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掀起“图书馆复兴”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建及修建的图书馆,其中不乏标志性景观建筑。与此同时,全球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型时期。20多年的“图书馆复兴”见证了图书馆建设逐渐趋向理性、回归本源的过程,“以人为本”设计正成为主导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图书馆复兴”时代脱颖而出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无论外形设计还是内容呈现,都堪称是里程碑式的世界级作品。本文把上海图书馆东馆放在过去20多年全球图书馆建设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聚焦回归、转型和合作3个主题,从重观赏到重使用、从书为主体到人为主体和从建筑师的作品到建筑师与用户共创的作品3个方面,对上海图书馆东馆建筑特色及其对图书馆设计领域的影响做一个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42):23-23
上海图书馆获赠中华稀有姓氏《道氏宗谱》 近日,中华稀有姓氏“道氏”第25世孙道书华和20多位道姓亲属,向上海图书馆捐赠了家族珍藏的、纂修于1931年的《道氏宗谱四卷》。  相似文献   

3.
喻纬 《出版史料》2007,(2):61-63
百花文艺出版社坚持数年,出版了一套《“收藏一绝”文化丛书》,其中第18种为《尘封的珍书异刊》,第24种为《纸上观影录》(以下分别简称为《尘封》和《纸上》),两本书的作者都是上海图书馆的张伟先生。《尘封》是一本关于清末民初书报刊的书话集。上海图书馆清末民初书报刊藏品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4.
报刊图书     
《传媒》2007,(8):5-5
山东6家报社成立联盟打造半岛城市群最大平面媒体;陕西商洛国有民营共建“农家书屋”;上海图书馆开设“上海之窗”向全球赠书;国内第一个自助借还书系统在沪建成;北大方正升级报业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类别:采访艺术编号—一两翼采访有人问“记者型”作家叶永烈:“您的作品获得成功,受益于哪些因素呢?”他回答说:受益于主干和两翼。我的主干是采访,两翼是档案馆和图书馆。张春桥化名“狄克”给鲁迅写信那件事,我是在上海图书馆里查阅到的。一本1936年出版的书中,提到“秋克”就是张春桥。这本极其珍贵的书,当时只印了1000册,非常幸运的是,上海图书馆里珍藏了一本。又比如文革期间,马思聪从大陆逃往香港后,在海内外引起极大的震动。马思聪是怎样走的?乘什么车?多少次?连他本人都记不清楚了。所幸的是当时公安部成立了专案组…  相似文献   

6.
还是先引一段唐弢先生写于1979年10月5日的《晦庵书话·序》:“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样,我以为书话里虽然含有资料的作用,光有资料却不等于书话。”由此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书话不能空洞,要有趣味,文笔也要有所讲究。其实在这段引文之外,还有一点电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我们上图人迎来了上海图书馆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回顾这70年,至少有4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1952年建馆开放、1958年“四馆统一”、1995年“馆所合并”、1996年淮海中路新馆开放,而且上海图书馆即将迎来第5个里程碑:2022年上海图书馆东馆建成试开放。上海图书馆的70年发展史再次雄辩地证明了图书馆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是馆员、馆藏和馆舍。两次机构合并、两次大体量馆舍建设都是上海图书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机构合并和馆舍扩建都可以实现“馆员、馆藏和馆舍”在数量与质量上直接、快速的增长与提升。上海图书馆抓住了历史机遇,和上海这座城市一起茁壮成长,正如哲人所言“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70年来薪火相传生机勃勃,实现了一番宏图伟业。  相似文献   

8.
作为知识传递媒介的图书馆,一直是在读者和书籍之间充当桥梁作用。特别是随着“为书找人,为人找书”外延的拓展,图书馆的这种桥梁作用逐渐由馆内延伸到了馆外。如由上海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学术著作跳蚤书市”,以及有人提出的“知识储蓄系统”(即私人的文献资料在初步利用后,可“存入”由图书情报部门办的“知识银行”中,供他人有偿使用,需要时可取回,并根据存入资料被利用的情况取“息”),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而悄然兴起的大学校园书市,为图书馆构筑新颖的“为书找人,为人找书”渠道开创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庄蕾波 《图书馆学刊》2006,28(6):106-106,111
“上海之窗”是上海图书馆在建立友好协议关系的境外图书馆机构及友好城市的图书馆内设立的图书专架,通过这些出版物使海外读者对中国和上海的风土人情、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论述了上海图书馆“上海之窗”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读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心读书,书给人以正气; 耐心读书,书给人以英气; 潜心读书,书给人以骨气; 热心读书,书给人以豪气; 悉心读书,书给人以灵气; 痴心读书,书给人以秀气;  相似文献   

