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卡尔曹夫在他的“小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中说:“我们的周围尽是过去事物的遗迹。如果能够看到它,那怕是局部看到它,如果能够直接接触它,感觉它,对于发展历史兴趣,对于发展爱护历史,并且主要是爱护祖国的情感,有很大的意义。”(18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就完全说明了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料的重要意义。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也指出“由于过去的历史事实不能作为观察的直接对象,所以必须在最大限度上利用一切直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所阅读的教材,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乡土史料作为例子,或者用来使祖国的历史具体化,那就会更好地完成历史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了解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属于过去式,人们只能通过过去遗留或保存下来的史料去辨析、推理,形成合理的认识。这里的“辨析”“形成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就是一种历史解释。课程标准同时提道:“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建构关于过去的人和事的论述,是一门推理的学问。要获得历史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史料’与‘历史’的关系,也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用于过去的重建。这就是需要正确的证据意识,并有将史料转化为证据的方法和能力。”[1]史料在史学和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同,为“当下”与“过去”架构沟...  相似文献   

4.
“史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历史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的事情。那么我们靠什么去感知历史呢?只能是通过史料,包括实物、遗迹、音像等原始资料。历史新教材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的图片和字资料,意在帮助学生懂得历史的信息特点并学会运用各种史料所蕴涵的信息,展示历史的本来面貌,进而树立“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基本意识。以往的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和课堂  相似文献   

6.
汤继红 《成才之路》2014,(16):45-45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也包括历朝历代所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等。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成为历史教学做到言之有据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徐桂学 《成才之路》2010,(20):64-64
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史料的运用,即是确立史料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建。由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的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运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因为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学科。由于客观历史不能重现,因此我们研究历史。只能借助“中介物”,即各种历史材料。在教学中,教师也只有通过帮助学生熟悉和分析适当的史料,才能让学生对“过去的事”产生兴趣和热情,在观察历史事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历史研究必须建筑在全面、系统、真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没有不重视史料且在搜集史料上下苦功的。司马迁为写《史记》,“纳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且“南游江淮”,“北涉文、泗”,观察历史遗迹,并“问其故”,为搜集史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马克思的《资本论》正是立论于雄厚的史料之上,才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①凡此足以说明史料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一、史料的类别及搜集方法史料可分为实物史料、文字…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无法还原的,我们只有通过史料去认识和研究历史。历史的学习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去感知历史的事实,图片史料包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于我们研究真实的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形象直观的图片史料比文字史料更容易把学生带入历史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一、图片史料的重要性1.图片史料内容丰富,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图片史料就是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图片材料,它包括照片、漫画、地图和图表,等等。图片史料本身就直接或间  相似文献   

11.
刘淑珍 《考试周刊》2011,(85):179-179
历史是什么?它是过去的岁月,过去的人类活动。既然过去了,人类为何不让它像落花流水般逝去呢?我们苦苦追寻的缘由是什么呢?我国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研究历史是引导人们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这就是学史的真谛。可是在当前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走人了误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更不知道如何学好历史。  相似文献   

12.
陈强 《学周刊C版》2011,(6):52-53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依靠一些有形的东西去感知、体验、揣摩和理解历史。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本素材和资料,在史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正是从史料所提供的佐证中还原关于过去的人或事,因此要想真正地了解历史真相,必须积极地运用历史史料。所以,中学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有助于学生直接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能帮助他们形成“论从史出”的史学理念。同时,通过教师展示精心准备和设计的问题,拓宽了教材讲述内容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乡土史料是根据本省、本地区的考古发掘文物或文献资料,经过整理编写成的适合教学用的文字资料,教学实践证明,乡土史料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内容。原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国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地方乡土教材,补充教学”。因此,对我们历史教师来说,如何认识乡土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利用它来达到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运用乡土史料可以增强讲述形象性与直观性,有助于提高…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龆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著名史学家傅斯年有句名吾“史学就是史料学”。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提出“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学工作者总是根据史料来认识和重构历史事实的,通过史料呈现历史事实,认识历史、揭示历史本质。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沦从史出,史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一实物史料的重要性实物史料在历史科学上一向具有它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家司司迁早就充分地认识到它的价值。在他“足迹殆遍宇内”的旅行里,经常地考察历史的遗迹,尤其是关于历史人物的坟墓、住宅及有关实物等。我们在他所著的史记里看到不少这类范例:他写孔子世家时,是先”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写春申君列传时,也曾到楚国参观了春申君的“故城宫室”;他在详细地考察了秦长城之后,才为蒙恬写了列传;如这类实物史料不可得,他也要看看有关的坟墓,象许由和“萧曹樊哙滕公”等人的坟。我们从史记里可以学习到历史家对于实物史料是多么重视。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先生在1920年提出“史学即史料学”的观点。他主张研究历史要动手动脚找材料,历史学要进步须扩展史料范围,采用新工具,这无疑对史学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他又认为对史料的处理只须“把材料整理好”,“事实自然明了”,“反对疏通”,并说史学只是纯粹的学术,“没有一般的用处”。然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史料只是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而现实功能才是历史学得以存在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对于历史核心素养应该是整体把握而非孤立执行。基于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历史课堂应该要具有三大元素即"有史料""有体验""有价值"。1.有史料。历史的史实早已成为过去,不可重现。我们要了解过去,就必须通过史料。史料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史家普遍认为,明之光在这里暗淡了,在教育史上,我们所能阅读和研究的史料主要集中在宗教教育方面,中世纪的世俗教育是一个薄弱的领域。本尽可能详实地挖掘史料,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骑士教育的特征,指出了它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件,人们无法对它亲身体验,因此,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就是史料。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历史教学界对史料教学越来越重视,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学习历史,认识和掌握一些历史资料,学会一些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21世纪高中历史新教材比较重视史料的编辑,增加了大量的史料,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阅读障碍小,且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更明确地要求学生对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和比较,以养成辨别史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现实     
《中文自修》2005,(7):4-4
西方的文艺理论中有一派叫“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人文化,社会他的产物。因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是人看不到的.是被写出来被阅读的.所以只存在于文本中。那些写历史的人.自然无法摆脱自己的主观和时代的局限,于是历史也就不是所谓的史料的堆积而是写历史的人对史料的分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