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波兰,弗雷德里克·肖邦的名字家喻户晓。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是波兰人民引以自豪的伟大人物之一。一、肖邦的生平肖邦于1810年2月22日出生在华沙西北部约50公里的幽静的小村一一ny-Ai拉佐瓦·沃拉(即现在的“肖邦故居”)o父亲尼古拉·肖邦是法国人,在华沙中学任法语教员,波兰的爱国者,曾参加过由科什秋什科领导的反抗沙俄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肖邦有一姐两妹。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奏,11岁时,已被公认为是才华横溢的“神童”。16岁进华沙音乐学院,18岁开始到外国巡回演出。1830年3月在华沙举…  相似文献   

2.
去年底,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波兰肖邦协会和肖邦国际基金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和波兰驻华大使馆的协助下,联合举办了《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活动。活动包括《肖邦生平图片展》;放映介绍肖邦生平的电影《肖邦——爱的渴望》;举办《作为钢琴教育家的肖邦》和《肖邦时代的华沙音乐文化》的讲座及开办肖邦作品大师班,活动还举行了5场肖邦作品及波兰其他几位作曲家作品音乐会。音乐周期间,中国文联出版社隆重推出波兰杰出的肖邦专家斯门江卡所著《如何演奏肖邦——回答问题的尝试》一书。这也是两国音乐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后的第一个具体项目。肖邦的…  相似文献   

3.
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曾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母亲是波兰人,贵族子弟,酷爱音乐。大概是母亲的遗传和家里浓郁的音乐氛围的熏陶,肖邦很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他6岁时能把听过的曲调用钢琴弹奏出来;7岁从师捷克音乐家瑞夫尼学钢琴,当年便写出了《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8岁开始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1824年,肖邦拜师德国音乐家、当时任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的埃尔斯纳,两年之后中学毕业,成为华沙音乐学院正式的学生。他爱上了那里的声乐专业的女生康丝坦采,但只是单相思而已。…  相似文献   

4.
著名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年在华沙以西约55公里的热拉佐瓦·沃拉村出生。肖邦一家热爱音乐,母亲弹钢琴或唱歌时,父亲便以长笛或小提琴为其伴奏。这个平和、安全、恩爱家庭对肖邦而言,是幸福的象征;少年时代的这片乐土,令肖邦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5.
现在国际音乐比赛会为数已一百有余。无论在哪个比赛上获奖都并非易事,而其中最难者之一就是波兰的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与它不相上下的还有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会、朗·蒂博钢琴和小提琴国际音乐比赛会,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会。迄今为止,肖邦钢琴比赛会已使众多优秀的音乐家脱颖而出。这个比赛会的创始人是被誉为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之父的耶基·杰拉布列夫(1887—1980)。1925年他萌生了举办这个比赛会的念头。当时他是华沙音乐学院教授,钢琴家。关于发起这个比赛会,他这样说:“192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  相似文献   

6.
肖邦再世1975年秋,在华沙举行了第九届肖邦国际音乐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克雷斯蒂安·齐默尔曼一举夺得了桂冠,从此,他的名字通过电波传遍全世界。那次比赛,年仅18岁的齐默尔曼不仅获得了金牌,还同时捧走了波罗内兹奖和马祖卡奖,成为该项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波兰20年来出现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一个名为“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的活动在北京举办。来自波兰艺术家的精彩演奏,令北京观众真正感受到了肖邦音乐作品的不朽魅力。肖邦,对于中国听众而言,可谓家喻户晓;其钢琴作品的光盘、磁带、教科书等随处可见。但是,数位波兰当代艺术家来京同时演奏肖邦及波兰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尚属首次。音乐周期间,还展映了影片《肖邦——爱的渴望》;举办了肖邦生平展览;中央音乐学院也举办有大师班等一系列活动。本刊记者就“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有关问题,专访了波兰驻中国大使克·布尔斯基先生。交流使彼此相近“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艾萨克·巴施维茨·辛格于一九○四年七月十四日生于波兰的拉吉明镇。他的父亲、祖父都是犹太教教士,他本人攻读于华沙神学院。然而,他却热衷于写作。毕业后,他在波兰各地的依地语报纸当一名新闻工作者。一  相似文献   

9.
正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遇到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能让我们念念不忘的,终究还是太少。六十年前,我陪同波兰华沙大学的一位汉学系教授,在大理进行文化旅行,以下是关于我们那次旅行调查的一些琐忆。一记忆更迭,把记忆细胞全部激活起来,也搜索不出先生的全名了。先生何许人氏?波兰华沙大学语言学院汉学系主任、汉学教授是也。  相似文献   

