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队协作是当代科技活动的显著特征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拟从复杂性科学出发,在新范式下诠释科技研发创新系统中的协作与创新的关联,并以复杂性系统中整体行为产生的“局部控制”机制为依据,尝试提出系统趋向创新“涌现”演进的团队协作内部模型。  相似文献   

2.
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承接国家重大项目,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多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团队组织松散,创新能力不足。文中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以西安科技大学矿井功能性充填创新团队为例,给出了"以协作共享促个人成长"为理念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针对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矿井功能性充填科学和技术问题,文中提出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分为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分解、小组计划、协作、共享、考核与奖惩6个主要环节。每个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明确,团队具有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特征,成员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协作,激励措施合理,确保了团队科研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根据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构建多输入、多输出的DEA-FCA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模型对5个团队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价科技创新团队绩效,可为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决策借鉴和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率,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关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优点就是整合了学校各类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产出.本文就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组织保障、绩效评价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提出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今后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创新团队西安科技大学"应急通信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的成立于2004年,团队针对灾后矿井现有通信、供电、通风等系统基本瘫痪的现状,提出并完善符合中国矿山安全特点的应急救援通信理论与技术。井下灾区条件与环境的险恶性、复杂性和使用要求等因素,构成了自身的专业特征,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开辟了一门新的分支,出版了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应急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6.
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是以青年领军人才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群体,是引领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创新主力军。对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定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从跨学科性、创新性和共享性三方面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特征做了分析。以西安科技大学矿井功能性充填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为例,针对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的本质和特征,提出的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运营模式分为:明确团队战略和发展目标、建立多维度人才库、多学科分工合作、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和谐的团队文化、管理制度建设6个方面。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任务目标,建立和谐、稳定、制度化的团队协作机制,多学科、多维度成员之间平等交流,确保了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团队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发展演化有其内部动力机理。从揭示科技创新团队的自组织表征着眼,在哈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创新团队系统演化方程,分析并选取团队创新力和协同力作为关键状态变量,对科技创新团队系统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为探索我国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因素的复杂性、指标不确定性,建立创新团队绩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层次结构模型进行了要素分析,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得出符合专家本意的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是为了一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依靠多主体、多因素相互配合协作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创新行为.因其具有系统、动态、融合的特性,正成为现阶段科技创新的一种主流范式.因此,针对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同时存在"协同"与"背反"的两元性特质,研究决定选取站在协同创新这一全新的视角上,在对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平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制约因素的探讨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创新团队西安科技大学"3S集成及应用"科技创新团队创建于2008年9月,2012年10月被评选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第二层次工科创新团队,团队成员8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7人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依托陕西省地理空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创新团队"技术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设计"团队长期致力于创新与创业管理、科技政策设计等方面研究与咨询。团队现有8人,均有海外访学背景。团队研究方向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双创需求,致力于企业—产业—区域层面的技术创新管理、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研究方向以技术创新方法、科技管理方法、复杂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研究如何依靠或通过创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升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内部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内部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关系,以及发展科技创新团队之间的和谐关系等三个层面,探讨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关系的构建原理与途径,以裨益于科技创新团队创造力的激发.  相似文献   

13.
全省科技大会后,新一届省科技厅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即:实施"四大战略"、做好"四篇文章"、抓好"五个园区".尤其是2009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创新团队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以领军人才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矿井火灾防治"科技创新团队为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6年度立项建设的创新团队。团队骨干成员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名,讲师2名,7位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自燃机理与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15.
朱晓霞 《软科学》2009,23(7):83-87
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定义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并定性描述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协同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自组织演化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基于生命周期的演化过程分析,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不同生命阶段的演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可知,在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管理中,创新绩效考评往往侧重于创新结果绩效而忽略创新过程绩效,从而导致科技创新团队缺乏创新积极性.对此,从同时注重创新过程绩效与创新成果绩效的视角,分析和探讨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评价模式.在对创新价值链构成分析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创新知识获取过程和创新产出过程两个维度,构建包含创新能力、创新行为、创新价值和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产出能力及其下设共20个指标的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分解后的指标权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形成科技创新团队基于价值链的创新绩效管理体系,以期为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绩效管理水平提高和促使科技创新团队在价值链上达到增值目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要依靠学科搭建平台,依靠平台培育团队,依靠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依靠重大项目提升平台和学科层次.兰州大学在2007年1月召开的"科技与社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实现科技创新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建设一些对全局和科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争创国内外一流学科;要充分凝炼并发挥特色和优势,实现以特色求创新;要加大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组建科技创新团队;要打造有特色的重点科研基地,以科技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实现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运用DEA-HR-LCV三步法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表明,农业科技研发团队与农户技术效率的提升受制于其规模效率,专业协会组织的技术效率显著高于传统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创新能力,整体处于"协调且一般有效"状态,而农业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极弱融合"是主要制约因素,科技研发、农业科技推广与社会化服务及农业科技采纳与应用等方面的不足是导致农业科技系统内部未深度融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创新团队知识学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小晖 《科学学研究》2012,30(6):936-942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创新团队学习氛围、创新团队学习效果、创新团队学习激励、创新团队协作绩效等四方面提出了创新团队学习机理的假设,构建了创新团队知识学习的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创新团队学习氛围、创新团队学习效果、创新团队学习激励、创新团队协作绩效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剖析了创新团队知识学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一重重型高端复杂锻件制造技术变革性创新团队是由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下属股份公司支持的创新团队,已入选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创新团队.团队是中国一重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的重要支柱.团队的前身是核电大型铸锻件攻关组,组建于 2007 年.该攻关组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F02B01)及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6004-011、2013ZX06002-004、2020ZX06004-001)等项目的研制任务.团队负责人为王宝忠,主要成员包括王宝忠、聂义宏、刘凯泉、赵德利、刘海澜、刘颖、殷文齐、张心金、杨晓禹、白亚冠、周岩、牛广斌、任利国、温瑞洁、邢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