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投影的方式用多媒体计算机上课是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手段。它将计算机的特有功能用于教学,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把教学内容、教学经验融为一体,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充分发挥了教学工具的功能,给教学的发挥带来了广阔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生呆板的线性思维的学习方式,易于突出学习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适合于课堂中的创新教育,便于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职中计算机教学中行动导向是一种常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的脑、手、心都要并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一教学形式正好符合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其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教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实践过程,本文主要探讨研究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为载体,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认为基于任务驱动式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学习效果,并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该教学方式的实施必须基于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特点及模式出发,对探究性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廖健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大体上有以下十余种。1.启发式教学方式:计算机充当一个指导教师的角色,一步一步地向学生描述一种新知识。在描述过程中,计算机不断地就学习内容向学生提问,对给出的答案进行...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包括教育理念、教学关系、教学方式等,它主要着力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结构的改变、课程体系的评价及课程管理的转变等,而所有这些改革都需要通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来实现,不同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反映出不同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积极提倡多种教学方式,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本身是操作性极强的学习内容,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多种教学方式的教学环境下,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体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我在教学《买新书》一课时,利用了学生的问题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思维互动的空间内自发自觉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胡瑕 《广东教育》2005,(7):35-36
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与计算机的双向交流,真正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网络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了学习运用语言的环境,使英语教学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构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构成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的过程,“提问”和“讨论”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学生的课堂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教学方式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提问”和“讨论”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问题,甚至出现错误,从而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陆余平  张松 《科学教育》2005,11(6):39-41
基于知识与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经崭露头角,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信息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是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的交互作用更好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大鸣 《湖南教育》2004,(10):33-33
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行为。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广大计算机教师的高度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内涵是: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对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化学教学观察性的研究和初步的教学实验研究发现:在学习内容上,场独立性学生比依存性学生更善于学习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学习能力上,场独立性学生在自学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上表现更佳;对教学方式的适应性上,场独立性学生适应能力较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不利于场依存性学生的学习。综观研究结果可见:学生的认知方式虽是习惯化的方式,但不是固定化的方式。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变换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在各领域的普及应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教材建设、考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及其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政治课探究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景宜 《教育导刊》2004,(3):67-68,71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中学政治课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实践表明,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以下是在政治课教学实施探究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学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当前的计算机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实践为辅助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要采取接受式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缺乏。而WebQuest是一种网络教学方式,坚持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财经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着其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005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改革,教学改革侧重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将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以此来推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的研究方式、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对数学教学而言,其不仅改变了数学课程内容,对数学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突出理念之一即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同时,新课程还突出强调。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包括教材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