10.
不灭的波兰     
正在漫长的千余年历史中,波兰曾经是欧洲第一强国,但也曾三度被瓜分又三度浴火重生。在强邻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波兰,正像其国歌所言"波兰没有灭亡",她依旧祥和、美丽、坚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日俱增。华沙的美人鱼情结提起美人鱼,很多人会想到童话大师安徒生《海的女儿》(1837)中的主人公,想起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雕塑。但实际上美人鱼的故事伴随了波兰首都华沙的700多年历史,华沙的第一个美人鱼雕塑(1855)也比哥本哈根的早58年。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热展"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本次展览的展品包括绘画、雕塑、丝织品、金银器、招贴画等多个艺术门类的精品近350件。招贴画是其中一大亮点。有着"街头博物馆"之誉的招贴画(即"海报")出现于19世纪末。开始只是单纯的广告,而后随着其宣传力和公众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吸引了大量专业设计师加入制作,甚至政府也将其视作政治宣传物。波兰的招贴艺术尤为著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波兰招贴画的黄金时代。以华沙艺术学院(The Warsaw Academies of Art)和克拉科夫艺术学院(The Krakow Academies of Art)为代表的学院派传统日渐形成,世界第一座招贴艺术博物馆——华沙维拉诺夫招贴博物馆建立,出版、收藏、展览(国际双年展)体系的完善......一系列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16日,中国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的波文译本正式出版,并在华沙举办的第39届国际书展上,与广大波兰读者见面。《金瓶梅》波译本由波籍华人女作家胡佩方(波兰名字为伊莱娜·斯瓦文斯卡)和波兰汉学家赫米耶莱夫斯基及波兰作家霍奇沃夫斯基合译,波兰纽斯出版社出版。胡见方女士生长在湖南,50年代中期到华沙定居后,钻研波兰文学,是波兰文学家协会会员;与此同时,她也从未放松对中国文艺、历史和哲学等的深入研究。波译本《金瓶梅》先由胡佩方女士根据明万历年间刊本的影印本《金瓶梅》词话译成波文,其后她再和两位波兰同行对…  相似文献   

13.
肖邦决定到西欧去深造。临行前,朋友们在为他举行的饯别晚会上,送给他一个满装泥土的银杯。这一撮祖国的泥土寓有深意,既勉励肖邦不忘故国,又表达了他离乡时的眷恋祖国之情。就在他离开祖国的1830年11月,华沙发生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这次起义斗争失败,肖邦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春日的一个下午,我们乘大巴车从克拉科夫市出发,耗时六小时左右,入暮时分赶到华沙,当晚下榻华沙假日酒店。次日清晨,天气阴沉,下起毛毛细雨,还夹着片片雪花。我们风雨无阻,准时开车,前往华沙老城游览。波兰首都华沙坐落在美丽的维斯瓦河两岸。放眼望去: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满城翠绿,遍地花卉。华沙不仅是一座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现  相似文献   

15.
1810年,肖邦生于华沙附近的泽拉佐瓦—佛拉村。他幼年时赢弱多病,一家人只注意他的身体,生活平淡无奇。也许从那时起,肖邦逐渐养成可亲可近、默默忍受痛苦的习惯,以免惊动他人。肖邦从九岁起学习音乐,不久师从巴赫的忠实弟子基佛纳。贤明豁达的安东尼奥·拉齐维尔亲王对艺术家和才华初露的青年素来欣然相助,慷慨解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在肖邦的出生地华沙,举办了第10次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在这每5年举办一次的比赛中,32岁的谭泰松(音译)作为亚洲人首次夺魁。从那以后,他又在莫斯科和巴黎等地继续演奏,两年前,作为日本国立音乐大学的特邀教授,住在东京音大内。于是,记者拜访了谭泰松和他的母亲,72岁的泰娣莲(音译)女士。空荡荡的房间里,放了两架大钢琴,泰娣莲女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波兰文化节”重要项目之一的《来自肖邦故乡的奥林匹克邮票展》,5月18~6月2日在毗邻中国美术馆、面对皇城根遗址公园的博艺画廊开幕举办。  相似文献   

18.
在全世界的注目下,苏联为弘扬国威举办了最盛大而严格的音乐比赛会。全世界学音乐的青年最憧憬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会与华沙举办的肖邦国际钢琴作品比赛会、布鲁塞尔举办的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会齐名,它始于1958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一届比赛会。当时正值美苏结束冷战,朝和平共处方向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9.
华沙初识     
蓬生 《世界文化》2007,(6):38-39
二月中旬,去华沙开会。住了四天,竞有三天半下大雪,棉絮般的雪花漫空飞舞,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混沌之中,以至于到我离开时,华沙给我的印象,差不多还是一团朦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本名玛丽·斯克洛道斯卡,出生在波兰华沙,求学巴黎,后与法国著名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1903年她和居里一起,因发现放射性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居里在车祸中罹难。1911年,居里夫人因分离、提纯镭元素而独揽诺贝尔化学奖。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这些头衔让她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