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张莉 《钓鱼》2005,(23):6-8
11月22日~24日,“好日子杯”2005全国钓鱼锦标赛(深圳站)在深圳市海上田园钓鱼俱乐部举行。作为今年全国钓鱼锦标赛的“末班车”,吸引了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25个省市和地区的73支代表队的220名钓鱼高手来“过把瘾”。高手们同池竞技,龙争虎斗,在手竿钓对象鱼、手竿钓混合鱼、手竿钓罗非鱼三个赛项上展开了钓技大比拼——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5,(14):22-22
章游泳,1966年出生,江西南昌人。他从小就喜欢跟着父亲去郊外野塘或村外小河边体闲钓鱼,养成了良好的钓鱼习惯和爱好。2002年开始正式接触到竞技钓鱼,并经常和当地的竞技钓手曹忠烈、沈雁晖、吕刚等人一起切磋钓技,在练竿的过程中提高了钓技。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5,(4):14-14
今年40岁的刘林,河南开封人。1996年他开始学习悬坠钓法,1998年开始征战竞技赛场,是河南省为数不多、较早接触悬坠钓法的钓手之一。2004年九月在山东聊城举办的全国钓鱼锦标赛上他一举夺下个人总成绩冠军,又列于《钓鱼》杂志社2004年度中国钓手(竞技)排行榜第10位,名噪钓坛。他娴熟的钓技和出色的成绩使他成为享誉钓坛的“玉面杀手”。  相似文献   

4.
钓鱼无国界     
刘强 《钓鱼》2007,(11S):1-1
10月20日,首届亚洲钓鱼交流赛在深圳坂田举行,这届盛会邀请了中日韩和港台地区的钓鱼高手同场竞技,各国各地区钓手共同切磋,交流亚洲钓技,也为明年拟办的更大规模“亚洲杯”竞技垂钓赛做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陆发祥 《钓鱼》2014,(12):8-11
汤晓波,今年35岁,江苏连云港人,从小酷爱钓鱼,2002年开始以《钓鱼》杂志为师,接触学习悬坠钓法,2004年3月便参赛第一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巡回赛江苏连云港站,并成功入围2005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一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总决赛。第一届"读者杯"总决赛聚集了全国顶尖的竞钓高手,和这些钓鱼大师、竞技明星同池竞技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深受鼓舞,也奠定了汤晓波这十一载一直坚持竞钓之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钓鱼》2005,(9):13-13
1968年出生的钓鱼高手曹忠烈,从小就在赣江边戏竿学钓。参加工作后仍嗜钓如痴,业余时间常和“一竿钓江湖”的聂银根师傅切磋钓技。2000年何蔚蓝等传授悬坠钓技术,他开始向何蔚蓝老师学习竞技钓。  相似文献   

7.
陆发祥 《钓鱼》2011,(21):16-17
2011年10月15-16日,2011浙江武义第四届“温泉杯”全国钓鱼邀请赛在武义县上新塘竞技垂钓中心隆重揭开战幕,来自浙江、云南、安徽等全国10多个省市190名垂钓高手同塘竞技。最终,永康钓手陈勇刚荣获冠军,陈树清获亚军,陆德鑫获季军,武义当地钓手张利明获第四名。  相似文献   

8.
范宁 《钓鱼》2005,(24):55-55
11月26日~27日,江苏省第五届“渔人岛杯”钓鱼高手赛在苏中重镇——泰兴圆满落幕,来自该省十余个县市的82名垂钓高手欢聚“塘”,相互学习、切磋钓技,增进了友谊、提高了技术。冬日的刺骨寒风点也没有驱走钓友们火热的“痴钓”之心,比赛的成功举行为2005年度的江苏竞技钓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9.
鱼之灵动 《钓鱼》2011,(16):32-32
自从悬坠钓法进入内地,其先进的钓鱼技术,可说是对钓鱼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众多钓鱼大师、高手们的改良和应用,又出现了竞技速钓术。在鱼个体差不多的竞技精养池里,时速过百尾就成了家常便饭,深得竞技钓手的青睐,也让不少的休闲野钓钓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8,(7):12-13
夏元军,安徽淮南人,自称“悟性不够”、“智商偏低”,于2000年入“海狮钓技培训班”学习,后追随丛杰,由搓饵入手在用饵、识鱼、观标上深得个中滋味。先后获2001年“力发杯”全国钓鲫高手赛冠军、2002年安徽“金盛杯”冠军、2003年首届“龙王恨”钓鱼大奖赛第10名。以业余钓手参加安徽省钓鱼比赛屡屡获奖。  相似文献   

11.
渔民 《钓鱼》2005,(10):20-20
我是山西的一名竞技钓鱼发烧友,自从2001年开始学习竞技钓鱼以来,也参加了大小比赛几十场,各种名次也拿了几个,在山西的钓鱼界里也小有名气。我的钓技之所以能够提高这样快,主要得益于当时山西竞技钓鱼的大环境。参加比赛的人多,大家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因此钓手们的水平提高都很快;“老鬼杯”、“海狮杯”、“钓王杯”、“海豚杯”、“煤运杯”等等各种大型比赛都少不了山西站。当时山西竞技钓手刘志杰、陈玉国、张马荣、郗虎、冯琦等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各种全国大赛中也都取得过好的名次,就是他们带领山西的竞技钓手们走在了全国竞技钓鱼的前列。  相似文献   

