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105页第14题是这样的:如果△×□=0,那么下面的算式哪几个是正确的? ①□÷○=△②○×△=□ ③○÷△=□④□+○=△ ⑤○-□=△ ⑥△=○÷□ 此题是在学生刚学完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出现的。把算式中的具体数字用△、○、□来代替,很抽象,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四年级上期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位教师给低年级的小学生出过这样一道测试题:△比□多10,○去掉15个就和□同样多,△和原来的○哪个多?多多少?测试结果让人感到非常意外,很多学生选择了放弃,因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一看题目的叙述方式打破了常规,就产生了畏惧心理,认为这道题肯定很难,要不怎么看一两遍都看不明白呢?他们的心情紧张起来,越紧张就越想不出办法,只好选择放弃.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这样一道思考题:在下面算式的○里填合适的运算符号(每次填的符号不要完全相同),□里填合适的数字。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6○□○□=15师:请小朋友结合题目中的“6○□○□=15”及各种不同的填法,思考、估算、讨论,有哪些填法不符合题中的要求?生:我认为填“-、×”不适合,因为6减去一个数不可能等于15。生:同样填“-、÷”也不适合。生:还有一种填法也不适合,就是填“÷、-”它的计算结果会比6还小,不可能等于15。教师肯定了小朋友的回答,排除了三种填法后,启发大家再思考:哪些填法符合要求呢?(1)填“ 、-”6 □-□=15从两…  相似文献   

4.
一不合常理的做法在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学过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有这样一道题:24=□×□,36=□×□。有学生写为:你发现问题了吗?你可能会说,没有什么呀!两边式子是相等的,学生做对了呀!从现象上看,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会这样评说:"答案是对的,没问题!"且慢,想一想:我们成年人一般做这道题时会怎么做?我做过调查,大约99%的成年人不会这样写!被调  相似文献   

5.
题目:有4脸盆水,如果全部倒入桶内,要3只小桶;有5大杯水,如果全部倒入脸盆,能装满2脸盆。现在有20大杯水,如果改用小桶来装,请你想想,至少要准备几只小桶?看到题中的水倒来倒去,有的同学可能有些糊涂了。别急,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题意:用○表示脸盆、△表示小桶、□表示大杯子,那么题意可这样表示:推算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可这样去进行:先从②式看出,○○○○△=△△□□□□□=○○□□□□□□□□□□□□□□□□□□□□=?△①②③每5个□就相当于2个○,而③式中左边共有20个□,20÷5=4,所以20个□相当于8个○;而①式中每4个○就相当于3…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市教育局对全市所有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期末调研考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按规律填数,□、○、△分别代表一个数。这道题难倒了众多考生。据统计,某校某班有60名考生,只有7人做对。其他大部分班级的情况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通 过 对 几 组 图 形 的 观 察 对 比 找 出 各 组 图 形 组 合 的 规 、 ,律 以此推理出要求的图 形, 。 例 根 据 下 列 三 组 图 形 中 各 组 图 形 出 现 的 顺 序 的 规 1律 在右边找出恰当的答 案 填在 里, , ( ) 。 ① □○△ ② ○△□ 第一 组 第 二组第 三组③ □△○ ④ ○□△ △□ ○△□ ○ □○ △□○ △ ○△ ? □ ⑤△○□ 答案 ( ) 解 要 求第 三组 中间 的三 个图 形 我 …  相似文献   

8.
语法答问     
编辑同志: 今年我校期中语文考试有这样一道题:“划出句子‘王志强学习刻苦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的主语。”对于这道题的正确答案,老师先说是“王志强”,但这样“学习刻苦”是什么成分呢?后来,他又说“王志强学习刻苦”是主语。到底哪个答案正确呢?为什么?请您告之,十分感谢。此致敬礼河南滑县留固乡初级中学学生张子蛟 1986年11月27日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出错的现象1.遗漏、遗忘现象有学生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容易在书写时遗漏一些重要环节,比如这道题:在○中填“<”、“>”或“=”。24○80-56有学生是这样做的:24○80-56  相似文献   

