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前絮语:我们为什么会哭泣最近,我注意起了学生“哭泣”的现象。我发现,他们受到委屈了,就哭;考试考砸了,就哭;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我想,学生心里多数装的是自己,故“哭泣”的原因也多数是为自己。不料,我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学生的反对。他们说:“不!在电视里看到英雄牺牲时,我们也要哭;在书里看到伤心的情节时,我们也要哭;还有,看到爸爸妈妈哭了,也要哭的。”原来,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心里既装着“我”,也装着“别人”,他们的“情商”并不低。可是,前不久,请学生写《一件让我感动的事》的时候,他们却转动着笔杆说“没啥写”,憋…  相似文献   

2.
她,陪伴几代人的少年时光;她,见证多少写作者的梦想启航。当我们谈论《少年文艺》,我们谈论什么?那些青皮记事簿里安放的书签,题写了某一页某一篇的某一句,多年之后翻检重读依旧怦然心动;风吹过操场上空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闺蜜们边等待体育测试,边讨论同龄作者笔下的女主角到底像谁;初来乍到的陌生教室,萍水相逢的高冷同桌,因为倏然出现的《少年文艺》蓦然拉近距离;第一次在《少年文艺》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如同两个人的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近七年的乡村教师。六年多的语文教学工作实在让人感慨万千,其中最多的是痛心和无奈。当我把一篇好文章推荐给我的学生时,他们的反应是不屑一顾,继而冷漠地反问:“看这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当我鼓励班里几个写字比较好的同学参加硬笔书法比赛时,他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老师,我们没空去做这些闲事。”当我硬性要求作文要自己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时,他们面面相觑愁眉苦脸:“写什么?哪有真事儿可写?”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收到一位外地的高三女生寄来的一篇散文稿《女孩子》和一封信。她在信中说:“……听说散文姓‘散’,人人都会写,最自由,最不受拘束,可以随心所欲,任笔纵横,要怎么写就怎么写。但自己写了好几篇散文稿,投给报刊均未录用,真感到苦恼。这次寄给您的《女孩子》,是我认为写得比较好的一篇,请您帮我看看,编辑老师他们为什么不用?另外,请您告诉我,怎样写好散文?写散文有什么‘秘诀’吗?如果您有时间的话,请帮我修改这篇习作,好吗?谢谢!”  相似文献   

5.
班斓 《成长》2005,(4):38-39
在我欲将她和我少年时代的故事写给《成长》杂志之前,我思之再三,给她寄去了在书市买的一本《成长》。10天后,收到了她的来信,说同意将我写的稿子寄给《成长》,还感叹:“我们在错误中丢失了美好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三年     
今天整理书架,发现有一本小小的杂志已经堆得很高了,于是乎,我将它们拿下来,按照时间顺序一本一本翻了下去。像是坐上了时光机一般,我跟随着它们,回到了那些难忘的时光。那年1月,我在《中学生百科》发表了第一篇文童《为你收纳岁月》。这是我半年前写的文童了,没想到第一次投给《中学生百科》就被发表了。我记得梁叔当时告诉我:“写得不错,打算发在12期。”这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投稿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7.
写小说不然对不起沸腾过随即凝聚在身边的历史写散文不然对不起流淌在胸间的万般感受写童话不然对不起眼前光怪陆离的幻象写短诗不然对不起耳畔琤琮变化的音符我写因为我有我写因为我爱——选自《宗璞全集》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教学重在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可见,要想让学生写好话,写好片段,就要帮助学生消除写话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自然的状态,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真正打开学生的生活源泉,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话会写。  相似文献   

9.
听说有一位教美术的老师写了一篇题为《我不在乎他们画得像不像》的文章,我为他的境界所折服。阅读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首写春天的诗,诗很精彩。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一颗,一颗落进大地的怀里到处是蜜的气息,到处是酒的气息我没有把诗句一下子都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而是让孩子们逐句品味诗句,或者故意留有空白,让他们猜猜诗人会怎么写。诗中说:“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孩子们说:是啊,是啊,熟透了的葡萄才会掉下来,熟透了的葡萄水分才多呢!诗中写:“一颗,一颗”,我问:“一颗,一颗,落下来…  相似文献   

