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一些著作中,不断提到"消灭哲学""终结哲学""取代哲学"的命题,这些思想的提出反映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变化。学界对于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这一思想非常重视,研究结论也较多,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广泛的认可,存在诸多分歧。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哲学思想,正确解读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实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依据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提出的文本和背景,对学界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以为学术界阐明该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关于马克思哲学以人为本的三次论争:20世纪30年代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的第一次论争、20世纪70年代围绕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展开的第二次论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哲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以人为本展开的第三次论争。作者对这三次论争进行了认真反思,认为这三次论争表明人们对马克思哲学以人为本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在这三次论争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片面的极端的倾向:一种倾向以为马克思哲学是"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所谓科学的非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一种倾向以为马克思哲学是"见人不见物"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和抽象的人本主义本体论的哲学,这两种倾向都没有真正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哲学的本意和真谛。作者认为,马克思哲学真正的本质、精髓和活的灵魂就是"人与物相统一"这个最根本的原则,现实人道主义价值观和现实人本主义本体论之统一的理论则是它最基本的原理和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只有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精神实质,以马克思哲学以人为本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才能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顺利地进行,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现代社会结构转型所凸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矛盾如何化解"的时代疾患作为黑格尔国家与法哲学中的核心论题被深刻指认,并为马克思所洞见和承袭,其作为马克思哲学中持续在场的问题视域与价值范导,构成了促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概念最为根本的问题背景及马克思转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层动因。同时,这一哲学问题的接力过程无疑亦显示了黑格尔哲学对于马克思哲学建构难以截断的启发性关联,并使马克思哲学中隐在的政治哲学资源由以因之开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形而上学这个哲学概念的理解和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分为形而上学的概念解析、形而上学的时代意义、形而上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三部分展开论述,旨在明晰形而上学的含义,肯定形而上学的当代价值,多角度理解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文极 《文化学刊》2011,(3):103-110
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和哲学解放。思想解放唤醒了人的主体性,哲学解放要求哲学范式转变。从哲学思维方式上讲,哲学范式的转变,就是从"主客二元对立"的旧范式向"主客二元统一"的新范式的转变。它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充满人间气息的新范式转变;从领袖的"独白"的旧范式向领袖与群众"对话"的新范式转变;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的新范式转变,即从联系向发展的转变。这个哲学范式的转变,使近代哲学发展到了现代哲学。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哲学,它已实现了这种哲学范式的转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特别是1924年以后的斯大林主义,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应用直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把对"文本"的应用直接等同于"文本"本身,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误读和混乱。我们要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改变"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改变斯大林式的旧哲学的观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主客二元统一"的新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6.
科学文化哲学主要有两种形态——科学文化-哲学与科学-文化哲学,前者是“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即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后者是关于“科学的文化哲学”,即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科学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广义的科学哲学,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科学哲学的大部分内容,而且还包含了对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的文化研究甚至科学的政治研究等成果的概括与总结;研究科学文化哲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佛教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哲学;中国佛教如华严宗、禅宗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极高的哲学。中国佛教的华严宗讨论了许多哲学问题,我认为这些哲学问题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大家经常讲到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对宋明理学的影响;而且它所讨论的某些哲学问题,如果我们顺着它的思路深入地发挖下去,仍然会丰富和发展我们今日的哲学研究。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全面解剖华严宗所包含的全部哲学问题的意义,但可以讨论若干有典型意义的华严思想。我认为,华严的“十玄门”最有哲学意义,当然这并不排斥其他思想如华严的“判教”理论,“四法界”和“六相圆融”等等的哲学意义 (一) 为了说明“十玄门”的特殊意义,我想先来简单地讨论华严“判教”理论。虽然“判教”理论不始于华严,早于华严的天台已有“判教”理论;而且也不始于中国,印度佛教已有大小乘之分,《解深密经》立“三时义”,以小乘、般若、唯识为佛教之三阶段等等,但我们如果从一个系统论的观点看,华严的“判教”或更为严整,它表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所谓“判教”,是佛教各宗派为调和佛教内部不同的说法,树立本派的正统地位和权威,对先后所出  相似文献   

8.
刘鹏昊 《文化学刊》2023,(3):109-112
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属于后现代哲学,其文学观属于后现代批评性文学观。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提出非中心思想,崇尚异质性,结构思想的两个核心是“他者”和“延异”。解构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文化思想的颠覆,促使西方旧文化系统瓦解崩溃,把西方文学带入全新的后现代主义时代。解构主义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积极探讨解构主义文学观,深入挖掘其根源,掌握其思想观念和策略,为新一代文学批评家批评理论和方式的改变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 道器 理气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 2 1 9页 )这是就西方哲学讲的。在中国哲学中 ,与西方所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相类似的 ,是道器  相似文献   

