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镇原县剪纸艺人惠富君,6岁起就跟随外婆—已故中国民间剪纸大师祁秀梅学习剪纸,得益于外婆的心口相授和几十年的勤学苦练,她的剪纸作品独树一帜,屡获大奖。惠富君被全国妇联授予"中华巧女"称号,拥有中国民间美术著名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等头衔,金剪飞舞,薪火相传,为了更好地将这门传统技艺一代代传下去,惠富君担任了镇原县老年大学民间艺术学院院长、镇原县东街小学“小巧手剪纸社团”辅导老师,坚持义务传授剪纸技艺。  相似文献   

2.
说起剪纸,其间充满了回忆和趣味。当初,我并没有刻意把剪纸作为专业,而至今已经难舍难分。回顾我与剪纸的缘分和经历,可以把这20多年分为四个时间段。儿时印象记得小时候桐庐横村镇两爿"纸码店"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店里常年售纸扎品,多配有五颜六色的剪纸。看他们剪,看他们贴,精巧而且漂亮。我妈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美学情趣,熔铸了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融入到剪纸艺术作品中,就是剪纸的意象表达,注重表现抒发的情感和理想的意念,在精神领域和艺术领域里让人与自然界产生某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在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山东传统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征 《青年记者》2017,(24):91-92
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是由万古蟾导演在1958年制作完成的,此片色彩明快,角色与场景造型均采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这部作品的出现使人们对剪纸动画的艺术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还为中国美术片增添了一个新的片种.这种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动画创作的形式,使观众耳目一新,开创了中国剪纸原创动画片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建设》2007,(4):30-31
剪纸艺术家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书香门第,父亲胡传泰是书法家。因家中孩子多,母亲把她送到桐庐城里的外婆家。胡家芝自小聪慧好学,心灵手巧。她在慈惠私塾读书,13岁进县立第一女子学校,成绩优秀,三年毕业,考试名列第一。在家庭的影响和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她长于绘画、刺绣,更精于剪纸,十多岁时就能剪出花卉、禽鸟、走兽、人物和各种吉祥图样,深受好评。20岁时她出嫁到窄溪镇珠山村,在家操持家务,抚育孩子,作一位贤妻良母。她生活在珠山36年,在民俗活动中练就了一手精巧的剪技,继承了江南喜花剪纸吉祥如意、祈福迎祥的内容,玲珑剔透、俊秀优美的江南民间剪纸风格,成为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被誉为“福星”。  相似文献   

6.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据考证.从商代开始,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进行镂空刻花制成头饰品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节日或纪念活动的庆贺品。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一批批民间剪纸艺术家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陕北的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陕北民间剪纸的艺术风格、造型特征及艺术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以求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和学习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并针对陕北民间剪纸在新时代如何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漳浦民间剪纸源远流长,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而升华为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阐述了漳浦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渊源和艺术特色,分析了漳浦民间剪纸艺术和传承与发展现状,从提高认识和创新发展机制方面加快漳浦剪纸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档案     
吕胜中男1952年生于山东,中国“85美术新潮”时期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以剪纸“小红人”为基本表现符号,传达了中国传统美术在现代蜕变历程中的强大力度,并将这种力度推向世界。著有《中国民间剪纸》、《中国民间木刻版画》、《意匠文字》、《再见传统》、《觅魂记》等。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档案  相似文献   

10.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07,(11):46-48
●11月10日在荆门举行的《国风归来》中国第二届剪纸艺术作品展上,来自全国的各地民间剪纸艺人创作的500多幅作品,由荆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接收进馆。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剪纸艺人颁发了捐赠证书。这500多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都是出自我国民间剪纸艺人名家之手,剪艺精湛、题材多样,有反映祖国美好河山、工农业建设成就、嫦娥奔月、喜迎奥运、伟人与平民、民族生活服饰等题材作品。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剪纸画搪瓷制品《回娘家》,更是工艺精致.堪称剪纸艺术作品一绝,是难得的精品。  相似文献   

