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诗刊》杂志社的编辑邹静之先生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曾写到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女儿问我“灰溜溜”怎么解释。我想了一会儿,问干吗解释这个词。她说是作业。我说这个词你会用吗?她说会,很快造了句子。我说这就可以了,关键是会用。解释“灰溜溜”这种词毫无必要,就像解释“馒头”这个词没有必要一样。女儿不屑……  相似文献   

2.
老师的眼睛     
勤老师的眼睛和其他人的眼睛没有什么两样,可你仔细一看,勤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哩。有时上课我做小动作,被勤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就盯着我,好像在说:“陆则远,你怎么又做小动作了。”我赶紧不做了。有时上完唱游课,我跑到勤老师办公室去问几个问题,她总是笑嘻嘻地为我解答,她的眼睛好像在说:“你真好问!”有一次,我听见勤老师和周老师在讲上海话,我叫了起来:“老师,您怎么讲上海话?”勤老师说:“你就饶了我吧!”那时她的眼睛好像在说:“陆则远,下次我不会再讲上海话了。”还有一次,我问勤老师一个问题,把她给难住了,她的眼睛好像在说:“这个问…  相似文献   

3.
周五晚上,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晓岚带着女儿来了。这个小姑娘在幼儿园上大班,一看就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 刚开饭不久,小姑娘停下筷子,好像想起了什么,歪着脑袋问妈妈:"妈妈,‘颠嫌’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被她问懵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怎样写,词典里查不到这个词,暂时用"颠嫌"吧。晓岚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愤怒地说:"是谁说的?"孩子天真地说:"我老师说的,老师说我真‘颠嫌’。"  相似文献   

4.
正周五晚上,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晓岚带着女儿来了。这个小姑娘在幼儿园上大班,一看就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刚开饭不久,小姑娘停下筷子,好像想起了什么,歪着脑袋问妈妈:"妈妈,‘颠嫌’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被她问懵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怎样写,词典里查不到这个词,暂时用"颠嫌"吧。晓岚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愤怒地说:"是谁说的?"孩子天真地说:"我老师说的,老师说我真‘颠嫌’。"气氛一下  相似文献   

5.
刘丹 《父母必读》2008,(6):138-138
毛毛刚开始会说一个词一个词的时候,全家人是那么开心!她说:"抱!"我们就高兴地把她抱起来亲她。后来,她再伸着双臂,仰着可爱的小脸说"抱",我就问:"抱谁啊?"她回答"毛毛。"我又说:"谁抱毛毛?"她答"妈妈。"我再问:"妈妈干什么?"她再回答。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旁边”一词时,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领会词义,然后让他们解词。有一个学生说:“‘旁边’就是不远的地方。”课堂上没有反驳意见,对学生这个不确切的解释,我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走到课桌的旁边面向学生站着,问:“老师的旁边放着什么?”一个学生说:“老师的旁边放着课桌。”我加以肯定,又问:“大家再看老师旁边还有什么?”多数学  相似文献   

7.
记得小学时,老师总爱问什么“中心思想”啦,“文章的大意”啦,诸如此类的东西。到了中学,就换成了“这句话放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这个词与那个词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多得不得了,哪怕是一个极普通的词,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最后一句是“可以说的当然不止这些,在这里就不多写了”。在我看来,这百分之百是废话,可我们亲爱的老师不这样想,她把这句话提出来,又问这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我说是老师说不是,接着就什么铺垫烘托对比之类,一大堆。考试时,总会有些题问哪个标点是错的。我们选出来的,老师说是…  相似文献   

8.
我的同桌马小丽,是一个不爱穿裙子的女孩儿。 印象里,好像只在开学报到的那天,见她穿过一次,之后,她因摔跤瘸了一段时间,再后来,再也没见过她穿裙子。我曾试着问过她,为什么不爱穿裙子,她说你管得着吗!之后,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像是在警告我,以后不准再问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因此,我在向学生提问之前,总要想一想学生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回答,宁可不提,先出个准备题,让学生想想,等他们具备了条件后再来。如《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一句,“这个碗好像有千万斤重”,本来想直接问,为什么这个碗好像有千万斤重?后来一想,觉得这样问显得突兀,就用了一个准备题:你见过千万斤重的碗吗?学生说没有。接着再问:为什么小梁觉得这个碗有千万斤重呢?这样,学生就容易回答了。  相似文献   

10.
李付春 《家长》2010,(8):47-49
有位家长问我:“我的女儿以前聪明乖巧,一天到晚总和父母有说不完的话。可是,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在家的时间少了,和我们说的话更是少得可怜。回家以后就在自己的卧室里鼓捣着什么。我们问她,她还跟我们翻脸,说我们不懂她的心,她还把我们的关心说成多此一举,好像我们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一样,整天对我们像仇人一般,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我的课堂教学是比较民主、和谐与宽松的,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得出一个结论更重要”这句话,因此,学生在课堂会无所顾忌地暴露自己“学习的原始状态”,会无所顾忌地提出很多的问题。今年我带的是四年级,有一个叫朱黎音的小女孩刚刚转来,她好像不太适应这儿的氛围,回答问题总是怯怯的。我为了使她尽快放开自己,尽快适应这里的学习,上课时我经常给她机会,鼓励她答,鼓励她问。孩子们也非常懂事地和我一起鼓励她。她的胆子慢慢地放开了。有一天,我复习“单产量”这个数学名词时,给学生总结道:凡是树上结的、地上长…  相似文献   

