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忠江 《钓鱼》2009,(19):13-15
一、钓具组合不合理。一些钓友在多数为鲫鱼等小型鱼而没有或少有大鱼的池塘垂钓时,仍用长竿、粗线、大钩、大漂、重坠。使用短竿、细线、小钩、小漂、轻坠的钓友于他们同池垂钓,获鱼是他们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而他们却收获甚微。问他们为什么用这样的钓组,回答说是十白碰上大鱼,这样的钓组有把握。试想,用钓大鱼的钓组,进行钓鲫,高温季节生口鱼咬钩猛时还可勉强使用,如在早春、晚秋温度低时使用,由于长竿线粗、漂大、钩大、坠重,钓点离钓者又远,鱼吃口很轻,用轻口漂尚不容易看清吃钩信号,粗大的钓组恐怕连信号都看不到,怎么能钓到鱼呢?  相似文献   

2.
一、海竿带漂水库钓鲤 前些年我还使用炸弹钩,近几年由于年龄的增长,总嫌带许多海竿和饵料太麻烦,于是我就改用海竿带漂法钓水库的鲤鱼。在大水面秋后气温较低,或近处钓不着鱼时,可采用此法。 竿:2.7米、3.6米海竿皆可,水深时要使用长竿。 钩:3号或4号钩 漂:用孔雀翎自制底部有过线孔的大风漂,太空豆用输液瓶的胶盖切制(15×5×5毫米)。  相似文献   

3.
串钩钓草鱼     
湖北钓友刘成先生来信说:他用海竿配串钩钓鱼,在钓底层的鲤鱼时,效果不错,经常有收获。他又说用串钩加漂,使他直插水底钓草鱼,多数时间不上鱼。改用大漂,将串钩提到水面,可下面的坠子不着底,刮风时浮漂被吹得满池跑,不知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4.
冬季在网箱附近垂钓,只要钓组合理,饵料对路,钓点选好,钓绩往往很可观。一、钓具的配备及组合软竿。要钓大鲫,钓位要深,通常网箱附近深2—4米左右,选用6米以上的软调、中软调竿。细线。冬钓用线宜用1号以下的强力线,不用脑线,独线拴钩。快钩。冬季鱼儿索饵动作较小,吞钩不深,要保证上钩率,首先要做到钩小而锐利,一旦发现钩尖略钝,应立即更换。小漂轻坠。浮漂可用星漂或小立漂。星漂4粒或配4号小立漂,细保险丝绕坠。钩组组合调灵敏。将控好钩的钓线穿上4粒星漂,每粒之间的距离1.5厘米,在距鱼钩上方3厘米处绕缠上…  相似文献   

5.
用朝天钩、七星漂、长竿短线钓鲫,具有很强实用性、技艺性和浓厚趣味性,深受广大钓友所喜爱。此钓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其奥妙绝不比台湾钓法少。朝天钩,钩坠一体无脑线,钩动漂即反应信号,这是朝天钩突出优点,反之若钩漂坠匹配不当,鱼索饵会有累赘感,这在经常有人垂钓鱼被钓猾水域,明显影响垂钓效果。因此钩、坠、线、漂匹配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钩宜小,坠宜轻,用伊势尼3~5号钩就可,最好用散钩自焊坠,买成品朝天钩坠要锉小到绿豆般大小,穿线孔两端要倒角去毛刺。  相似文献   

6.
严实 《钓鱼》2004,(1):18-19
调高钓低,抬漂越快,空钩越多,调低钓高,黑漂越快,空钩越多。所以,“钓灵寻掩感,钓钝抓抬漂”就成了池塘钓鲫的关键词。可是这个口诀遇到青鱼就不灵了,特别是3米以上深水,体重超过5千克的大青鱼咬钩会把鱼漂拾得超过调目,再拉下去,又冒出来,反反复复就像小杂鱼咬钩。  相似文献   