11.
一奇 《出版史料》2012,(2):72-73,129,130
正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民俗生活中较为普遍、本原又最具文化象征的习俗之一。剪纸艺术的出现是与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也与金属剪刀、刻刀的发明分不开。剪纸出现可以推溯到东汉,但古纸保存不易,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12.
庆阳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民间剪纸之乡,与农耕相关的民俗活动是庆阳民间剪纸的创作源泉。庆阳剪纸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着独特的农耕文化内涵,原始图腾崇拜、植物崇拜、生殖崇拜等都是人们强烈的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13.
曾昕 《图书与情报》2022,(2):141-144+2+145
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一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剪纸艺术具有装饰性强、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与寓意深刻等艺术特色,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并与时代相结合,不断的发展与革新,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蕴含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4.
<正>"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镆帖花花。"根据民间风俗传统,农历腊月二十八这天,除了发面做馍以外,还要"帖花花",也就是帖年画、春联和窗花。南北各地农村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以此达到辞旧迎新、接福纳祥、渲染气氛的目的。窗花是民间剪纸中最为普及的品种,它起源于西汉,发展于南北朝,繁盛于明清时期,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与延伸的。  相似文献   

15.
“老鼠娶亲”是民间剪纸和年画中一个广泛流行的、在各年画产地都有的题材。其实际功用,除了在新年这一特定的时令张贴所具的意义外,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表现形式,又表达了什么呢?就我所见的剪纸和年画作品来看,较早也较有特色的是俄国植物学家弗·列·科马罗夫1896—1897年间在中国搜集到的一张杨柳青套色年画《老鼠自叹》。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右画《西游记》八十回唐僧被白鼠精摄入无底洞中逼婚,孙悟空救出唐僧,正在大战众鼠精。上左画《三侠五义》故事,徐庆、韩彰、卢芳、蒋平、白玉堂五人结义,号称五鼠,花…  相似文献   

16.
五月初,一本抖落着中国北方清新、淳厚乡土气息的民间美术图书《樊晓梅:一个安塞姑娘的剪纸故事》又鲜鲜活活地陈列于全国各大图书超市,激起中国民间剪纸界、民间美术界的惊喜和大众关注。这本书是湖南美术出版社资深民间美术编辑左汉中精心策划编纂的,从构思到出书仅三个月,也是他的丰盛的民间美术图书、丛书编辑大餐中的一碟新鲜小菜。在中国民间美术编辑与研究领域里卓有成就,个中翘楚的左汉中,是从80年代初介入这一领域的,一进入这个艺术源头的领域,这个从湖南双峰走出的具有典型执著、锲而不舍的“湖南骡子”性格的潇湘汉子,像从生命之源汲取了强大的地气营养和灵念似的,一头扎进民间美术的发掘、研究与图书编辑中,便对全国民间美术如数家珍,和民间美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剪纸流行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伴随人类明进步千百年来不断丰富,是中华民族一个极为丰富的化宝库,是我国民族母土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己“家”的化。  相似文献   

18.
生肖剪纸是生肖文化与民间剪纸结合的产物。生肖剪纸为生肖文化的可视化传播提供独特载体。剪纸艺术造型使生肖文化的视觉表征具象化,可视可感;独特的剪纸技法是对生肖文化艺术的再创造;剪纸的色彩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提升了人们对生肖文化的审美感受和生活情趣;生肖剪纸双双入图的表现手法巧妙地揭示了生肖文化内涵,增强了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鹏 《今传媒》2024,(2):100-103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宝库中的绚丽花朵,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艺术传播载体,承载着人类历史、民族记忆以及地方风俗与文化艺术。纪录影像生动地再现了传承人对信阳剪纸的活态传承,以及信阳剪纸的创作过程和艺术魅力,为剪纸艺术以及传承人进入大众视野、拓展其传播渠道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民间剪纸艺术、信阳剪纸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概述,对信阳剪纸的传承现状、影像纪实以及传承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为信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97牛年吉祥     
97年终于到了对你,对我,对任何人它都会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一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作一吉祥红牛以示憧憬本图以民间剪纸为素材,利用Photoshop试作一剪纸效果,并配以民间门神为背景,采用强对比色调,以烘托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