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习惯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用“×”来表示学生做的题目有错。“×”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查阅有关资料,据称“×”号是“此路不通”之意。学生作业中出现“×”,通常不外乎如下几种原因:或确实不会做;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或不解题意所致;还有的就是老师不负责任信手打错的。老师批改作业完毕,学生拿到作业本时,看到“”号感觉还不错,看到“×”号就直撅嘴;极少数学困生作业中布满了“×”号,处处是“此路不通”的标记,其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觉得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改“×”…  相似文献   

2.
批改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教师迅速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一面“镜子”,也是发现优秀学生的依据。在创新课堂教学的今天,作业批改同样需要改革、创新。传统的作业批改往往是:布置大量作业由老师一人逐本批改,如有错打“×”令其订正。学生订正作业往往会一错再错,若让其再订正,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干脆抄袭别人作业应付了事,结果使作业失去意义。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责任在教师,说明传统的“×”、“√”批改方法缺乏指导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在作业批改方法上我做了初步尝试。大致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传统的批改符号是: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这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含义是模糊的,没有明确地指出错误所在,致使学生在补标改错中思维的难度增大,不能有效地达  相似文献   

4.
一、确定性 在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时,必须逐题准确无误地使用“√”或“×”符号进行评定判断,切不可模棱两可,似对非对。符号不清或只简单地在作业后写上“查”或“阅”等字而不作具体的批改,会使学生弄不清到底对不对?也因此使他们失去了了解自己学习效率的“反馈源”。 二、指向性 批改作业不但要准确地使用“√”或“×”,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判,而且要帮助其找出错误原因,哪步错就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 ,绝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于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用“×”来表示学生所做的题目有错。查阅有关资料 ,“×”号是“此路不通”之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 ,通常如下几种原因 :确实不会做 ;粗心大意造成 ;不解题意所致 ;还有的是老师不负责任信手打错的。老师批改作业完毕 ,学生拿到作业本 ,看到“ ”号感觉还不错 ,看到“×”号就直撅嘴。极少数差生作业中布满了“×” ,处处是“此路不通”的标记 ,学生可能确实会感到无路可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 ,我觉得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改“×”为“ ?”。这样做的好处有二 :一、可以有效地防…  相似文献   

6.
在贵刊2002年第6期刊发的《作业批改中的“、”和“×”》一文中,尹老师提出将作业批改中的“×”改成“、”,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纠错机会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对此观点我颇有同感,在此我还想提出在数学作业批改中除了可以将“×”改成“、”外,是否可以灵活地运用“×”、“”,是否可以引进语文教师作文批改  相似文献   

7.
作业批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有人将作业批改称为“无声的教学”。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仍袭用陈旧的传统批改方法,即在题中打“√”或“×”的方式。但对于数学这类作业量大的学科来说,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的借题都一一订正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如果用传统的批改方法来批改这类作业,作业批改下来的结果就让部分学生仅仅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道题的“对”与“错”,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批改下来的错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打“√”或打“×”的作业批改方法,对于少数学生来说,作业批改发下来以后,只是看看分数,数数“√”和“×”的多少,就把作业本装进书包了事,使这种作业批改方法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会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作批语,起到了评价、启示、指导等作用。数学教师批改学生数学作业时,也不妨在恰当之处给学生作业来个批语。 闲谈中,往往听到有些老师说××学生数学作业这个地方不懂,××学生数学作业那个地方欠缺……对于这样没有共性的学生错误,集体订正显然是不行的,在批改作业时,对于这样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错误,解决的妥善办法是,恰当地作一些批语,起到因材施教、个别辅导的作用。我在这方面作了些努力,效果令人满意,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巧批作业     
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对学生做错的题目,以往我常用的是简单的方法,打“×”并写上“订正”二字。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越采越感到这种方法的弊端:打“×”,学生看了不高兴,特别是后进生的“×”多了,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进步的信心,有的甚至引起反感,破船当着烂船划,哪里还会去思考错在什么地方?在订正的,有的学生还会把别的同学的作业本享来照抄一遍,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能真正达到作业练习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我感到有必要改一改这“习以为常”的做法,要后发学生自己改正错题的答案。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对于难度小的错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的符号运用不尽相同,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的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打“×”,而有的打“\”。乍一看,似乎打“×”比较规范、传统。细思量,我认为打“\”更近人意。我观察了两个班级学生对这两种批改符号的不同反应。甲班学生的作业错后,教师使用“\”,乙班学生的作业错后,教师使用了“×”。结果,我发现甲班的学生看到错题后,会立  相似文献   

