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写“下水文”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下水文”犹如架在通往学生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可以拉近作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距离。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教师写“下水文”是教师与学生主动亲近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为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即当学生真切  相似文献   

2.
“下水文”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自己撰写的文章。它一般要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学生提供范例,是写作指导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写“下水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教师“下水文”是根据学生习作命题,教师亲自动笔写一写,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的范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下水文”的意识和习惯,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认为没有必要,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里,随意找篇范文也不是件难事;二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缺乏写“下水文”的经验和技巧。针对教师们光说不练的普遍现象,我们开展了教师“亲身下河…‘亲口尝梨”的“下水文”实践活动,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教师如何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4.
下水方知“深”与“浅”。教师写“下水文”,从一个侧面探测作文教学的“深”与“浅”,这对指导学生作文是极有帮助的。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写“下水文”。一、写“下水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发展素质教育,首先强调的,应该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所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之说,言下之意不外乎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点知识,作为老师,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写“下水文”,不要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应付”,而要当成是一种锻炼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  相似文献   

5.
“下水文”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自己撰写的文章。它一般要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习作水准,为学生提供范例,是写作指导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觉得创造性地运用“下水文”,沟通了师生的情感,确实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不过,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少些预设,多些生成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预设性的“下水文”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教师预设的“下水文”对他们的写作无异于是“禁锢”。依赖性、模仿性使得整篇…  相似文献   

6.
一“下水文”是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为学生作的示范,是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教师亲自动笔写成的并用于指导学生作文的文章,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技能。作为一种掌握工具的技能,示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正如木工师傅要为徒弟示范刨木板、锯木头;游泳教练要为弟子示范各种游姿一样,“下水文”在作文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作文教学的本质决定的。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写“下水文”是作文教学准备阶段的教学活动之一,是特殊的作文备课…  相似文献   

7.
教师写“下水文”并用其作为范文去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鼓励学生写好文章,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坚持使用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出现了教师范文一拿出,学生就机械模仿,写出的文章同老师的范文大同小异的现象。因此,部分教师产生了写范文容易使学生选材千篇一律,束缚学生思维,难于提高写作能力的想法。索性不写不用范文了。使用“下水文”,难道说真的有弊病吗?用还是不用?怎样用?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的是在写作的长途中刚刚学会走路,阅历浅,知识贫乏的小学生。如果在作文指导课上不指给学生“一条路”,把他们“扶”到路口,又怎能谈得上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呢?所以,不但要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8.
四宜四不宜“下水作文”庐江县希望小学何为虎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下水文”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作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若运用不当,反而会将学生引人写作的死胡同,有碍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作“下水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下水文”宜...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下水文”写作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教学辅助手段,多数教师仅仅将其当做为学生生产范文的途径。创作目的的单一化导致教师“下水文”写作在日常教学使用过程中使用方法的单一化。“下水文”写作的价值也因之大大缩水,完全不能发挥出其最大效用,这对于费尽心机创作的教师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兼之少数教师创作过程中对“下水文”写作方向的迷失,也产生了很多脱离作文教学课堂的“伪下水文”,  相似文献   

10.
拜读《小学教学研究》1998年第一期任丽华同志撰写的《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文,觉得有几句话想说。任丽华同志在该文中认为“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弊多利少”,主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甩开‘下水文’”。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失之偏颇的,这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1.
齐娜 《考试周刊》2009,(10):66-67
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理论学习,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完成的好方法;同时还就“下水”的时机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以期为教师在写“下水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13.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14.
“下水文”,一般是指语文教师写给学生看的“同题作文”,也可以称为“范文”。很多语文教师都很推崇写“下水文”。认为它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笔者认为这值得商榷,因为这种教学手段如果不能正确合理使用,将会违背写作规律,束缚学生思维,使学生的主体性写作沦为空谈。 关于“下水文”,通常的观点都认为语文教师通过亲身写作实践获得的体会。对学生的写作最有帮助。对此叶圣陶有  相似文献   

15.
作文“导写”能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指导能力”和自身的“写作能力”。“指导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给学生的作文方法切实可行,“写作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能够写出像样的“下水作文”。教师常写“下水作文”,既可提升自身作文“导写”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试就利用“下水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指导学生作文时,若在审题之后马上把“下水文”抛给学生,学生得益不大,甚至有害无益。为了防止“副作用”,我在利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作前“下水”示错,防患未然。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不妨在学生习作之前,采用“下水”病文示错。根据训练要求,让学生评议病文,在评议中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如指导《记一次接力比赛》一文时,根据“注意场面描写,把人物的活动情况写具体”的训练要求,我先出示下列“下水”病文: 一场紧张的接力比赛将要开始了。我们组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鼓励教师常写下水文。所谓“下水文”就是在布置学生作文之前,教师按既定的写作要求及范围自己动笔写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饱尝作文甘苦,体验撰写此文的难易之处,使作文指导有的放矢。 一、教师写“下水文”的意义 纵使你是一位很有能耐的游泳教练,如果不  相似文献   

18.
下水文通常指教师在学生习作前用于指导学生写作而作的一篇范文。像游泳池中的教练,以身示范,和队员一起下水,在水中展示动作技巧,直接游给队员看,或边传授边演示,让队员模仿,掌握要领,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一“、下水文”在作文教学中的益处1、通过“下水”,在“水涨船高”中提高了教师的写作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有语文方面的良好的功底,要教会学生写文章,写出好文章,当然也应自己先写好文章。通过写“下水文”,让教师也拿起笔,寻找写作的感觉,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也训练了自己,甚至可以从师生习作的对比中,在学生对老师范文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9.
教师通过写“下水作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了预定的写作教学目的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教师下水文的内容要讲究实际性、形式要讲究灵活性、应用要讲究目标性、呈现时间要讲究时效性.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评改“下水文”砀山师范附小王公权教师“下水”作文,在启发引导学生写作上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评改、鉴析下水文,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改变过去作文讲评课堂总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又能诱使他们进入“角色”,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