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倩 《文教资料》2010,(18):60-62
蘩漪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七十年来在她身上所体现的研究方法之多样、结论之丰富、视角之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特别是在新时期以来,随着研究思路,文学观念的转变,蘩漪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因此本文试图对蘩漪的形象研究做一次梳理,以期把握规律,总结得失,探寻其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雷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与观众。其中蘩漪这一形象倍受关注。她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一个最具有“雷雨般”性格的人,一个个性复杂的典型彤象。她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在追求个性解放与情感自由的过程中,努力挣扎,燃烧自己,也毁灭他人,成为文学史上又一个悲剧典型。本文主要从蘩漪的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黄志基 《考试周刊》2009,(38):26-28
蘩漪可以说是贯穿《雷雨》整部戏剧的主线,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正是由她来推动。她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在她身上还充分体现了受压迫性与变态的因素。一切"雷雨"皆因蘩漪而起,蘩漪自身的"雷雨"性格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本文具体分析了蘩漪的"雷雨"性格。  相似文献   

4.
复杂的性格,鲜活的形象--蘩漪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是曹禺先生早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30年代以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话剧剧作,今天,它的魅力丝毫未减.剧中主人公蘩漪更是曹禺先生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他借蘩漪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蘩漪这类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她们执着追求的尊敬和赞美。蘩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可她性格中的软弱无助又使人怜悯同情,她的自私阴鸷更时常令人不寒而栗。蘩漪复杂极端的性格,正是当时的黑暗社会和专制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造成的。最终,蘩漪也在“冲破一切桎梏”的苦斗中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5.
开健 《文学教育(上)》2009,(12):102-102
周蘩漪是《雷雨》中的一个性格复杂的女性形象。她既受过传统教育,又受了新思想的影响,是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人。周蘩漪的反抗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雷雨》中,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雷雨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本文将探讨繁漪的雷雨性格并挖掘其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7.
蘩漪和七巧是文学作品中两位极具代表意义的女性形象。蘩漪有着雷雨般的性格,她反抗周朴园的独断,疯狂地追随自己心底向往的爱情,以飞蛾扑火的方式迎来了自己的毁灭。七巧颠覆了传统的妻子和母亲的形象,住在自己用黄金搭建的枷锁里,以一种癫狂的方式延续自己干瘪的生命。笔者在此将这两个形象进行分析,认为其癫狂是始于金钱,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畸形的家庭关系,进而造成了一种畸形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8.
宋小玉 《甘肃教育》2014,(12):81-81
正《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经典力作。而蘩漪则是雷雨中最具个性魅力的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曹先生曾评论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许多行为上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此话真是一语中的。最"雷雨"的性格,正是周蘩漪的性格特征。蘩漪和周朴园之间没有爱情,多少年来,这位热情似火的女性等于是在守活寡,却处处要服从周朴园的意愿:没病,得承认有病,不想吃药,也得被迫吃,嫌屋  相似文献   

9.
蘩漪变态性格和她的悲剧性是《雷雨》的一个亮点,这固然与她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有关,但更离不开女性所受到的来自社会制度和男权意识的压抑,因而,蘩漪的悲剧是必然的。曹禺先生借蘩漪的形象来释放他自己的苦闷。  相似文献   

10.
从1933年曹禺先生创作《雷雨》起,评论界对蘩漪的性格说法不一,有人说,蘩漪是"恶之花",是"魔鬼样的女人"。她美丽,却有着邪恶的魅力,从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烙印——一个透着让人窒息的灰暗色调的让人绝望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1.
蘩漪"原始野性"的形象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德·波娃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典型形象蘩漪的心路历程,揭示了这个形象的悲剧意义。作家塑造的女性蘩漪,“有更原始一点的野性,也最具有“雷雨性格,在她身上,闪耀着反叛性的光辉。从中也可以看出,作家曹禺以原始的生命之感,唱出了心灵之歌。  相似文献   

12.
肖进 《语文天地》2013,(4):9-11
蘩漪是曹禺剧作《雷雨》中塑造得最成功、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曹禺自己曾经说,蘩漪"是个坚强、刚毅而复杂的女子。她诚实,她懂得恨,更懂得爱,她发誓要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和他挚爱的人永远生活在一起。"但"在周家这个环境中,她受到压抑,她渴望自由却  相似文献   