11.
作业批改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教学的延伸和继续。观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发下去的作业,只看老师改的等级,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根本不改。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能否把“改”的权利适当让给学生点?两年来,我大胆尝试了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老师改,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抱有“奉命作业”、做完“交差”的消极态度。在学生互相批改时,他们心理上就会发生某种变化。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他们往往会在同伴面前表现出强烈的求胜欲望,有些本来不很重视卷…  相似文献   

12.
在作业批改中,对学生做错的题目,以往我常用两种方法批改:一种是打“×”。一种是精批细改。后来我感到这两种方法都有弊病;打“×”,学生看了不高兴,特别是差生“××”多了,容易丧失进步的信心,有的甚至引起反感,烂船当着烂船划,哪里还会去思考错在什么地方。精批细改,对学生来说,教师无异于给他们“代劳”,近乎重做一遍,往往造成他们只看不想,使他们处于被动状态,不动脑筋。究竟错在哪里,还是不知道。对教师来说,花了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必然没有足够的精力钻研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朋友的儿子先是在加拿大读小学 ,那里的老师批改作业从来不在学生的本子上打“×” ,学生做得不对就在作业本上打“?”。那孩子后来回到中国上学 ,老师在作业上老是打“×” ,于是他感到太受伤害 ,气得老哭 ,叫嚷着不肯去学校……乍一听这事 ,我觉得非常可笑 ,但笑过之后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 ,我开始观察学生对这两种批改符号的反应。我把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学生的作业错后使用“?” ,B组学生的作业错后使用“×”。结果 ,我发现A组的学生看到错题后会立刻皱起眉头 ,随即便会思考并及时动笔在旁边给予更正 ,订正的速度较快 ;…  相似文献   

14.
数学作业是复习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批改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在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能动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仅谈谈我在批改数学作业方面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 :“差错人皆有之 ,而作为教师 ,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面对学生数学作业中的错解 ,笔者要道一声 :“且慢 ,引导‘正解’就从珍视‘错解’开始 !”1 不要轻易地把学生的错解“全盘否定”对数学作业的批改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 .此法操作简便 ,却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 ,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 .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解 ,不分青红皂白仅以“×”来评判 ,学生的思维火花可能就此熄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能就此…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陈旧的数学作业设计与数学课改的不协调性便日益凸显出来。如果数学作业只是做书上××页××题,这显然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也不符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改革数学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从中巩固知识、增长才干、促进发展、获得乐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呼唤。我校在课改实践中进行了说、用、问、探四种作业形式的探索。一、说一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称呼别名未尝不可。说得好,则可以起到促进教育的积极作用,反之则会对教育产生消极影响。教师使用了不同的学生别名后,引发了学生不同的心情,由此造就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案例一:我在批改学生数学课上默写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时,见到了一张涂改多、错误多的作业纸。“已经默写了这么多次,还错这么多!真是笨蛋。”我暗暗骂道。是谁呢?在纸的最下方,找到一行字符:一个“胡”字与两个圆圈在评讲时,我特意展示这张特别的作业:“这是哪位同学的大作呀?!”果然是他。我气恼地戏言:“胡××同学,你以后就叫你自…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实施,广大中小学作业的布置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如依据不同年龄特征和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等。可是,不少学校作业的批改方式却仍然是传统的批改方式。所谓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是指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曾经实施的、教师对学生完成其所布置的书面作业采取个人包办并在课下进行批改的方式。在这种批改方式中,教师只看作业结果,给结果正确者打“”,错误者打“×”。于是,学生也只注重作业结果,思想上遂养成“作业完成即可,交了即行”的习惯,丧失了对作业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许多学生对于红色的“”与“×”只知其然不…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任务繁重。因而作业的批改往往就变成了打“√”和打“×”的机械劳动,批改只看结果,一目十行。学生不能从教师作业批改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帮助,单调的批改符号使作业变成了任务。有的学生由于害怕无休止的订正,干脆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有声的,而课后的作业批改却是无声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作业上的批改,尤其是数学作业.一般情况下,批改数学作业使用的传统符号是“√”或“×”,这两种符号只是对学生做题结果的正确与否作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