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可谓是中国科幻类型电影的元年,在春节贺岁档上映的《流浪地球》,一夜之间刷爆了国人的朋友圈,正式在中国电影历史的长河中以里程碑形式成为现象级大片,这不仅改变了我国国产科幻大片长期没落的现状,同样也刷新了我国在影视特效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的技术短板。这样一部耗时4年的科幻电影巨著,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中国团队之手。当影片在首映排片第四位的情况下,不出半天便赶超同期上映的《疯狂外星人》《飞驰人生》和《新喜剧之王》,一度逆袭成为票房冠军,病毒式的口碑炸裂,让该影片成为贺岁档当之无愧的票房黑马。本文将从对原著的深掘改编、电影特效制作以及电影主题意蕴的表达这三方面全面分析电影,探讨这部科幻电影外壳之下的中国科幻电影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2.
每一种新的政治经济结构,都需要建构坐落在一个新的历史观与世界观之上的"中国梦"。科幻电影,一方面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幻想为基石,承载和传承了中国"武侠文化"里所强调的集体主义到僵化的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与反击。另一方面,当小说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脱节或错位时,科幻电影会以"无差别接受"的共通的情感密度,清晰地呈现出作为一种现代性神话自身的激励性。在此意义上,《流浪地球》打破了中国科幻题材所遭遇的表达失语,裹挟着中国式的家国情怀,以强烈的工业化质感、东方式的诗意美学,以一种更具感染力和阐述力的新的认知范式,实现了某种"哥白尼式革命"般的范式转移,铺就了一条通往中国科幻电影山脉的甬道。  相似文献   

3.
《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档院线电影票房冠军,它不仅是以郭帆为代表的年轻影视制作团体的成功,也为国产影视工业的新生带来希望。这股新兴力量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电影工业的水准,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构建文化自信、传播文化价值观方面起到深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佳宸 《今传媒》2020,29(3):106-107
科幻电影一直是大众喜爱观看的电影题材,提及科幻电影人们首先会想到美国这个生产科幻电影的巨头国家。美国一直源源不断地为各国观众呈现出精彩绝伦的科幻电影,让我们感受到电影精彩的同时,也暗自感叹美国科幻电影的实力与水准。2019年年初,《流浪地球》的上映也为我们奉上了一餐科幻电影的视觉盛宴。它不仅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实力。本文将重点研究中美科幻电影的各自特点以及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电影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的杰作,视觉知识以其为载体所产生的价值影响极其深远。电影不仅融入了绘画、摄影、音乐等诸多艺术,课堂中运用电影艺术进行教育,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递,有助于弘扬主旋律、开展大学生家国主义的情怀教育,更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电影艺术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视角,探讨电影艺术怎样塑造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蒋孟利 《视听》2023,(10):48-51
2023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作为一部续作,文本的时间线回溯到“流浪地球”计划开始之前。多条人物故事线的交叠极大地充实了文本的深度,其特效在合理的科学范畴之下也更具有视觉张力。电影文本频频展现出对于后人类主义下的“人—机器”“数字—现实”“未来文明”等议题的思考,在后人类所特有的景观之中,一种“想象”的共同体由此而生,传达了势在必行的共同体观念。结合我国的文化语境,可以发现电影文本中的后人类景观成为共同体生发的场域,共同体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后人类景观下共同体概念所产生的各类形构深化了中国式“未来文明”的叙事,为今后国产科幻电影开拓着更为宽广的想象疆域。  相似文献   

7.
姜春辉 《传媒》2018,(2):34-35
电影《战狼2》用中国军人身上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与赤胆忠诚,在打动人心的同时,也获得超高票房和良好口碑,让观众看得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一举成为我国电影票房的神话.基于此,笔者以《战狼2》为例,从电影创作美学、影片的制作风格、人物设定、主题思想等层面分析其如何塑造中国军人式硬汉形象,如何以鲜明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触动了国人内心深处蕴含已久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情结,从而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8.
顾盼 《出版广角》2021,(5):91-93
作为2021年春节档电影的票房黑马,《你好,李焕英》带着对中国式家庭的理解,在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下,呈现一幅幅饱含笑与泪的亲情画卷.它以电影为传播媒介,融合互联网的跨媒体传播形式,让中国式的亲情叙事和文化情怀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唤起大众对传统文化中亲情和家庭关系的思考,凸显了带有本土文化表征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9.
