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是我国篮球运动人才的后力军,是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摇篮,根据这一人才需求,就目前我们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状况来说尚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从着力提高高校篮球运动水平为出发点,拟以一元训练理论应用于高校篮球训练中,并提出一些训练思路,祈为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与运动水平的提高予以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体校篮球教学中,篮球训练模式是否科学、完善,不仅对体校教学水平和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有直接作用,还可以有力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国外一些篮球运动强国相比,我国篮球运动发展仍处于落后趋势。究其原因,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不够科学合理是引发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体校篮球运动员训练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体校篮球运动员训练模式的途径,以期能对提高体校篮球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20,(3):51-53
有着"高校第一运动"美称的篮球运动,因其集趣味性、竞技性、团体性于一身而广受大学生们的喜爱,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高校篮球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要想持续提升我国高校的篮球水平,就必须从基础课程着手,创新课程模式,以推动我国高校篮球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篮球课程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阐述了高校篮球课程创新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战术意识逐步成为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高校篮球运动的本质,在运动员进攻战术意识的培养上要与职业篮球运动员有所区别。高校篮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和以及技术水平上都逊于职业篮球运动员,因此应该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在亚洲已是一流,而制约着高校篮球运动员在世界舞台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技、战术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想要让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想方设法的培养学他们的篮球进攻战术意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也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篮球是世界三大球类运动之一,是各大高校体育运动中最受欢迎的球类运行。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为我国篮球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篮球人才,促使我国篮球在国际赛场上取得良好的成绩。随着篮球事业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训练、体能训练以及基础训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传统篮球训练无法满足当前高校篮球训练的要求时,拓展训练与高校篮球训练的结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该文就高效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展开讨论,分析两者相结合的意义,以及对高校篮球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并阐述拓展训练的应用特点和效果,以此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篮球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篮球运动的顺利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篮球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进篮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切实提升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参与者的数量与水平,从高校篮球发展的现实意义出发,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观念的转变、娱乐与竞争的共同推进以及竞技水平的提高方面对如何推进高校篮球运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陶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49-150
篮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普及很广,但是篮球运动训练水平与国外特别是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国内外篮球运动训练特点的对比分析,对我国篮球运动训练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全民运动的普及,篮球运动蓬勃发展,成人高校的篮球教育体系也随之完善。但是我国成人高校篮球教育中普遍忽视篮球基本功教育,造成成人高校篮球水平停滞不前。本文对成人高校篮球基本功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篮球基本功的基本定义,进而分析如何将篮球基本功融入高校篮球教学体系,并提出篮球基本功的锻炼方式——篮球游戏,以期望对成人高校篮球教学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篮球运动本身起源于一种游戏,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高校都开展了篮球教学,篮球游戏也就成为篮球教学的重要方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篮球游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对高校篮球教学的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篮球意识是现代篮球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篌量篮球运动员水平的重要标准。本文将对中学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培养中学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增强中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