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世界书业的形成、发展、规律及其特征时,我们常常遇到一个如何给世界书业的产生划限的问题。严格地讲,书业是一个近代概念。因为它是伴随着中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的滥觞和十五世纪印刷机械化的出现而出现的。也只有在这一时期,一种准行业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相适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手段)和主观条件(职业的独立性、操作行为的法规性、贸易地位的确立与主客体关系模式的确定等等)才完全形成,并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2005利润何来     
书业徘徊在以往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十字路口.市场化是时代所趋,书业潮流是很难逆转的,书人别无选择,置身书业市场化洪流之中,竞赛中看谁是书业强者,笑傲利润了.  相似文献   

3.
虽然民营书业已悄悄占据了如今书业的半壁江山,然而民营书业大卖场的兴起,还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在市场主体产权迥异、渠道多样、政策差别尚存、商品化竞争激烈的图书销售市场中,一些民营书业大卖场逐步步入正规,趋向中兴,而另一些大卖场已开始准备悄悄的退出市场.其中兴衰,自让人感慨深思.  相似文献   

4.
开儒 《出版经济》2005,(7):20-21
职业的变转,我们已有很多年没有以书业人士的身份,参观全国书市了,满眼是陌生的书业人士,但图书展会的姿态则眼熟的很,特别是那些多年来我们一直亲近的图书,则更是熟悉得亲切. 刚到图书展会时甚感陌生,觉得像一个书业的门外汉,步入昏暗的会场,灯光流溢的展台和花花绿绿的书刊,很快便让我们重新找到了书业的感觉,同时也引发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5.
夏天是一个成长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变的季节。 网络世界倒春寒的一片凄风苦雨已然不见,中国传媒和网络行业传来的是号角声声和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先是“财富论坛”再次在中国香港亮出了“亚洲新一代” 的旗帜,接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 为中国信息化建设擂鼓,连传统的“世界印刷大会”,也直面知识经济的挑战,吹响了迈向数字印刷时代的号角。 我们迎来了一个电子和印刷相聚合的时代。“Web将成为印刷的救世主,而不是掘墓人。”未来的印刷就是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在任何设备上为任何用户提供任何类型的印刷眼务。”…  相似文献   

6.
民营书业在中国图书行业,多年来一直具有特殊的角色.即使是在世界图书行业里,中国的民营书业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随着国内对民营书业各种政策的逐渐放宽,民营书业正逐步从书业幕后走上舞台,扮演着多姿多彩的角色,抒写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大陆出版业改革及民营书业的崛起,让出版行业在21世纪初期变为十大行业之一,加入WTO更使国外出版业开始涉足华文最大消费市场--大陆.同样地,在政府提出了"重塑市场竞争主体"的口号下,各出版社及新华书店系统相继结合成立大型出版发行集团,同时,也有海外资本及业外资金踏进大型发行主业,其中包括江苏鸿国集团、大华传媒、21世纪锦绣图书连锁公司、重庆计算机服务公司、卓越网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出版及书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采取兼并或收购模式完成在中国经营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出版总署人教司、外事司和培训中心的组织下,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出版界的15名学员于去年10月赴德国作出版、营销研修,先在德国书业学校上课学习,随后参观、考察了5家出版社、一家最大型图书中间商利普利(Libri)、三家大型零售书店。学习期间适逢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Frankfurt Book Fair)。这次研修之行让我们这些国内出版人对世界出版强国——德国有了个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也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开雅 《出版参考》2006,(4):7-8,25
营销一词进入出版业时间不长,尤其是近几年不少出版社的发行部改为了营销部,有的分支为营销部和销售部,书业也有了新潮的职务--营销总监.尽管营销概念在书业人脑海中,没有一个成熟的姿态,更缺少一个成功的模式,但之前营销成功的范例早已让业内人士大开眼界,<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等在赚足了眼球的同时也赚足了钞票.但也有赔本赚吆喝的失败案例,比如<学习的革命>,图书营销(有说炒作)对平静沉闷的书业来说,近乎划过天空的一道闪电,眩目灿烂但转瞬间消逝,难以捉摸.回看冷酷的现实是,大量的图书卯足了劲上市,在庞杂纷繁的市场中依然难以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0.
《出版经济》2005,(2):1-1
刘司长,您好。我们注意到这次北京图书订货会向民营批发企业敞开了大门,请问新闻出版总署发行管理司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让民营书业人会的呢?民营书业人会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现代印刷术传至上海,上海于1861年创刊了第一家铅字排版印刷的中文版纸《上海新报》。1872年《申报》、1883年《新闻报》相继在上海创刊。与此同时,书籍出版也一改以往的木刻雕版印刷而引进了铅字排版印刷的新技术。自清同光年间始,上海的书籍出版销售业务已有一大发展,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为适应这一形势,使同业有一联系的机构,在清光绪中叶,由扫叶山房经理朱槐庐等发起成立了上海书业公所,实为上海书业出版销售的一松散型行业组织,这是上海市有书业行业组织之始。所址设在上海老北门,取堂名崇德。  相似文献   

