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问题有3角和5角的两种邮票,能付出8角以上的任何邮资吗?(“角”是邮资的最小单位)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8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邮票(品),是指以邮资凭证——邮票为主体的邮文化资源。除了邮票之外,还包括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及邮戳等。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试卷频频出现邮票(品)试题,如2007年海南历史卷的十月革命邮票题、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1,(2):50-50
秘书小姐在下班前要为一大堆邮件贴上邮票。她有许多邮票,但是面额只有两种,她不知道是否能正确组合这些邮票而得到应付的邮资。不过经验告诉她,虽然以这些邮票无法组合出39元的邮资,但是却可以组合出其他较高额的邮资。  相似文献   

5.
记忆五月     
1821年5月4日,拿破仑因胃癌在圣赫勒拿岛去世,终年52岁。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批邮票开始发行。这一批邮票票面是黑色的,上面印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浮雕像,每张面值1便士,人们称它为“黑便士邮票”。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人罗兰·希尔。据说有一天,希尔在散步时,看到邮差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姑娘。姑娘接过信看了一眼又还给了邮差。希尔觉得纳闷,便问姑娘为何不肯收信。姑娘说邮费太贵,她付不起钱,但她已知寄信人是平安的。当时英国邮资很贵,费用由收信人负担。希尔认为这不合理,便建议改革邮政制度,邮资归寄信…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依据。小学数学书面考试命题,无论如何改革,都必须紧扣“标准”新要求,凸现“标准”新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宗泽 《四川教育》2002,(11):34-3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以便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  相似文献   

8.
邮票的故事     
1840年,英国最早发行了邮票。但早在邮票诞生以前,邮政马车就奔驰在英国各地的驿道上了。那时,寄信人是不须付邮资的,邮资由收信人支付,而且邮资甚高。穷人一般是付不起邮资的。现代邮票的诞生与一个小故事有关。一天,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子里来了一辆邮车。因为邮车不经常来,所以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反复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过程,掌握……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首次把“经历”这一过程性动词纳入了数学学习目标,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知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认识带来了震撼性的冲击:新课程必须重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中的“再创造”应是教师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数学现实”,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模拟性地创造各种运算法则,或是发现相关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因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基于个人的“数学现实”,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汤浩 《湖南教育》2006,(8):21-22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这个基本观念,深刻揭示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活动”,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强调这一点,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对于每一个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善数学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田奇述 《云南教育》2005,(32):16-17
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在我国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何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包含哪些内容,又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呢?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小学时代》2016,(Z3):62-65
上期主题:"方寸之间天地宽",这是人们对邮票的赞美。我一直很喜欢邮票,因为小小的邮票能带给我知识,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那么,你知道邮票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邮票的历史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邮资是由收信人来支付的。那时候,寄信都要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当时邮资特别贵,一封普通的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要收到17便士,而当时英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新课程标准将原来过多地“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标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生就愈主动,愈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要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邮票与集邮     
集邮是一项以邮票为中心内容的高雅的文化活动,它的历史已经超过一个半世纪,集邮者遍及世界各地,达到世界人口的六十分之一,超过1亿人。一个英国人曾预言:“邮票作为邮资凭证也许会在今后消失,但是集邮活动将永远不会结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是邮票、邮票与集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学习数学的惟一方法是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且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下面以苏教版第二册的三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怎样引导低年级小朋友经历数学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并提出“初中数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