12.
程宁 《中国钓鱼》2003,(6):44-45
一、引子首先要说明的是:“手竿竞技钓”同“台钓”、“传统钓”一样,是一种钓鱼方法,它同竞技钓比赛是不同的两回事。竞技钓比赛是按照中国钓鱼协会制订的规则举办的钓鱼比赛,参赛者只要不违背规则,用传统钓、台钓、竞技钓等各种钓法比赛都不受限制;手竿竞技钓则是目前最适合钓鲫比赛的方法。当然,它不光能用于比赛,也可以在休闲钓中发挥威力。  相似文献   

13.
李波 《中国钓鱼》2007,(5):87-87
2007年4月8日,在山东临沂市化绍新钓鱼学校,来自临沂、济宁、淄博、莱芜、费县、郯城,还有江苏、东北等地的竞技垂钓高手齐聚一堂,参加了2007年"碧波杯"临沂钓鱼邀请赛。经过4场激烈角逐赛,竞技钓手李小光、王一伟、郭庭  相似文献   

14.
张乐平 《钓鱼》2011,(15):6-7
多年来刘威聪以自己的竞技经验在广东指导钓手钓鱼,在技术上恪守“台钓”规范而不保守,善于分析鱼口,且在抑制乱层鱼上有独到功夫。能结合大陆鱼情、水情的特点,在钓技上有自己独特见解。同时也是近期活跃在全国各大赛场上的热门人物。  相似文献   

15.
吴芜 《钓鱼》2009,(22):16-17
十年前,记者在天津观看第五届“澎湖湾杯”全国钓鲫高手邀请赛时,发现参赛的3位河南钓手不管水深水浅,鱼多鱼少,自始至终坚持拉饵打浮。赛后采访了这3位钓手,把他们的技术特点概括为“钓一标深”。此后,拉饵“钓一标深”风靡全国,并迅速成为竞技钓鱼的主流技术。2002年,记者采访在无锡举行的“泛宇杯”钓鱼邀请赛,发现河南钓手在运用“钓一标深”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鱼口乱,  相似文献   

16.
徐刚  张小峰 《垂钓》2008,8(6):12-14
不少初涉竞技的钓手常认为:只要运气好,抽个好签,管你是大师还是高手,一样把你干掉。这显然是对竞技钓鱼最粗浅的理解。尽管受赛制的制约,竞技比赛的的确确存在运气因素,但是若想时常打出好成绩,没有扎实的技战术功底,就相当于痴人说梦。因此,对于竞技钓鱼而言,当真是——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5,(19):20-20
广东钓鱼高手姜耀坚,1969年7月出生。从小喜欢钓鱼的他,在悬坠钓刚刚风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潜心研究了。姜耀坚非常重视基本功的积累,根据广东地区钓鱼情况,他主攻钓罗非鱼。可以说在整个广东省,他高超的钓技,严谨的垂钓态度让大多数人为之折服。除了参加全国各种类型的赛事之外,他几乎包揽了广东和香港两个地区的钓鱼比赛冠军。  相似文献   

18.
王鉴 《垂钓》2013,(10):83-83
刘占强,1976年出生,河南新郑人,自幼喜欢钓鱼,2002年开始学习台钓,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于2007年开始自主经营渔具店,这不但让他有了学习钓鱼的时间,更成为他与钓友、高手学习钓技的平台。2008年,他正式踏上竞技比赛之路。  相似文献   

19.
华东地区城市钓鱼协作区第三十四届"绿源杯"钓鱼比赛于2007年5月11~15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举行。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和上海等六省一市共有38支代表队、116名钓手参赛。赛场设在风景秀丽的铜陵市西湖。这里不仅为钓手们提供了施展钓技的空间,而且也给大家提供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平台。比赛分老年组和成年组。比赛项目有竞技钓、传统钓和抛竿钓。经  相似文献   

20.
无为 《钓鱼》2006,(20):46-46
田中先生是日本知名的浮游矶钓高手,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钓鱼迷。其矶钓历史已超过30年,钓遍了日本各矶钓场。对世界各地著名的矶钓场,他也有着浓厚的挑战兴趣。早年当田中先生得知珠江口香港水域有丰富的大黑鲷鱼的行踪,便与香港钓鱼协会取得联系,提出了与香港一些矶钓同手共同进行矶钓交流。有幸我也随同田中老师一起参与了这次活动。当时香港地区的浮游矶钓历史尚短,所以钓友的钓技远不如日本或台湾(中国)那样细腻。日本及台湾(中国)钓界,由于爱好钓鱼的人越来越多,致使鱼源缺乏,而香港矶岸渔源比较丰富,为提高垂钓的效率,不断改进钓具,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