12.
走近春天     
春天的脚步在走近,但漫卷的狂风让人还裹紧厚厚的冬衣。2005年,有人感慨,又是一个出版小年。而民营书业情况更为不妙,左有新华改制,右有外资虎视,图书销售大环境不好,自身还款也不理想。面临两头夹击,民营书业路在何方?本期封面文章推出“资本运营:民营书业的新出路?”阐述了一个理念,  相似文献   

13.
书业深度营销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已进入以整个价值链为主体的整合竞争时代,随着书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集团化发展的愈演越烈。书业竞争也将由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沟通竞争等单一的竞争策略过渡到以整个书业产业价值链为主的整合竞争时代。本文从深度营销的概念入手,结合书业实际,界定了书业深度营销的概念、基本理论架构以及在运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舒童 《出版经济》2005,(2):16-19
2005书业徘徊在以往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十字路口。市场化是时代所趋,书业潮流是很难逆转的,书人别无选择,置身书业市场化洪流之中,竞赛中看谁是书业强者,笑傲利润了。  相似文献   

15.
许静波 《新闻大学》2012,(3):136-146
上海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的出版业中心,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这样的大型出版企业,为数众多的中小书局是构成上海书业生态坚实的基础。光绪十三年(1887年),浙商何瑞堂开设鸿宝斋书局于上海英租界,1956年方才停止营业,历时69年。该局可按经理人的更替,划分为三个时代:沈静安时代、乌仁甫时代和丁方定时代,而这三个时代恰又对应了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繁盛、衰落与终结。以石印书局为主体的书业公所是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同业组织。作为创建者之一,鸿宝斋一直在书业公所中拥有较高地位,并为维系公所的运作和发展贡献颇巨。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初夏,我们一行四人参观了古城扬州的传统印刷业。扬州本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早在唐朝这里就设有书肆,后又发展起刻书业。宋时金兵压境,政治南移,扬州的书肆和刻书业开始兴旺。至明、清时扬州刻书坊发展鼎盛,仅当时的刻字工匠即有千人以上。时至今日虽非昔比,但代表古城文化的传统印刷术仍保持着历史的特色。这里开设有一家广陵古籍刻印社,原系清朝官家刻书坊,至今已约有三百年的历史,但仍保留有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术,即在一块木版上雕刻而不用活字拼版。  相似文献   

17.
提起福建刻书业,出版界似乎言必称“建本”。做为中国古代三大刻书中心之一,建阳麻沙的刻书作坊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技术之精和流传之广,全国少有;其所刻“建本”,确是福建刻书业无可争议的象征。只是,鲜为现代人所知的是,除了麻沙,地处闽西偏僻山区的客家小镇四堡也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华南最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它与当时的北京、武汉和江西浒湾一起,被誉为“中国清朝时期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名噪一时。对于中国出版史研究而言,四堡最大的价值在于: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书坊建筑、线装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幸存的古代雕版…  相似文献   

18.
图书出版是让人爱恨交加的一个行业,我在这个行业从事了将近二十年,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像我一样从事这个行业,继续在这个市场环境中成长. ——严军 2012年是民营书业遭遇变化、迎接挑战的一年,电商强势崛起,数字出版蓬勃发展,"教辅新政"在一些省市相继落地.民营书业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何去何从?《出版参考》记者来到地处南京的江苏春雨教育集团,探寻民营书业领军企业的成长之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人类的文明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它正迅速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计算机时代,尽管它才开始形成,但已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不仅以奇妙的语言给出版业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而且也给人们的审美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近几年来,计算机在实用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许多出版社、报社都建立了自己的桌面排版系统,彩色印刷系统也正在逐步普及和运用。计算机在出版技术革命中一开始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使编辑出版业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印刷出版大大缩短了印刷出版周期,还使期刊、报纸等出版业的版面设计工作改变了传统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实现了许多手工无法实现的设计和制作。在这里,传统的表现技法、工具材料都已隐退,唯有艺术设计者以自己的审美思维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艺术构思,计算机使设计者有条件进行更多的创意表现的尝试,它不但为设计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工具和效果,还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而它瞬息万变的绚烂色彩、随心所  相似文献   

20.
家族化管理,还是寻求职业经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上看,民营书业资本尚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历史给了中国民营书业以暴发的机遇,在很短时期里创造的奇迹,使得相当一批人极其自信,这种自信又产生了一种寻求超常规发展的惯性心态.而这种高增长欲的亢奋,也将企业始终置于高风险之中.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无论从资本规模、资本质量、结构分布、技术含量,还是管理水平、竞争能力看,民营书业资本仍然比较幼稚.集中表现为在管理和发展两方面,面临着管理体制转换和管理方式变革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