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12,(21):73+72
1952年6月12日夜,东城区史家胡同56号院内,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代表北京市政府宣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60年后,蓝天野、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梁冠华、何冰等一众话剧表演艺术家共同为人艺庆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话剧这种艺术形式与"人艺"二字天然捆绑共生。六十年,人艺缔造出众多话剧艺术的经典,无论是《茶馆》这样的传世名作,还是创建日后以"先锋"  相似文献   

2.
本书讲述了"老人艺"的风风雨雨。作者因她的母亲张定华的缘由,儿时生活在人艺宿合——史家胡同56号人艺大院。他们分别以细密的笔触,回忆了儿时的快乐时光,记述了人艺众多的演员、导演和人艺大院的孩子们,以及那些精彩纷呈的话剧的台前幕后。  相似文献   

3.
首轮演出一个月之内票房(包括预售)超过800万元,这在人艺演出历史上没有过。国庆献礼大戏《窝头会馆》集编剧刘恒、导演林兆华及人艺最中坚演员、舞美、灯光打造而成。举全团之力倾心而为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新领导张和平和人艺人“复兴”人艺的决心和野心。毋庸置疑,《窝头会馆》完成了票房的初步胜利,也给30年来新戏乏力的人艺注入了令人亢奋的新血,  相似文献   

4.
戏剧就是归故乡──林兆华访谈录张专一、垦荒处女地对我的吸引胜过故园高楼。只要是你自己的创造,哪怕是狗窝、鼠洞、羊圈、也乐在其中。——林兆华张:人们提到林兆华的名字,都知道是人艺的大导演,但是又不是人艺风格的最直接的继承者,甚至有人说您是人艺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5.
李六乙在人艺呆了11年,独立导演的戏还只完成了3部。2000年他导演的《原野》,因过于大胆,离人艺的传统戏剧观念比较远,引起了很多争议,从此人艺就没有再启用他。去年李六乙一度想辞职去国家话剧院,人艺加以挽留,最后请欧阳山尊出而劝说,并请他今年导演新戏《北京人》,这才暂时留住了李六乙。  相似文献   

6.
去年.人艺复排经典老戏《屠夫》.七十多岁的朱旭等老演员使这部戏成为2005年人艺舞台的最亮点今年国庆期间.人艺又复排了另一部与《屠夫》齐名的老戏《哗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正式营业的大小剧场超过25个。如果说在长安戏院、湖广会馆,你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过去;人艺则与1949年后的新中国相伴,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北京的成长;国家大剧院,它是中外艺术的汇集之地;有没有一个地方,将北京的过去与现在串联,以剧目来展示这个古老城市数百年来变化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北京人艺迎来建院40周年院庆,人艺经典名剧《茶馆》的演出将庆典活动推向高潮。当于是之、英若诚、童超、朱琳、蓝大野等一大批老艺术家在热烈的掌声中一次次谢幕,向观众做舞台生涯的告别时,一阵阵忧虑的情丝不禁涌向许多人的心头:由于年龄的原因,几十位艺术家退出人艺舞台后,人艺还会再现辉煌吗? 在那近乎悲壮的大幕落下10年以后,北京人艺迎来建院50周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装饰一新的首都剧  相似文献   

9.
“我不认为创作是北京人艺第一位的任务,继承才是。其实人艺的辉煌在于你能不能把剧目和它承载的传统、风格、精神继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我有时候路过人艺,看到有几个(外来剧目的)海报在首都剧场外一挂,说实话我觉得挺没面子的。"  相似文献   

11.
韩海彬 《出版广角》2015,(4):114-114
《钵园谈艺录》由钵园主人林汉涛编著,展现了林氏两代人艺事活动的记录、总结和展望,时间跨度近百年,真实地记录了林半觉先生一生的荣耀、欢乐和痛苦,见证了林汉涛创办纪念馆的辛酸、努力和坚持。  相似文献   

