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培养初学化学者的学习兴趣.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和障碍.我认为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重视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另有,通过实验.学生对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现象会长久呈现在大脑里.在解题过程中即使忘了,通过回忆实验,实验现象就会在大脑里再现.这样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2.
焦虑是年轻人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焦虑会导致身体和精神症状,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症状。心理健康问题的耻辱感会使学生很难得到支持和治疗。开展“反脆弱性”教育是教育者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焦虑的一种方法。“反脆弱性”教育包括教会学生理解他们的大脑对压力的反应以及如何训练他们的大脑来中断焦虑。注意呼吸和倾听是帮助学生自我调节的两种策略。“反脆弱性”课程是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减缓焦虑和压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受教育者、被影响者和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特点与某些行为会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期望和评价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心理学家在教师群体中做了这样一项调查研究,让教师看两个学生的照片,其中一个学生衣着整洁、长相端正,另一学生外表凌乱,长相较差,用“聪明”、“友好”、“守纪律”和“笨”、“不友好”、“调皮捣蛋”对两个学生问卷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而且能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乐于张口说话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由猜想进而提出问题,他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问题会有价值吗?会不会被其他人笑话?万一讲不清楚,老师会不会批评我?  相似文献   

5.
孔维琨 《山东教育》2013,(15):23-25
"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个问题曾无数次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当学习的内容能引起学生兴趣时,他们会乐学;当学生感到被尊重,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会乐学;当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也会乐学……思绪中答案许许多多,却迷茫于如何付诸实施。"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位教育家指出:要使课堂教学得以激活,其关键在于唤起学生情感共鸣,使每堂课成为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一段亲历过程,那么,学生浸润其中的生命体验就是其情感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科学家发现大脑睡眠区科学家发现,入睡或醒来是体内激素对抗的结果,大脑前部一个小区域可决定人的睡眠状况:是安然入睡还是辗转难眠。由法国和瑞士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说,他们已首次证明,大脑前部一个被称为脑侧室前现核(VLPO)的区域主宰着睡眠。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显示,VLPO中的三角形细胞受肾上腺激素和血清素等激素的控制。根据他们的理论,VLPO细胞在人体处于黑暗、酒精和温暖的气氛中时,就会发挥作用,令人入睡。这种细胞发挥作用时,会阻止大脑的其他区域释放令人”清醒”的激素,这样又会使更多的VLPO细胞变…  相似文献   

7.
美国匹兹堡大学提醒那些酗酒者:酗酒的人会影响到后代的大脑,使他们在没有接触酒精之前就有嗜酒的倾向。他们大脑内的扁桃核体积比无酗酒家族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一群孩子——"问题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会错过学生的一辈子。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加以引导,他们就会在大脑中构思出一个个神奇的想法,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二、被孩子喜欢能给人带来快乐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会不会有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就来找你,让你早点去他们的教室?会不会有学生一看见你走进教室,眼睛里就放出亮光?你请了病假,再下一节课时,会不会有学生问你为什么上节课没有给他们上?如果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你都是肯定的,那么,你一定已经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快乐:被孩子喜欢。  相似文献   

11.
美国神经生物学家们最近有个惊人发现,他们通过长达10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一个人的好心情藏在他大脑的左半球里。一个孩子最初的72个小时对他能否成为快乐的人最为关键。这是人类生物学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大脑正面皮层几乎完全相同的两个半球所控制的却正好是完全相反的不同情感。享受生活、自得其乐、朝气蓬勃和充满希望等优良品质都存储在大脑的左半球里。右半球存储的则是忧郁、失望与懊恼。所以,所有的悲观主义者、怀疑主义者和自杀者占主导地位的是右半球,而乐观主义者是左半球。而且,胖子更容易是乐观主义者,因为,胖子分泌出来的有助于有个好情绪的内啡肽比瘦子多得多。  相似文献   

12.
教师关注学生:一个被教师忽略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关注与期待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那些备受重视者,经常能得到表扬和鼓励,即使在他们做了错事的情况下,教师也能以较宽容的态度处理,此乃所谓的“一俊遮百丑”。而教师最容易轻视、忽视甚至歧视的是那些课堂纪律差、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内向、参与不积极、家庭贫困、长相一般的学生。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成为最直接的牺牲者,他们在课堂中落后于教学的进度与节奏,不仅缺乏教师的帮助,”而且常常会因为对教学不感兴趣、回答不上问题、完不成作业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物质,刺激大脑,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习和记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这说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是学习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目前现有的3.67亿未成年人中,有2.35亿是中小学生,他们中被老师和家长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5000万人,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难道这些孩子天生就是有问题吗?我想大部分都不是,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们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作为教师,首先当弄清小学生的天性是什么?这至关重要,不可小觑。窃以为,少年儿童的天性就是向往自主,追求快乐。倘若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小朋友们的天性相契合,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教他们兴趣盎然。先师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快乐且自主的气氛之中,学生们的脑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活起来,他们的眼眸中也自然而然会荡漾着渴求知识之波,知识就会如清澈的泉水般流进他们大脑的海洋,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1背景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做简单题很强势,但难度一旦增加便一塌糊涂,久而久之,他们便会给自己一个错误的定位:“没有数学细胞”,从而对数学失去信心.实际上,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笔者认为,很多所谓的新、难题只需要通过调出储存在大脑里的同类问题的解题模式,就可以转化解决.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当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时,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于是他们就会积极思维,千方百计地去探究其中的奥妙,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导入新课时教师就应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教学》2009,(8):73-74
据2009年3月18日《上海科技报》消息,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了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给志愿者戴上一个虚拟世界的耳机,并被要求站在一栋虚拟大楼的四个不同位置上。然后,研究人员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志愿者的大脑活动进行监测。志愿者在四个不同位置上时他们的大脑活动图像被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扫描了下来。结果显示,对不同的虚拟大楼位置,志愿者的大脑细胞会形成特别的聚集形态。研究人员甚至可能通过这些形态判断每名志愿者位置。  相似文献   

19.
在班主任的日常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觉得学生不懂事,希望他们能“屈从”教师或家长的权威,进行片面地灌输,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人格。这样一来,轻则摧毁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与主体意识,重则使他们产生反抗心理。然而,事实上,学生应是被当作一个具有平等地位的人来看待。当他感到平等,被尊重,有自主的空间时,他才会感到自己的责任和权利,成为一个主体精神被唤醒的人。而班主任则应在接纳学生,尊重学生个体,欣赏学生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方法,或为他们点拨思维,或引导他们合作完成。新的时代更要求教师是助手、顾问、参与者、激励者。于是我们班就有了以下的“自我”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罗志德 《西藏教育》2009,(11):24-25
俗话说:“学贵有疑”。任何学习都是由疑问引起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并将其弄明白,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自己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和解答者。作为老师不仅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更应该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不仅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