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绿色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作文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中的阅读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们也不妨把这种理想中作文教学称之为“绿色作文”。绿色作文是发展作文绿色作文是发展作文、发展生命、发展智慧、发展个性。应该通过教学和评价,引导学生明白:文章是人生智慧的火花,是人的生活创新的体验,是人的心灵个性的张扬。给文章注入生命,文章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入知识,知识因此而厚重。指导学生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通过习作的练习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绿色是生命的绿色。绿色作文,追求的是作文的真实。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的材料真实起来,摒弃作文中的“假话、空话、套话”;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表达的情感真诚起来,摒弃作文中的无病呻吟;让作文“绿”起来,就是要作文反映的学生的个性真切起来,摒弃作文中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真”乃是绿色作文的真谛。怎样引导学生写出内容真实,富有真情实感的绿色作文呢。  相似文献   

3.
放开手脚自由表达是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开放式作文教学”应大踏步地走进课堂!①开放生活空间,让学生积累素材。②行放写法,让学生自由表达。③开放评改,让学生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写作活动中表达真情实感。”的确,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给了学生太多的限制,这样不对,那样不应该,急功近利式的作文教学课堂让孩子们无所适从,渐渐地使学生丧失了作文的乐趣与信心。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式作文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它以自然蓬勃的生命活力召唤着作文课堂返璞归真,以真情实感、自然生活引导学生以手写心,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与赞赏。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让作文真正成为生命的对话与个性的张扬。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文,张扬个性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一、构建作文“生命”课堂的理论基础传统课堂是建立…  相似文献   

8.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文教学”在于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文融入生活。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我们注重在“绿色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上下功夫,并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绿色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这里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情趣开放,让学生焕发习作的欲望。“绿色作…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论述,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也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绿色,乃生命本色。所谓“绿色作文”,是指学生不受世俗的影响和某种固定思维的束缚,根据自己观察世界、感悟生活的实际收获,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自主地写出体现自身个性特点的作文。提倡“绿色作文”,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指导思想。那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绿色作文”呢?我想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11.
梁晓红 《考试周刊》2012,(23):48-49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实在不容乐观。学生普遍感觉“作文难”,一上作文课,就叫苦连天,无从下笔。而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写作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之旅。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活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写作的欲望会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无病呻吟,不再胡编乱造。叶圣陶先生则从更深的层次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就是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意思。他还强调“: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把生活引入课堂,让作文走进生…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中学生作文表现出的种种“顽疾”,“绿色作文”如一阵清新之风,让假、大、套、空等作文自感汗颜.“绿色作文”倡导“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命: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与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表现自然纯真的我,可谓是不谋而合.可以说日记是彰显学生“原生态”,即绿色作文的一种写作样式.但日记该怎样让作文表现出“原生态的自我”,让学生作文既快又好地向“绿色作文”靠近呢?我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指导他们感受生活,写作时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写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优化作文指导策略,从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联出发,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切入点,让情境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而达到“热爱生活与热爱作文”的双赢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张爱民 《江西教育》2003,(24):22-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如何使作文教学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写出具有自身生命个性特征的力作来呢?笔者以为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作文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多方面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学要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建构起教师宏观调控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在自主“选择”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使学生自由倾吐心声,自主撰文。一、时空的选择生活是学生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张岩  王涛 《辽宁教育》2006,(7):57-58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文教学”在于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文融入生活。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我们注重在“绿色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上下功夫,并突出抓好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指出,“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练笔尽可能当堂完成”.随文小练笔就是课堂小练笔的一种,充分符合了“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尽可能当堂完成”这一理念.随堂小练笔以其“形式灵活、易于动笔、随堂完成”的优势被很多教师运用,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  相似文献   

18.
“活动作文”是以活动为题材的作文,它是小学阶段常用的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须从内容入手,要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生活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体验。而“活动作文”正是促使学生获取丰富材料和真切情感的有效途径。一、随心而为,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在作文教学中,品德提升、个性张扬等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为重要前提的。而活动类作文中,不少教…  相似文献   

19.
陈辉 《青海教育》2006,(5):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诚然,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淹没在我们设定的作文的套路上了呢?为此,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指出,“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练笔尽可能当堂完成”。随文小练笔就是课堂小练笔的一种,充分符合了“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尽可能当堂完成”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