13.
试就《雷雨》的典型环境具体分析蘩漪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典型意义 ,充分肯定这一光辉形象所具有的积极的时代意义 ,对她所做的力所能及的反抗给予深切地理解和同情。同时批驳一些论者对蘩漪形象的折衷态度 :既肯定其“离经叛道”的合理性 ,又以“心理变态”、“阴鸷”、“暴戾”等词语予以否定。笔者认为 :蘩漪作为三十年代的女性 ,不甘被奴役、被侮辱的生活 ,义无反顾地奋起抗争 ,具有不容置疑的人性的光辉 ,是沉沉暗夜里的一道犀利的闪电  相似文献   

14.
<正>曹禺在《雷雨·序》中曾说,蘩漪具有最"雷雨的"性格。诚如斯言,蘩漪可以说是《雷雨》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是整个作品最为丰富而热烈的重要人物。笔者注意到作品里多次提及蘩漪的"病",并且围绕这个疾病展开了关于吃药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描写,在此,通过分析此作品中关于"病"的意象和情节,探究一下"蘩漪之殇"。一、蘩漪的"病"作品中从序幕开始就出现了"医院""病人""神经病"等词语,倒叙的手法和特殊的故事发生地点有一种悠远的萧索意蕴。而纵观作品主体部分,可以发现分别  相似文献   

15.
张玉爽 《文教资料》2014,(11):12-13
蘩漪和侍萍是《雷雨》中各具性格特色的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都经历了个人的爱情悲剧。蘩漪不顾伦理束缚爱上了继子,为了抓住爱情,最终揭露了一切罪恶,引起了一场生活的“雷雨”。侍萍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她曾和周朴园真心相爱,后来却惨遭抛弃,她对爱情死心,艰难生活,却还是逃脱不了儿女双亡的悲惨结局。因此,通过对蘩漪和侍萍爱情悲剧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两位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16.
曹禺在剧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蘩漪的形象.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到她在生命本能促使下开始了对幸福的追求,但受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家庭出身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她失去了自我,在意识的觉醒与忘我的追求中走向了毁灭的道路,在爱与恨都燃尽后、完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蘩漪的悲剧命运也正蕴含了作家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及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蘩漪是曹禺“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一个人物,也是《雷雨》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悲剧形象。正如其他成功的艺术形象一样,蘩漪的性格也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丰富性。评论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文艺社会学、变态心理学、戏剧美学等出发,都能挖掘出她身上所蕴含的独特内涵。如果从古希腊文化学的视角审度蘩漪,我们又可以发现,她的性格散发着一股与中国戏曲文学的悲剧形象不同的酒神文化气质。通过对这种气质的探讨,也许能使人更深刻地看到以古希腊文明为渊源之一的西方文化对曹禺的影响,以及曹禺对人类灵魂深层结构的探寻与发现。  相似文献   

18.
《雷雨》剧中,蘩漪被称为“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她是全剧的中心,是戏剧冲突的制造者和推进者。蘩漪的思想性格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这种矛盾包括在与周朴园的婚姻中抗争与妥协的矛盾,在与周萍的畸恋中个性解放与个性丧失的矛盾,在母子之爱中的无私与利己的矛盾。种种矛盾像一条条无法挣脱的绳索纠缠着她,网织着她。矛盾的锯条锯割着她的心灵,她想冲出牢笼反使自己成为禁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她想拯救自己却拖着别人一起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19.
《雷雨》不仅是一部家庭悲剧,更是一部社会悲剧。其中"周朴园逼蘩漪吃药"一出尤其让人过目不忘,体现了曹禺先生的独特匠心,技高一筹。可以说蘩漪手中的这碗药不同寻常,它是一碗扼杀旧式女性自由幸福生活的"毒药",也是一碗驯化青年男女绝对服从权威的"毒药",更妙的是这碗药如一面镜子,照射出周朴园这一封建家长丑恶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落泪蘩漪     
初看《雷雨》我讨厌蘩漪的狠毒,再看《雷雨》我又同情她的无助。 西施在夫差身边13载.或许她并不爱夫差.然而夫差却那么爱她、疼她。而蘩漪嫁给了周朴园.一个并不爱她而且她也不爱的男人.一起共同度过18年。偌大的周公馆抽走了蘩漪的灵魂.留下了一架空壳.了此余生。可是上天并没让她静静离开.她遇到了周萍.一个让她愿意付出一切的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