟”,倘若;“无”,通毋,不;“相”在这里不能解释为互相,“相”有指代人称的作用,相当于“之”,可译为“你们”,“相忘”即“忘相”;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用法,指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译为“七嘴…  相似文献   

6.
中国象棋中“马”的走法是沿“日”字形格的对角线斜着走, 俗称“马”走“日”。下图中有20个棋子,你能根据象棋中“马”的走法(不考虑“蹩马腿”的情况),从“(?)”开  相似文献   

7.
“吐痰”作为人的一种吐故纳新。与吃喝拉撒诸生理行为一样,是“天赋人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或日“法赋人权”时代的到来,先人堂而皇之“随地吐痰”的习惯在被禁止之列。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萌货”、“卖萌”、“萌翻了”等等与“萌”相关的词组,这一富有新意的词语与日语中的“萌え”有着深厚的渊源,虽然中日两国都使用表意文字汉字,但是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不同,“萌”在中日两国的使用也呈现出诸多区别和联系.本文通过搜集大量中日语料,对比“萌”与“萌え”的词性、词义和使用方法,试论汉语的“萌”和日语的“萌え”在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在词类运用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英语中名词占优,尤其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倾向日呈突出之势。英语中抽象名词的大量使用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汉语中动词运用频繁,其形象具体却给人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因此在英汉互译中,英语中一些抽象且含动态意义的名词常以词类转换的手段在汉语中加以具体“动”译,笔者在从事多年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对所授的不同教材中含动态意义的名词译法“聚沙成塔”,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一文(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有好几个带“旦日”的句子: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半,为击破沛公军!”2.(项伯)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这里的“旦日”,一般都理解为“明日”或“第二天”。实际上,这种解释并不妥当。在古汉语中,“旦日”是多义词。它可以表示“明日”,也可以表示“第二天天亮之时”。众所周知,词的多义性,是就孤立的词来说的,一旦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过去对于"把"字句语法意义的几种解释都没有把握这种句式意义的基本特质。我们认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要求是表明行动的主动性,并因为叙述视点不同形成了外向和内向两种语义传递模式,由此演化出一些具体的句义类别。"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基本语义、语义传递模式和具体句义类别构成的层次性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歌唱"是黑人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在许多黑人作家笔下,这一符号是漂泊、流落在异国他乡的非洲子民追根寻祖,确立自我身份的隐喻.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紫颜色>一书中对这一古老的黑人文化符号进行现代女性主义的阐释.深入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该作品中的"歌唱"意象代表一种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人格,努力寻找自由和幸福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对“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舍”字的解释历来有较大分歧,而且这些分歧意见已经写进了教科书的不同版本之中,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对前人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该句是一个有歧义结构的句子,存在着不同层次分析的可能性。通过考察古代文献的言语实际以及本文的语境意义,并结合该句的歧义结构的层次分析,认为“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一句是直接受前面疑问代词“何”的修饰,“舍”在本句中的词汇意义就是其基本义“放弃”。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酸"和英语的"sour"都是表示同一种味觉的基本词汇,在相同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他们都有向其他范畴投射的现象,但投射的范畴和引申出来的隐喻意义有同有异,本文将对此作比较。  相似文献   

15.
老子饮食养生智慧独特。他提出"淡"为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体悟"味无味"的道味;"甘"为饮食养生的基本要求,要求食物新鲜可口;"腹"为饮食养生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饮食养生贵在养身的要义。  相似文献   

16.
"淫"在先秦的一个常用义是"过分"、"过量"的意思.孔子说"郑声淫"是说郑国音乐在演奏的各个方面与古代先王"和适"的古乐相比,都显得过分、不正派.把"淫"释为淫荡、淫邪的情淫、色淫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的教育形态及其知识生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丹尼尔·贝尔的“文化”规定出发,可认为“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由“生命过程”、“解释系统”、“生存困境”、“努力”四个要素构成。由此演绎出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三个命题和结论:“文化”是“生命过程”“对付”“生存困境”的“解释系统”; 文化的“解释系统”是“生命过程”“对付”“生存困境”的“意义世界”,“人文素质”的真谛,是创造“意义世界”,并以此现实地超越“生存困境”的资质与能力;“解释系统”的基本结构, “意义世界”的知识形态,“人文素质”的教育体系,就是心理、法理、伦理、艺理、哲理“五理”一体的知识生态,不是知识,而是知识生态,才是“人文素质”及其教育的内核。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困扰党和政府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党的工作中心;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度规模的产业化经营;实现“第二个飞跃”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第二个飞跃’,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其思想正是抓住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本质,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向是发展适度规模的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前见”是诠释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鉴于此,一切关于“前见”虐待式的理解与非难性的贬斥,都视为对诠释精神的悖离。因此,很有必要为“前见”溯源以还其根,为“前见”正名以匡其意,为“前见”澄明以创其新。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翻译观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对世界的二元划分,反对原文和译文的传统界限,认为原文并不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封闭的、自足的体系,相反,原文的意义具有多重性和不确定性.原文意义的多元性和译者对原文意义的参与性决定了翻译是译者的决定过程.译者对其选择承担责任.解构框架下的"信",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的标准和尺度,它成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需做的选择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信"在解构主义的背景下,成为译者社会伦理道德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