10.
董梅 《小学生》2012,(12):60-60
得到这本书是一个契机,在9月份一年级新生家长会结束之后,仍有许多家长围在我身边,和我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我向他们推荐了儿童绘本和给家长看的一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这时楚楚的妈妈对我们说:"还有一本书,我觉得非常好,就是薛瑞萍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她的话构起了我的好奇心,是怎样的一本老师写的书,会让一个学校教育业外人士一口气看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位高中生,我一直都是《初中生之友》的热心读者。回想起初中那单纯快乐的生活,真的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因为只有那样,才可以享用《初中生之友》。孩提时,我经常看见大哥大姐们手里捧着那封面诱人的杂志,而且他们在看时总会发出阵阵欢笑。他们告诉我,等我长大了,也会有。从那时候起我就盼望自己长大。当老师把第一本《初中生之友》发给我时,我兴奋极了。初中三年中,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老师发《初中生之友》。  相似文献   

12.
今天正式上课了,学习第一课《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的现代诗歌。 我带着学生们读啊读啊,情绪高涨,嗓子发音都有些困难了,唉,都是激情惹的祸。 读不出来了,就写吧,我们也来写诗吧! 我先仿写一首: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有这样的梦想:在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学校中,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洋溢着艺术的气息,他们有的会演奏乐器,有的擅长书法,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精于绘画;他们有的能够亲近徐悲鸿、齐白石、毕加索、雷诺阿、罗丹,有的能够沉醉于《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蓝色多瑙河》、《田园交响曲》,还有的能够欣赏中国的古典戏曲,如昆曲、京剧、越剧等。我不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懂得欣赏艺术、热爱艺术、尊重艺术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够让艺术陪伴一生,他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沟通戴海我校化学系学生会创办一份油印刊物,两位学生来约我写“卷首语”。我问他们的刊名,学生说:“红枫!”一个美好的刊名,引发我一番美好的联想。随即,我为他们写了《枫叶礼赞》:春天,枫叶是嫩绿的。夏天,枫叶是碧绿的。它们很美,因为拥有青春。从...  相似文献   

15.
老舍教子     
罗银胜 《中学教育》2005,(7):123-123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相似文献   

16.
我想告诉你我自己的体验。首先,我是一个妈妈,我写在下面的,和我对儿子讲的大致相同,只是对他都是些闲言碎语,没有什么条款。他已经在读大学二年级了。别太把所谓“读名著”当成了不得的事儿,公认的东西不一定绝对优秀。中国的四大名著我都虎头蛇尾地翻过。《西游记》有想像但是重复,《水浒传》后面越写越不好看,《三国演义》只适合某一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我接手高二文科班。如何营造文科班浓郁的文化氛围?如何让文科生亲近古典文化?如何让文科生练就出色的的口才?如何让他们自觉地省察人生、思考生活?一个念头闪过:组织学生课前演讲,规定演讲的由头须出自《论语》。那一堂课,我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八个字:"每天,我们相约《论语》。"望着学生们惊奇的眼神,我谈起《论语》在古今中外的恒久魅力,动情地讲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8.
记得那次我去怀宁石牌中心小学送教,带去的是《轻松学写儿童诗》一课。当时,很多老师担心,农村孩子没有怎么接触过童诗,更别说写诗了。果然教学一开始,学生们都很胆怯,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我知道,课堂遭遇冷场了。我对自己说:"不急,慢慢来!""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触动过你的一瞬间,有让你难忘的发现,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体验吗?"我把热切的目光投向了学生,可是,他们依然沉默着。  相似文献   

19.
一次作文课,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学生写的内容挺丰富,有写《假如我是总统》,有写《假如我是爸爸》,有写《假如我是哈利·波特》,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下面这位同学写的《假如我是老师》。“面对着神情严肃的老师时,满脑子胡思乱想的我就会幻想着我是一名老师。(咦,为什么只在老师神情严肃时,学生才会想自己是老师呢?)“假如我是老师,我不会整天绷着个脸,摆着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也许都写过这样的作文:《20年后的我》《30岁生日在母校》《20年后相会在母校》《我在2020年》《21世纪给祖国的一封信》《假如我是……》以及《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这类题目的作文最需要想象。有的同学能写出让我惊喜不已的文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只会写自己如何穿着整齐的西装,开着豪华的汽车,回来参加学校的校庆。这正是因为缺乏想象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