12.
借由曹禺百年诞辰之机,重新登上舞台的四部人艺作品都在回归经典;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发展了近30年的实验性“先锋话剧”正在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5,(5):72-72
改编自老舍同名短篇小说的《开市大吉》是一部充满了荒诞意味的作品,说的是几个完全不懂医术的骗子开医院,赚黑心钱,最后却落得皆大欢喜的故事。演员通过剧情和台词制造荒诞、幽默、讽刺的效果,制造一种“人艺式的荒诞”。  相似文献   

14.
2月,一贯以温和形象示人的浪存昕在接受南方某报采访时,对他视之为“家”的北京人艺措辞尖锐地提批评:“人艺现状实际上是一锅粥”,他痛陈了剧院在管理体制、艺术创作、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06,(6):79-79
人艺版的话剧《情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哈洛德·品特的代表作之一。获得过几乎所有欧洲戏剧奖项以及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品特,最善于把平常的人物关系塑造得看似止水实则波澜壮阔,而且台词极其精致。《情人》全剧讲述了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夫妇因10年的婚姻生活而产生疏离感,妻子坦诚地和丈夫谈论着自己的出轨,而丈夫则经历了从尊重、默认到最终无法忍耐而暴怒的过程。该剧只有三个演员,七句对白,形式虽然很荒诞的,但剧中描写的感觉和念头却道出了人的潜意识。地点:人艺小剧场北京时间:2006年2月10日~20日荒诞的《情人》…  相似文献   

16.
省人艺李荣昌、刘远在枣园演出喜剧小品《百分之二百》。参观王家坪革命历史纪念馆。老文艺工作者黑振东对冯健雪说,希望常回故乡来,唱出更多更好的陕北民歌。  相似文献   

17.
人艺2008年原创开年大戏《莲花》将于春节期间亮相,该剧是编剧邹静之继《我爱桃花》后再度与北京人艺合作,导演还是任鸣和徐昂。邹静之用京味语言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一对古玩夫妇的悲喜人生。该剧展示  相似文献   

18.
<天下第一楼>中处惊不乱的卢掌柜,尽心尽力的帐房先生王子西,以及任劳任怨的堂头常贵,被人艺演员演绎得活灵活现.正所谓观者众多,不同滋味留心中.多少小企业老板期盼自己的企业中也能招揽到这些有才之士.资金的匮乏使得小老板们,也只能通过看看话剧来″望梅止渴″.  相似文献   

19.
昨晚看了人艺小剧场的《切·格瓦拉》。我应该有充分理由不看这戏。除了我在这里发表过的看法,还有网上读者在此发表的观剧感想。足以让人判断猜想这戏的成色了?在我,还有一个小原因:这个剧组的制作人大段地偷用我的文章,私自挪入造势长稿,以他们的口气发表在报上的时候,竟然懒得变一变主语,用我揉人家集体话语,楞就这么生生地贴在一起。假如,死去的格瓦拉,在剁去双手之后,继续任人宰割。我,至少该保持一点生之孤傲?我去看了戏。我本是去人艺大剧场看《风月无边》。(李渔。戏班子。女戏子。当是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6,(37):79-79
相对于时下话剧舞台风风火火的实验剧,话剧《哗变》看起来有些沉闷和严肃。该剧原型是赫尔曼·沃克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凯恩号哗变记》,后来沃克亲自把它改编成同名话剧,上演后在百老汇乃至整个欧美引起了轰动。北京人艺1988年首次排演此剧时,特意邀请了美国著名艺术家查尔顿·赫斯顿担任导演。因为该剧角色都是清一色的男性,所以被戏称为“和尚剧”,但这却使整个演出充满了军人阳刚之气,舞台效果很震撼。此次是人艺时隔18年后的重排,排阵容强大,由冯远征代替老艺术家朱旭饰演魁格船长一角,任鸣担任导演,朱旭担任艺术指导。地点:首都剧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