7.
在野钓中时常见的一种竿线齐长、单钩直漂的钓法,是淡水手竿底钓(传统钓法)的一种,其基本组件一般为直径3毫米长200毫米直漂、直径0.20毫米钓线、钓鲫小钩、脑线长4厘米、铅皮卷线为坠。多数人将其钩坠漂调配为钩坠在水中的重力等于水对浮源的浮力,即钩坠未触底时漂的顶端正好与水面齐平。以粉饵作窝、面食作饵为例:垂钓时钩饵触底时漂顶微露于水平面,鱼儿吸钩抬头时浮漂上送。本人平时也较多使用这种钓法,效果尚可,在浮漂上送时起竿,中鱼率不错。然而,在长期使用中,也时有一些现象(浮漂反应)让人疑惑不解,其中之一就是有时…  相似文献   

8.
无坠钓鱼     
目前台湾钓法在大陆日益盛行,其许多优点是传统钓法不能比拟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送漂或抖漂虽反应灵敏但幅度不大,再加上有时风浪大,漂离人远、视力等因素使得钓者常错过机会。我经过反复试验把台湾钓技稍改动一下,即不要铅坠,也可收到较好效果。现将钓法写下以供有兴钓友试试看。钓线用0.3毫米左右主线,不用子线,钩可根据所钓鱼嘴大小自选,漂选用直径1毫米左右的细柱漂或散漂,色彩要醒目,以便观察,钩、线、漂按一般方法绑在主线上即可。钓法如下:将饵料把钓包严,让饵的重  相似文献   

9.
刘行群 《钓鱼》2005,(13):25-25
钓“黄尾鱼”首先必须具备合理的钓组,即钩、线、漂、竿、拉饵盘。”黄尾鱼”是小型鱼类,摄食爱靠近水体边缘群游觅食,钓取它使用悬坠钓组最为合适。36米超硬竿(悬钓长节竿为最佳),线组1~15号做主线,0.4~08号做子线,用1~2号无倒刺钩,选用3~4号细尾漂(巴尔杉木为最好),调6钓4为宜,也可以根据个人用标的习惯和天气的变化选择浮标。温度高时可选择大标,温度低最好使用小标,这样可以放大有鱼咬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一、钓具组合 钓竿宜用5.4米以内的硬调竿。竿短轻便,竿硬出鱼一气呵成,免惊窝鱼。钓线宜用直径0.2毫米的强力线。因河钓对象鱼虽主要是鲫鱼,但还要兼顾鲤鱼、青鱼等个大性猛之鱼,线太细有断线丢钩失鱼毁窝危险,线粗则隐蔽性不强和反应不灵敏影响上鱼。钓钩用伊势尼3-4号即可,不可过大,钩尖要利,钩条要细,以利中鱼。河钓宜用双钩,上下钩相距3-5厘米。铅坠宜用细保险丝,漂用小型流线形软尾风漂。半水调漂不加饵将漂调至平水,然后将保险  相似文献   

11.
1.钓组重力大于漂的浮力.在钓组的重力大于漂浮力时.漂(包括线)随水流方向顺流而下.漂坠之间的水线随漂的走动方向倾斜。由于漂的浮力小于钩坠重量,漂的浮力不能带动沉入水底的钩坠,相反被钩坠重量向下斜牵拉走动的漂,漂被水流的横向拉力和钩坠的下沉压力,逐渐下斜沉没于水里,是不能看漂钓鱼的。  相似文献   

12.
衣善新 《垂钓》2002,2(9):66-67
钓组入水后,漂在空钩时露出水面的目数为调目;当钩上有饵时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就是钓目。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调四钓五,可这样的话不就是等于说1加1小于1的式子成立吗?那些能够“调四钓五”、“调四钓六”的调漂方法到底错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张铨 《中国钓鱼》2007,(10):66-68
调目,是在钩坠悬浮状态下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钓目,是在挂饵料之后施钓时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调目、钓目两相配合,才能够分析判断水下钩饵脑线状态,也才  相似文献   