11.
简讯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决定在全市图书馆界开展关于上海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讨论活动。上海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讨论是一个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的课题,要求面对未来,立足现实,更新观念,正视社会需要,进行开放式研究。既要有以往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一.丛书的兴起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指“以数人之书合为一编,而别题以总名者”。叶德辉《书林清话》说丛书的性质是“统群书为一书”。《中国丛书综录》的编者(上海图书馆)前言称:“丛书是汇集许多种重要著作,依一定的原则、体例编辑的书。”《辞源》则称:“凡汇刻各种书籍於一编,或集一人各类著作为一集的,都叫丛书”。以上这些表述,认为丛书是属于汇编性质的书;它们包括的书应是多种,而且是重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文化”的概念日益扩大,连饮食、服饰、茶、酒都“文化”了。不管文化有几多,与我们一家关系最密切的是书籍;在所有的文化机构中,我们一家跑得最勤的是图书馆。就说我吧,刚工作一拿到工作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图书馆过过书瘾。第一次去上海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事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图书馆新馆工程方案设计竞赛评选委员会会议于五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在沪召开。上海图书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型图书馆之一。为了适应上海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经国家计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七五”期间兴建上海图书馆新  相似文献   

15.
上图讲座     
到上海图书馆来做讲座,我的确有些诚惶诚恐,上海人文荟萃,是我们国家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图书馆又是精神、人文、知识高度集中的地方,所以到这儿来开讲座和在别的地方就有点不一样了。另外,我对上海图书馆有特殊的感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就要先讲一点我自己的经历。我是上海人,离开上海已经很多年了。14岁那年,我去安徽当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后来生病吐血,又回到上海治病。前后大约有3年的时间,我上午在街道做共青团的工作,下午准时到图书馆去看书。开始是去静安区工人俱乐部的图书馆看,后来就到上海图书馆来了。下午一两点钟来,晚上九点闭馆再走。天天如此。我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可以这样说,我是在上海图书馆上的大学。那时家里比较困难,住在静安寺,当时的上海图书馆在人民广场,离家比较远。妈妈每天会给我5分钱坐车。而我把这5分钱省下来,徒步走到上海图书馆,在路上用它买一个桃酥饼,因为晚上太晚回家,肚子有点饿就先用这个桃酥饼顶着。步行回家以后全家人早已睡了,我吃一点母亲留给我的咸泡饭,再看一会儿书才睡。在这段难以忘怀的日子里,我读完了能在上海图书馆找到的所有俄罗斯小说,在上海图书馆,我上完了我的“中文系”。所以说,我对上海图书馆是有特殊感情的。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反腐文学和大众的阅读权利。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题目呢?正好大前天巴老“走了”。这是件让许多人感到痛心的事。它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感慨。我想,今天是否应该把我们交流的题目再扩大一点。巴老“走了”以后,一个文学时代结束了,我们作为还活着的人,应该怎么做?作为一个人该怎么做?作为一个文学人该怎么做?当代的文学应该怎么继续做下去?今天,我想用我的创作实践经历和大家一起沟通一下对中国文学今天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我自己的文学道路和中国文学道路的思考。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搞所谓的“纯文学”创作的,写过在文学圈里颇有些影响的长篇小说《泥日》、《桑那高地的太阳》等作品。当时我之所以我会用那么大的功夫去做纯文学,其实和我的  相似文献   

16.
机遇多多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正面临着如何转型、升级的挑战。由上海图书馆科技文献出版社在第十九个“4.23世界读书日”前夕组稿出版的《全民阅读书香文丛》,首辑六册,均以“书”字为主打概念,重点突出了继承书籍传统、宏扬书卷文化的人文立场,为“分众阅读”增添了一套知识性、人文性和可读性俱佳的新读物。  相似文献   

17.
音像资料又称声像资料、视听资料、音像制品。通常包括:幻灯片、透明胶片、图片、照片、招贴画、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和光盘等。它的突出特点是用有声语言和图像传递信息,它具有存储密度高、内容直观真切、表现力强、易被接受和理解,传播效果好等优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特殊文献。上海图书馆是国内收藏音像资料最早也是最多的图书馆,30年来,音像资料的著录从最初的上海图书馆唱片组自拟试行规则到国家标准的“非书资料著录规则”;从手工著录到今天的机读目录,从不完善不成  相似文献   

18.
作为知识传递媒介的图书馆,一直是在读者与书本之间充当桥梁作用。在当前卖书难、买书难的困境中。可否发挥并延伸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读者与作者之间牵起一条纽带,构筑新颖的“为书找人,为人找书”渠道,为缓和这种窘况尽一份力,正成为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由上海图书馆全国新书展销厅和《新民晚报》新民读书沙龙于5月4日~6日共同主办的首次“学术著作跳蚤书市”,在这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1977,(2)
在我国的重要藏书单位上海图书馆里,保存有大量三十年代的图书报刊和资料。在这些图书资料中,记载着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张春桥、江青一伙攻击共产党,仇视革命人民,美化人民公敌蒋介石的种种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为了掩盖其罪恶历史,竟然在上海图书馆大搞白色恐怖,对接触过三十年代下达了一道黑指令,悍然查封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的全部三十年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图书馆发起编纂《中国家谱总目》,2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上获得立项。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省(市、区)文化厅(局)和图书馆及有关单位协助《中国家谱总目》编委单位做好工作,使《中国家谱总目》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顺利进行。2月27日,《中国家谱总目》上海地区编纂会议在上海图书馆召开,有关编纂单位代表及市文广局、市档案局、上海图书馆的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王世伟主持,上海图书馆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