12.
郝敏 《师道》2003,(12):62-63
有这样一个传说:一次,数学家欧几里得教一个学生学习某个定理,结束后这个年轻人问欧几里得,他学了能得到什么好处。欧几里得叫来一个奴隶,并吩咐:“给他3个奥波尔,他说他学了东西要得到好处。”在数学还非常哲学化的古希腊,探究世界的本原、万物之道,而要得到什么“好处”,受到鄙视是可以理解的。这就像另一个故事:在巴黎的一个酒吧里,一个姑娘问她的情人迟到的原因,那年轻人说他在赶做一道数学题。姑娘摇着脑袋,不解地问:“我真不明白,你花那么多时间搞数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啊?”那年轻人长久地看着她,然后说:“宝贝儿,那么爱情,到底有什…  相似文献   

13.
收拾衣服,准备去洗澡。一个陌生女孩站到门口,她问:“你们认识王莉吗?”宿舍里无人回答。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她的尴尬,便说:“王莉啊,我就认识一个叫‘王莉’的,不过,她不在这个学校。”陌生女孩说:“不对啊,我说的‘王莉’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啊!”我说:“那我就不知道了。”陌生女孩向我走来,问:“我可以在这里等她一会儿吗?”我无法拒绝她祈求的眼神,于是把床上的东西挪开,说:“坐吧,坐吧,没关系。”陌生女孩一坐下就打开了话匣子:“我来找我的朋友王莉,她托我给她买些东西,我给她带来了。喏,就是这些护肤品,她们宿舍里有好几个人要呢!”说…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一走进178班教室,就发现坐第二排的佳冉趴在桌子上,我猜想她肯定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但考虑到自己要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没有问她为什么。后来我让学生完成自学预习任务时,看到她前面的女孩子转过去好像是安慰她,于是我就过去问是怎么回事。这时前面的王翰说:“老师,她给了亮亮一个纸条,贾凡就说是写情书呢。”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坐那边的贾凡就大声地嚷嚷:“王翰,你不要瞎说,我没有说,不管你的事。”他的情绪特别激动,我能感觉到在这件事情中他肯定有责任,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造成了一定的后果,现在是急于自己开脱。但考虑到青春期的他们有时候会特别叛逆,所以我没有当堂批评他,我决定课后调查清楚了再说。  相似文献   

15.
今天无意中看到一个学生有一叠公文纸,很奇怪,走上前去却发现这上面反反复复地出现了两栏:计划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我就问这个学生。她说:“这个是我爸爸叫我搞的!他要我一定要把每一项作业写上去,然后写好自己计划完成多长时间,再来看我真正完成时的时间。如果提前完成了,就表扬我;如果没完成,就批评我。”  相似文献   

16.
印象     
三十岁左右,中等个儿,长圆形的脸,不胖也不瘦,人很有精神。戴着一副眼镜,经常用右手把眼镜往鼻子上边推推。穿着红滑雪服、黑裤子,好像穿着黑皮鞋,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曲老师。那是一个飘雪的早晨。我不知道她是老师。心想:这个阿姨怎么也坐学生班车呢?可能是被老师叫去的家长吧!我问了一声:“阿姨好!”她笑着说:“你好!”然后把我叫到她旁边的位子坐下,开始和我聊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大姐姐上车了,对她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曲老师好!”这时我才知道她是老师。我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声:“老师好!”就低下头不再说什…  相似文献   

17.
这好像说的是一句俏皮话.不像校长了,怎么校长就当好了呢?校长当得好,应当是越当越像了,怎么反而不像了呢? 实际上,这句话显然是在一定条件下讲的.这是十余年前安徽大学的韦穗副校长问我是"怎样当好校长"时我所作的一个回答,她对这个同答自然也疑雾重重,要我作进一步的解释.在此,我把我当时解释的大意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爱的感动     
范秀辉 《今日教育》2007,(12):25-25
午餐时间到了,大多数孩子都能安静地吃饭,可我观察到一个小女孩,似乎跟其他孩子不大相同,她自己一个人在那不但不吃饭,还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我走过去跟她打招呼,想提醒她赶快吃饭,可是她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样,连看都不看我一眼,仍说个不停。我就仔细听,可努力听了很久也没听出个名堂来,我就觉得她跟其他孩子有些不同。于是。我问了问班上的老师,老师跟我说,你不用太在意她,她有点特殊,是自闭症孩子。  相似文献   

19.
一位母亲在电话里哭泣着向我们咨询,她说她的儿子非常优秀,曾经代表学校参加全省的数学竞赛获得了第一名。这位优秀的孩子还见过很多大场面,多次面对上千人、上万人表演钢琴独奏。可是令她困惑的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杰出的儿子,却不能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我问她孩子都不能面对哪些小事,她说:“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很坚强,可是他却特别爱哭,遇到什么小事都哭。比如,铅笔芯断了,带到学校的水杯打不开了,他都会哭。总之,这个孩子好像很让我们失望。“其实,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投入就很大,作为父母我们深知…  相似文献   

20.
[案例 ]高一新生入学 ,第一次学司马迁的文章。我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 ,详细介绍《史记》及司马迁。当介绍司马迁遭李陵之祸而受残酷的腐刑之辱时 ,有一个女同学举手。她提了一个问题 :“腐刑是什么刑罚 ?”我没想到她会提此问题 ,就回答说 :“腐刑就是宫刑。”这时我希望她能知道这个词 ,同时也预感她可能不知道。果然 ,她茫然地看着我 ,摇了摇头。讪笑声从班级的各个角落传来 ,了解这个词的同学———尤其男生———开始活跃起来。没有时间容我思考 ,我不想强化我不愿看到的倾向 ,决定不解这个词。我马上严肃而平淡地说 :“有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