14.
手竿底钓中的传统朝天钩钓法和现代的台钓法各有优劣。 朝天钩钓组,钩坠一体,钩坠的重力大于或等于漂的浮力。钓线把漂与钩直接连接,钩动漂即反应信号。对地形的适应性强,抗风浪。这是朝天钩钓组的突出优点。由于钓饵(钩)和拴钩的线距离太近(俗称“碰鼻钩”),使鱼增加了警惕性,不敢大胆吃饵。  相似文献   

15.
夏钓江鲩     
一、钓具准备。江河鲩鱼没有开放鱼塘的鱼那样"精滑",比较好钓,钓具要求不十分高,粗线大钩都行。手竿用4~5米的自制竹竿或碳素竿均可,中硬调。线用6~7号,脑线略细,长13厘米。钩为8~10号常用的鲤钩,系双钩。漂用筒漂或者3号细尾长漂,也可无漂钓。用10~15克通心坠。海竿用2米长的中、低档竿也行,只要不过分硬拉,曳力器松紧得当,一般不会断。线  相似文献   

16.
严实 《钓鱼》2014,(3):20-21
浮标也称浮漂、鱼漂,是钓鱼时用来反应鱼讯,标志钩位、水深、钩况和有饵与无饵的装置。浮标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钓使用的立漂是不同的。传统钓坠钩沉底,遇走水时立漂是歪的、斜的,判断鱼咬钩的主要依据是抬漂和黑漂,缺点是不能反映钩上有饵与无饵。浮标以二力平衡为出发点,中间鼓起的称标身、其上绘有色格的称标尾或标尖,下为标脚。操作时先要调标,即以合适的调目反应饵重变化;之后挂饵找底确定钓目。  相似文献   

17.
野塘春钓鲫     
一、钓具。用手竿,长4.5米左右,硬调。野塘鱼多没尝过钓钩滋味,比较好钓,粗线无妨;加上野塘乏食,鱼较肚饥,大钩它也要塞进嘴去。不过,用适度的钩鱼好吞咽些,伊豆7号上下或6号伊势尼就行,大小鲫都可兼顾。系双钩,主线为3号,较竿长20厘米,脑线1~2号。漂也随便,如小指头大的白色泡沫或以鹅、鸭毛梗做七星漂和廉价小筒漂都行;但若多人常去钓的野塘,鱼摄食较谨慎,用细尾长台钓漂反应灵些,便于及时捕捉鱼讯。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7,(19)
传统的坠钩卧底钓组由于反应的信号主要是鱼吞钩游走时的动作,当信号出现时,无论是七星漂还是立漂,其信号无非是顶漂或拉黑漂,鱼漂的信号相对简单标准,掌握起来难度不大,但悬坠钓组则不同,悬坠钓组由于其较高的灵敏性使得浮标表现出的信号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江西钓友刘万如来信称:用飞钩定点钓浮时飞在外边的钩子经常与主线或脑线搭挂,影响很大。怎样解决,求答?用海竿配硬脑线组钩,用硬饵团装成飞钩,再配以死漂活坠,这就是飞钩定点钓浮全部钓具的配置方法。此法是钓取鲢鳙鱼的重要钓技。但是这种用飞钩装饵钓浮的方法由于裸钩悬在饵团之外,在使用中最易发生钩挂─-就是飞钩挂住主线或脑线,如果用飞钩钓底,或以饵代坠自由钓浮,则不易产生钩挂。现在我们一道来探讨挂钩的成因及解决的方法。飞钩钓浮产生拴线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钓具组装匹配不当;二是操作欠妥。先从海竿用飞钩钓浮…  相似文献   

20.
柏名荣 《钓鱼》2004,(13):31-31
长竿短线钓法中的逗钓的是把死饵变活饵的一种战术,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钓法,常使得鱼咬钩的频率大增,这种近似底钓但又不完全底钓的方法,使鱼在咬钩时容易出现领漂、黑漂的多种不同的鱼讯,这种看似混乱的鱼讯,则是不同的鱼咬钩的正确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