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风格也明畅犀利。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论辩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2.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风格也明畅犀利。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论辩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生动具体地记叙了孟子的这些辩论之辞,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孟子有时在辩论的一开始就抓  相似文献   

3.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孟子》基本的形成结构与《论语》有很大不同,除少数篇章保留了简短的语录体外,基本上采取了对问的形式;而对问又多是辩难性质,少数为应答性质——其中都有一些长篇构造。还有些章节表面上是专题言论,实际上却已属正面阐述某种观点的论文。因此,《孟子》散文语言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其一,富有雄辩的力量。孟子以“好辩”著称,其实,他不只是好辩,而且善辩。对他所接触…  相似文献   

4.
由《论语》的语录体散文发展到《孟子》的论辩性散文,这一文学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语言运用的重大突破。其一是《论语》的“微言大义”笔法进步到《孟子》的大量变异语言的运用;其二是从《论语》敦厚概括的语言风格进步到《孟子》激越、犀利的雄辩语言,这种语言与文学的共振,一方面源于汉语的人文性,一方面原于汉语的整体性、弹性。  相似文献   

5.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散文大家,也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子都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郭沫若在《苟子的批判》(《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苟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孟子的雄辩才能.犀利的笔锋。由此可见一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的散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孟子的散文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儒家学说,而被历代的儒家所尊奉;而且还因为孟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孟子的散文是古典散文从“章”到“篇”的过渡形式,它从《论语》的朴素简明的语录体发展成为命题专论的著论体。由于形式的变换,所以,他能非常娴熟地驾驭着自己的语言,在他那富有表现力的篇章形式里,纵横驰骋,运笔自如,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识见,阐明自己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7.
周倩 《学语文》2004,(6):44-44
苟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可算独树一帜。它既不像《庄子》那样玄之又玄,诡谲浪漫;又不像《论语》寥寥数语,微言大义;也不像《孟子》雄辩磅礴,浩荡大气。《苟子》是严谨的、踏实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苦口婆心向人讲授道理。  相似文献   

8.
《孟子》中的散文 ,巧妙地运用问句、反问句、排偶句等句式 ,大大增强了文章的修辞效果 ,使得文章如长江大河 ,气势磅礴 ;像万钧雷霆 ,具有雄辩威力  相似文献   

9.
孟子——我国古代辩对散文的开元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于战国中期的孟轲,不但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而且也是我国古代文章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晚年专事写作,成《孟子》一书。他不仅开个人撰文、著书立说之先风,而且是我国古代辩对散文的开元者。在研究我国文章发展历史之时,对孟子的专著再作探讨,非无裨益。 《孟子》一书,是我国第一部辩对散文集,它是时代的产物。春秋至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结构交替的历史大变动时期。各国统治者都深感已经不能再沿用旧的办法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因而千方百计地探求新的政治道术。于是,养士之风兴起,纵横之家辈出,各派力陈“一家之言”,遂形成“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政治局面。争鸣之势既成,辩对之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括论述了《孟子》论辩艺术的几个主要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及《孟子》散文深刻的思想性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陆精康 《现代语文》2005,(11):24-25
刘熙载《艺概·文概》称道《孟子》的论辩“析义至精”而“用法至密”。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是《孟子》散文的显著特色。孟子一生周游列国,自述“余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其时,“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故“夫子好辩”(《滕文公下》)。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敏捷的思维,加上时代风气的熏染,造就了这位论辩奇才。《孟子》散文论辩艺术关涉到逻辑、语言、风格、个性等方面。本文结合教材内容,从方法论这一角度对《孟子》散文论辩艺术略作分析。一、从容陈辞,引人入彀(gu)《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齐宣王问霸道…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百家,风起云涌,斗智争奇。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辉,五光十色地照亮了我国的文化史册。素以犀利、雄辩著称的《孟子》散文,就是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孟子(约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兼并的战国中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也曾带领着学生周游列国。终因政见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他反对杨朱“为我”和墨翟“兼爱”,而“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孔学,但比孔子更多地看到了人民的作用,从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进步观点。  相似文献   

13.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百家,风起云涌,斗智争奇,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和艺术的光辉,五光十色地照亮了我国的文化史册。素以犀利、雄辩著称的《孟子》散文,就是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孟子(约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兼并的战国中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曾带领着学生周游列国。终因政见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他反对杨朱“为我”和墨翟‘兼爱”,而“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孔学,但比孔子更多地看到了人民的作用,从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进步观点。  相似文献   

14.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政论的代表作。它不但集中的反映了孟子一贯主张行仁政、保黎民的民本思想,而且文气磅礴,词锋犀利,说理透辟,引人入胜,极富鼓动性和说服力,充分显示了《孟子》政论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我校开设的系列校本选修课程,包括“《论语》选读”“《孟子》选读”“《老子》选读”“《庄子》选读”四门课程.先秦诸子散文是先哲们留给后世的丰厚遗产,也是中华民族馈赠给世界的大礼.尽管学生知道阅读文化经典意义重大,但还是对内涵博奥语言艰深的诸子散文敬而远之,这正应了幽默家马克·吐温那句话:“经典是人人希望读,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张镜 《学语文》2013,(6):24-25
学习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后,学生切实感受到孟子雄辩艺术风格,文章论证严密深人,让人叹服。在这一节课快结束时,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孟子说服了梁惠王吗?”  相似文献   

17.
在遵循《孟子》原典本意基础上,破除顾名思义式解读所铸就的——《孟子》言“人性本善”不重视“学”或无需“学”的——思维定势,悉心探寻其中“学”的意涵不仅急迫而且必要.“求其放心”是“人性本善”的逻辑使然,是《孟子》中“学”之论说语境,《孟子》中“学”唯有在此语境中才能被准确地理解.《孟子》中“学”以“深造自得”为其本意,包括先立其大、反诸求己、博而约之、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反思质疑等内容.它给予我们两方面启示:一方面,学当致用,亦即学习应该为改善社会总体状况,为公义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我私利;另一方面,学应该讲求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论语》到《孟子》是我国早期散文由维形到成形的变化发展阶段,《孟子》继《论语》而来,二者具有渊源关系。在思想上孟子捧起了孔子的衣钵,形成了影响几千年的“孔孟之道”,而对他们的著作来说,在艺术上也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主要有《水云》、《烛虚》、《黑魇》等集子,这些散文具有显著的哲理思辨性,集中体现了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精神探索、人生思考以及"美在生命"的美学观点。这些散文不但不同于他在此前的创作,显示出思想和风格的独特性,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孟子》不仅是思想史上的巨著,而且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重要著作。《孟子》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傲然儒者的气魄与风度,散文也个性鲜明、富于气势,具有以气制胜的突出特色,是散文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