刘焱  贾雨凝  陈婧薇 《传媒》2023,(1):44-45
在《故事里的中国》和《典籍里的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系列文化节目中,主创团队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质内容资源,通过传递家国情怀和建构文化仪式感在内容方面进行了升华,还以多模态话语的戏剧呈现方式进行了叙事创新,强化了受众群体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张蓉  刘淑贞 《今传媒》2016,(10):7-9
2008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中出现了多部票房与口碑俱佳的国产魔幻作品,绚烂的特效营造出的虚拟幻境给受众带来无限的眼球刺激,同时它也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因素,讲述属于东方的奇幻故事,这种无法抹杀的文化力量是国产魔幻电影在中国大热的重要原因。但题材的扎堆现象使得它更像是流水线上资本运作的产物,这是目前中国魔幻电影所面临的尴尬之境,繁荣的表面难掩贫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15年7月10日,集中国传统文化、迪士尼英雄叙事风格和日本动画魔幻风格于一身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在国内正式上映,并最终以9.56亿元票房完胜暑期86部电影,问鼎内地最高动画电影票房。本文运用传播学5W模式,解构了《大圣归来》的成功原因,探寻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12.
杨扬 《东南传播》2023,(12):84-86
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都着力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文化宣传上下足功夫。特别是以强有力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电影作为媒介的文化传播,能够使观众与电影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中国电影业不断发展,自以功夫片为主打的中国式大片发展以来,中国式大片不断走向海外。近年来,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中国式大片取得了新的成就,对加强中华民族文化宣传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海外市场“萎靡”,本文以《流浪地球2》《长津湖》《1921》《万里归途》为例,使用全球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数据作为支撑,分析中国式大片在海外的票房现状。中国式大片以弘扬主旋律为主导,弘扬中国的民族精神。探究中国式大片内在传递的民族精神在海外的接受度、认可度和西方国家的差异性,能够更好地探索中国式大片走向世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今步入后物欲时代,以消费主义和个体感受至上为内核的"小时代美学"有一定市场,华莱坞军事动作片被各色"小时代美学"影片所围困。有着"宏大叙事"基因的《战狼》突围成为黑马,不仅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更可视作以弘扬家国情怀为使命的国产军事动作片未被当下观众热棒之表征。本文以《战狼》为考察对象,以时代语境和军事动作电影发展史为支撑,在细读光影想象所包蕴的家国认同之时,引入"小时代美学"与"宏大叙事"突围、"中国梦"与影像询唤两个维度的深入分析,试图为国产军事动作电影的复兴寻找路径。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功夫熊猫3》在全球上映,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加上之前两部的骄人战绩,使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在中国以及全球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好莱坞梦工厂《功夫熊猫》电影火爆背后的原因分析,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5.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及文化话语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李安的《卧虎藏龙》呈现高度的文化杂合与全球本土化叙事特征,即在中国传统武侠的江湖情仇语境下融合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一种侠义江湖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糅合;张艺谋的《英雄》则呈现较低程度的文化杂合和全球本土化特征,但电影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即,"家、国、天下、大一统"的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作品内容的批评阐释,还需考虑其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经典华语武侠电影的文化分析,结合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的维度,可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影像叙事与传播提供一个批评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书从《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火星救援》三部孩子们喜欢的经典科幻电影切入,用手绘图+知识点讲解的方式,从电影情节和青少年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延伸出天文、宇宙等科学知识,涵盖包括宇宙探索、登陆火星、黑洞等科技发展的热点与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7.
段潇逸 《东南传播》2023,(12):80-83
近年来,中国电影成长迅速,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在海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章以《流浪地球》与其海外观众为研究对象,以拉斯韦尔“5W信息传播模型”为理论依据,从国际知名电影社会化媒体中收集了数千名观众的评论,并利用Nvivo11对海外观众的评论进行内容编码和文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外观众对该电影总体上持有积极情绪,聚焦于内容和意义、电影创作层面。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哲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容易造成理解困难或误解,因此,电影创作和运营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邓肯  刘莉 《传媒》2021,(22):56-5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善于借用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魅力电影,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票房纪录.本文通过豆瓣数据爬取与分析,发现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电影与受众连结的桥梁,越来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形成中国电影与传统文化共同繁荣的局面.因此,借助传统文化这个关键因素回望高票房中国电影,可以更加清楚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推动我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15羊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了《只盼这一天》、《名字篇》、《中国字中国年》、《时光倒流篇》四支公益广告,其中前三支在春晚中呈现。截至2月底,4支广告在央视各频道共播出3500余次,从多个角度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家国情怀,并与春节团圆氛围相契合,以真情实感打动亿万观众,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14年,中央电视台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影市场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电影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据2010年1月24日《经济日报》报道,2009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元,同比增幅为42.96%。全年生产故事片456部,票房收入过亿元的国产影片有12部。其中包括《建国大业》等3部单片票房收入超4亿元的影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在总结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时指出:“2009年中国电影的成绩证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