10.
车蕊 《文化学刊》2024,(3):120-123
本文基于家哲学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引发对当代家哲学的思考。基于“亲亲”“仁民”“爱物”家庭伦理观的中国传统哲学在全球儒家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当代中国学者提出以在世代之中存在的“生生”生存论来建构家哲学。然而,家哲学实际上是中西方文化历史与现实碰撞融合的产物。本文试图从儒家生生不息、流动的生命哲学及生存论阐释家哲学,从先秦、宋明直至近代家哲学的历史演进,进一步探讨当代学者对家哲学的反思和建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实践哲学始终是关乎人的哲学,其对人的本质的探寻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进而再到"现实的人",将人的本质真正置于实践中去理解,通过现实的人于现实生活世界中展开的一系列矛盾运动来进行印证。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在实践中历史的生成且承载着极其复杂且丰富的社会关系的真实的本质。按照这种理解方式,马克思创立实践哲学的进程也历经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性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创立实践哲学的路径与人的本质学说紧密相连,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其实践哲学形成的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的英文著作《中国哲学简史》在西方颇有影响力,其中的哲学术语翻译方法至今具有借鉴意义。总体而言,在其“翻译即解释”翻译观的指导下,冯友兰对中国哲学术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即音译加解释法、译意法(用日常英语词汇翻译中国哲学术语)和反向格义法(用西方哲学术语翻译或类比中国哲学术语)。其中,音译加解释是其主导翻译方法,解释信息包括英语中其他的对应词汇(翻译)、作者对相关术语的理解、对术语翻译本身的探讨等。三种翻译方法共同实现了“求真”与“喻俗”的双重目的,为英语读者营造了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5年,冯友兰入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系学习,直到1990年辞世,他在中国哲学舞台上整整活动了四分之三个世纪。冯友兰的哲学道路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一个缩影。 冯先生的思想具有“多变”的特点,褒者誉之为“与时偕行,为道屡迁”,贬者讥之为没有学术持守,未脱功利境界。冯先生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则是:“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只要对中国现代政治变迁和知识分子的处境有一定的了解,就不会对这位已故老人的艰难历程作过分的道德谴责,而能予以较多宽容的理解,并对他“阐旧邦以辅新命”,为中国哲学现代化所作的努力给予客观的正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实践为基底来说,马克思价值哲学以实践为人们感性生活的价值尺度,是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精神生活的产物。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价值哲学植根于社会的感性活动之中,价值以其自身在社会生活中以一种尺度的属性而存在,以关系沟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现实性生活,是以人的"既定性"本质或者说"超越性"本质的存在。本体性存在、历史性存在、现世的存在均是在社会的感性活动中的人,都对实现人的有序性的创设与建构,起到了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青年干部有重大意义。第一,学习哲学,可以提高我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的眼力,帮我们练就“一双慧眼”,提高我们科学判断复杂形势的能力,把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世界看得更加清楚、更加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思维的望远镜和制高点,站在这个制高点上,有利于形成对事物的系统思考和全局观念,有利于我们掌握战略的主动性和方向感,有利于我们从事物过去的发展、现实的状态中科学预测事物未来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16.
张云龙 《职业圈》2014,(4):30-31
“道”始于《老子》,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道”就开始分成“天道”和“人道”,“天道”是指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和规律;“人道”就是指人、人的价值、伦理道德、人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和新哲学过程中有几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和理论问题必须搞清楚、弄明白,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而异化劳动理论则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新哲学开始形成的重大标志;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本质和精髓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核心和归宿;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超越发展了抽象的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形成自己现实的人本主义本体论和人道主义价值观,创立了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新现实世界观和新哲学。黄楠森先生提出的"不能以人本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没有马克思哲学原著和文本的事实依据;他因没有读懂、读明白马克思原著和文本而误解、曲解和批评马克思的正确论述,成为一大历史笑话。  相似文献   

18.
印度吠檀多哲学与中国佛道思想的交流黄心川印度教大概与佛教同时传入我国,先后在新疆地区和大陆本土建立寺庙,进行宗教活动,印度教的正统派哲学——“六派哲学”也随之传入我国,特别是作为印度教理论基础的吠檀多哲学在我国有一定影响。我国古代翻译过不少印度婆罗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应当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呢,还是应当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呢?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解决的最重大的理论问题。黄楠森先生在近年发表的多篇文章里不仅顽固地坚持和宣扬斯大林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旧哲学自然观),而且坚决否认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我与他的观点、立场和价值取向完全相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而是斯大林哲学世界观和旧哲学的复辟,完全认同和坚决支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建议国家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为指南,依据马克思原著文本的哲学话语言系统,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为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20.
西方社会批判哲学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畴和基本范畴的演变,与时代的特异性有紧密的联系,不但体现了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精神的重要转折,也反映了西方社会批判哲学思维范式和方法论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西方哲学在变化的世界之中的动向和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对商品社会的批判、德波对景观社会的批判和鲍德里亚对符号社会的批判为切入点,探讨三者的基本范畴的演变及其内在联系,以期能有助于从整体上更深入地理解西方社会批判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