10.
单元考试是教学的重要一环,“讲评”则是单元考试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与传统的讲评方法相比,我采用了这样的评讲路线: (再考试重点考易混易错点) 具体作法是: 一、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以下工作 1.面对考卷逐题分析试题的命题意图,即考查什么基础知识,考查什么能力,使学生能站在教材的高度,俯视前面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有60—70%的学生能准确地进行分析。 2.要求学生将考卷的试题类型进行变换,但仍要保持原题所要考查的知识重新出题。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1.
某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大量的题目,要求学生看图填算式:□○□=□。其中第3题的画面是:4条鱼,头尾相接,两条画成一对。学生将第3题填成算式“2+2=4(条)”,板书在黑板上。对此,老师问:“这是谁填的?”学生陆文应声站了起来。师:陆文你再想想,这样填对不对?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6页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13-□=□显然题意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大多数的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都是这样的:“一共有13个△,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一共有13个△,拿走了6个,还剩几个?”当我正要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时,平时爱调皮捣蛋的学生朱××站了起来:“妈妈买来13个苹果,我送给奶奶6个,还剩几个?”“上面画的是△,怎么能说成苹果呢?”“哦!你把△想像成苹果,还送给了奶奶,真不错!”学生们议论纷纷。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  相似文献   

13.
平时上课,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总是有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老师自然而然地请他们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出示下一个问题,答错了再请别的学生说。在此过程中,老师不经意间忽视了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遇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尝试。在一节复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比23大,比43小的分数有无穷多个,请写出3个。题目一出,大家眉头紧锁,稍停片刻,有6个学生举起了手。全班有44人,举手的太少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说:“看来这道题比较难,大家遇到了困难。都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说吗?”一个学生说:“我想先把这两个分…  相似文献   

14.
下课了,我来到办公室,只见众老师皆大笑不已。我想:又有了什么乐事?这时,六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招呼我过去,给我看了检测卷上这样一道填空题:“2006年是年。”学生的答案是“:2006年是狗年。”这个答案上被打了个鲜红的叉叉。我疑惑不解“:这道题没错啊,怎么会打叉?你们又笑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课堂之余我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十几年的学习,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还是考试时的高分?我想这些是重要的。但我觉的更重要的是提倡知识和能力并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他们能用数学的角度去看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曾经让学生做过这样一道题:  相似文献   

16.
《雷锋日记二则》文后“思考·练习”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是这样做的: 师:大家看,“这是‘傻子”’中的“这”指什么人?请看看上文,找出答案。 生:“这”指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7.
刘艳梅 《中国教师》2014,(Z1):133-134
<正>一、问题的缘起本人近年来一直担任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总感觉到学生在解答图文结合形式出示的题目时错题率总是比较高,一旦变换了情景,有些学生就会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在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有两道题的错误率就引起了我的强烈注意。第一题:□○□=□()第二题:□○□=□()抄错数得数算错列式错误错误率达第一题4.6%5.4%52%62%第二题3.7%6.3%61%71%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的概念后,曾出了这样一道巩固题: 括号里填上什么数,才能使商不变?为什么? 8÷4=2 (1) (8×囗)÷(4○囗)=2 (2) (8○□)÷(4÷□)=2 对于(1)题,学生都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很快说出多种正确的答案。而对于(2)题,由于学生没学过小数和分数的除法,受知识的局限。因此出现了我预先备课时没有估计到的情况。学生们对下面两个答案有了争议。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三年级上是这样教学应用题的。首先由学生自己阅读应用题,接着,我把题内的重要的字词——扩大、增加、前、剩下的、先、比、还、又、合……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确题意,领会题目里已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们来出什么?最后,我把题内各数的关系系统地讲解。如:同学们帮助军属收白菜。7个男同学每人收了8棵,6个女同学每人收了7棵,他们共收了多少棵?(第26页第10题) 我先叫一个同学把题讲了一遍。接下去问:“这道题主要是问什么”?  相似文献   

20.
题1的答案是:有2□、4个(?)、2个○3个△。对此,因直观似无多大争议。题2中有2个正方形、3个△和2个圆,同样为人接受。但其中究竟有几个长方形却得探讨。我发现小孩写作业时答为:有4个长方形。据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