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职学生与同龄高中生在早恋的成因上有所不同。针对中职学生特点,探索预防早恋的措施与途径。通过开展中职学生有关早恋问题的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心理咨询,分析其早恋成因,探讨预防早恋的干预措施。中职学生因学习动机及情感生活等原因,早恋现象较为普遍,应通过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理想教育、性知识、性道德和法律教育,针对早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使学生早恋现象消灭在朦胧之初。应正确看待中职学生早恋现象,疏堵结合是预防中职学生早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女生早恋现象常有发生,有的与同班或同年级男生早恋,有的与高年级男生早恋,有的与社会青年或在职职工早恋,还有的搞多角恋爱,单相思、自作多情者也不乏其人。早恋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也有学生自身的。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工作。一、根据女生的青春期特征,进行心理卫生常识教育,帮助女生克服因生理原因而产生的情绪冲动,学会正确处理与男生的友谊关系,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战胜早恋观象。  相似文献   

3.
早恋现象在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普遍存在,尤其是职业中学较为严重,且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1997年做的抽样调查,我国普高生约有19%有过早恋行为,而职业中学比例高达36%。早恋不仅是普中尤其是职业中学管理的一大难题,它更有碍于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社会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职业中学的教育工作者,绝对不能忽视职高生的早恋现象。而要预防之,就必须对职高生早恋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其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寻找消除这种现象的有效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夏洁 《班主任》2012,(4):39-43
【设计背景】 高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较为普遍。过去,我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禁”和“罚”上,努力阻止和惩罚学生早恋,而忽略了面对早恋所应该进行的讨论和引导。作为高中班主任,我们需要正视早恋这一现象,科学地开展指导、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学生走出情感的迷茫期。  相似文献   

5.
王明青 《考试周刊》2012,(38):178-179
关注高中生"早恋"问题,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高中生的"早恋"现象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属于正常现象,但由于学校、家长和教师的处理方式不恰当而导致了"早恋"问题。学校、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学生摆脱"早恋"问题的困扰。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教育管理中,经常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初中生“早恋”.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才,也影响到学校社会的安定,可见,加强对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认识和管理,势在必行,所谓“早恋”是指在学业没完成,身体发育尚不健全的时期发生的“恋爱”.初中生“早恋”是一种社会现象,并非奇事,但不能顺其自然,也不可因棘手而迥避,更不可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我们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认为早恋其实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所谓早恋的种种“罪恶”,只不过是人为地给异性中学生之间的一些正常行为和现象贴上了早恋标签,再加上广大教师、家长、社会对这些现象的高度恐惧。进而采取不恰当的应对措施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一、班会背景 早恋,是一个敏感而又不能避免的话题。新时代的早恋现象出现了以下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早恋一般是指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进人中学阶段,学生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发育日趋成熟.由性生理成熟引发的性意识觉醒,极可能导致他们恋爱行为的产生。我们既不认为中学生早恋是道德败坏的表现,也不承认中学生早恋是完全合理的表现。陷入早恋之中的少男少女,当满足于温馨的情感交流和卿卿我我的言语交流时,往往会忽视或否认因早恋带来的自身危害.那么中学生早恋会带来哪些自身危害呢?  相似文献   

10.
等待美丽     
目前高中生中早恋现象严重,因早恋而荒废学业或过早发生性行为的个案屡出。对高中生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已刻不容缓。其实,早恋反映了未成年人青春期的荫动,并不代表堕落与罪恶,关键在于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共同帮助未成年人认清自己的情感与生活,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与时间,从而顺利走过懵懂的青春期,开始自己真正的爱情与生活。基于此,我设计了这次“等待美丽”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时期正是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性意识觉醒、性冲动较为明显的时期,早恋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并对待早恋现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早恋的成因、早恋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早恋入手,对早恋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阐述,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等待美丽     
目前高中生中早恋现象严重,因早恋而荒废学业或过早发生性行为的个案屡出.对高中生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已刻不容缓.其实,早恋反映了未成年人青春期的萌动,并不代表堕落与罪恶,关键在于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共同帮助未成年人认清自己的情感与生活,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与时间,从而顺利走过懵懂的青春期,开始自己真正的爱情与生活.基于此,我设计了这次"等待美丽"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3.
含苞待放的花季,情窦初开的年龄,无论是身体成长的变化,还是基于情感和思想的逐渐成熟,中学生们对异性的向往和追求的心理和意识越来越浓。据一项研究中学生早恋问题研究的报告显示,已有近32%的现代中学生有过早恋的现象,而认为“早恋”现象无所  相似文献   

14.
浅析青少年早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成 《现代教育科学》2004,(4):53-54,51
青少年时期正是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性意识觉醒、性冲动较为明显的时期,早恋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并对待早恋现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早恋的成因、早恋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早恋人手,对早恋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阐述,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少年早恋现象较多,学生中有因早恋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的,男生为女生打架、女生为男生殉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分析早恋的特点,找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转变观念———与学生沟通对于早恋,家长们的传统做法是对孩子与异性交往进行监督,一有蛛丝马迹,必查个水落石出。不少家长方法欠妥,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私拆子女信件,私自查看孩子日记,任意训斥、责骂孩子。有些学校处理早恋往往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写检查、停课、处分,甚至广播上点名、公开情书等。这些做法使孩子感到强烈的…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期,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发育趋近成熟,由性生理成熟引发的性意识觉醒,必然要启动青少年恋爱行为的产生。而当恋爱行为受到家庭、社会、道德以及个体自身因素的制约而适应不良时,就会产生恋爱心理问题。常见的恋爱心理有早恋、单恋、失恋、自恋、恋父(母)等,已婚青年还有婚外恋。这里就几种主要的恋爱心理问题作探讨。1.早恋。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爱的现象。早恋又称牛犊恋,多与环境因素引起早熟性兴奋和性萌芽有关;部分也与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陷入早恋之中的少年男女因受相互的吸引,互相爱…  相似文献   

17.
易永卿 《湖南教育》2002,(13):15-16
早恋是指不到恋爱年龄而发生的恋爱行为,它是相对于青少年的自立程度和距最低婚龄的相差程度而言的。早恋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十分有害的,就像冬天里提前开放的花朵,虽然好看但不会有结果。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早恋的人数在不断增加,20世纪70年代我国初中生当中约有2%的学生有早恋倾向,8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为15%,如今已达到24%。70年代,小学生当中,只有一些偏僻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因为入学年龄偏高或者有早婚习俗等原因而存在早恋现象;80年代,一些城镇小学开始出现早恋现象;如今,6.9%的小学生有早恋题。…  相似文献   

18.
早恋是一种青春期较为常见的现象,对孩子们学习生活会有很大影响。本文结合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从早恋的定义入手,对早恋的成因、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提出正确对待早恋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如何预防和处理中学生早恋江苏丁卫东,孙树森早恋之风蔓延中学校园,据介绍,某市一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早恋人数已达26.74%,也就是说50人的班级中已有13人恋爱了。在高中生特别是职高生中早恋现象更为普遍。早恋现象弊端多、危害大,早恋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导...  相似文献   

20.
<正>早恋即未成年男女在生理发育期间相互吸引,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如今初中生早恋出现低龄化趋势,很多初一新生入学没多久,就开始谈恋爱。因为近年来儿童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所以初中生早恋年龄变得越来越小,以往一般初二、初三学生早恋的可能性较大,而现在初一逐渐成为早恋的重灾区,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应对初中生早恋呢?一、分析早恋的原因初中生"恋爱"现象的发生既有当代青少年生理、心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