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梁羽生文库"中,珍藏着数学大师华罗庚与武侠大师梁羽生的两张合影照片。一张是1979年8月下旬,华罗庚与梁羽生在英国伯明翰当地华侨招待宴会中的合影,一张是1981年2月,梁羽生与好友罗孚一起到酒店拜会到香港参加学术活动的华罗庚先生。华罗庚与梁羽生,最早结识于1979年英国伯明翰。那一年5月,"世界解析数论大会"在伯  相似文献   

2.
名家档案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2年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3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抗战胜利后,他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学国际经济,1949年定居香港,供职于《大公报》。他平时爱看武侠小说,还常常拉了查良镛交流心得。1952年一台雷声大雨点小的白鹤派与太极拳的打擂,《新晚报》为了再造声势扩大发行,遂请这位著名的武侠迷写连载小说,这就是新武侠小说之始的《龙虎斗京华》。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那就叫梁羽生好了。梁羽生不仅在写武侠方面是大家,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倭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有影响。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梁羽生...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2011年,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在94岁高龄时领衔主编的《四库电子字典》编纂启动仪式在香港举行,这一项目旨在编纂一部收录最多汉字的中文古籍字典。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与《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以下简称全书电子版)出版人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连  相似文献   

4.
大年初二,打开电脑无意中发现一则新闻,一代武侠大师梁羽生先生过世了. 恍惚之间,我突然想起自己曾经钟爱的武侠小说,想起那个小说里的人物永远正邪分明.常常被人诟病写作风格比较保守的叫梁羽生的人.  相似文献   

5.
从"多元文化历史观"和"时空兼顾的文化历史观"两方面来看"东洲鸿儒"、"国学大师"饶宗颐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和主张,饶宗颐治学強调"三重证据法"即田野考古、文献记录和甲骨文三方面的资料,一方面用中国训诂学的方法去溯本追源,把语言文字学运用到文化史的研究中去,一方面从目录学上得到通观全局的眼力。这种"通儒"境界,造就了饶宗颐"博古通今,中西贯通"时空兼顾的文化历史观。饶宗颐的学术成果为以后的学者留下了重要的启示与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读明词札记     
一、《全明词》由饶宗颐先生初纂、张璋先生总纂的《全明词》,经过二十多年许多人的努力,终于在2004年出版了。《全明词》共收作者1390余人,词作约20000首。为学术界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明词文献,对明词研究、词史研究、中国文学史研究都大有益处。我们真诚地感谢饶宗颐、张璋  相似文献   

7.
填字     
金朝晖 《音乐世界》2013,(21):148-148
横向 1.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来风为首的天山七剑和反清志士一起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2月6日,丁酉岁末,旬至春节,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却登仙而去。大师之陨,国家之损!学界之损!谨述先生点滴,以示追思。饶宗颐先生是国际上有深远影响的国学泰斗,他从事学术研究80余年,在敦煌学、甲骨学、诗词、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金石书画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巨大贡献,出版学术著作70多种、学术论文900多篇,可谓博学精深。他的研究几乎涵盖了国学的所有领域,以至很难将其归为何家。由于  相似文献   

9.
一、学科历史: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传承久远,积淀深厚。20世纪上半叶,有许多名家,如著名诗人、教育家丘逢甲,词学大师詹安泰,国学大师饶宗颐等曾执教韩山,弘扬国学,为中文专业及学科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言语间透露出对当下没有大师的无奈和忧虑。在作家卞毓方看来,"大师是一种社会坐标、天地元气。对一个以文化复兴为重任的社会来说,大师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紧要,不可或缺"。因此,在其新作《寻找大师》(作家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对大师绝望。这本《寻找大师》,收录了作者为当代数十位名家撰写的人物散文,涉及饶宗颐、南怀瑾、吴冠中、周汝昌、欧阳中石、李泽厚、王蒙、莫言、李敖等。他们或国学根基深厚、  相似文献   

11.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F0002-F0002
一、学科历史: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传承久远,积淀深厚。20世纪上半叶,有许多名家,如著名诗人、教育家丘逢甲,词学大师詹安泰,国学大师饶宗颐等曾执教韩山,弘扬国学,为中文专业及学科建设积累了经验。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每科被确立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并与华南师大文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正编前语: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再次聚焦阅读。今年"读书·致敬人物"让我们的目光去追随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饶宗颐,1917年8月9日出生,2018年2月6日去世。令人称奇的是,他几乎没上过什么学。他是"富二代",用他的话说,"家里条件很好,按理似乎可以造就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家里的藏书楼数万卷藏书,  相似文献   

13.
饶宗颐字伯濂,又字伯子、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安人。1917年生。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贤及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咨询委员。饶氏学艺兼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所做学问,包罗万象。举凡史学、文学、经学乃至甲骨学、秦简学、敦煌学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建树,并于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琴艺各个方面,多所擅长,在国际、国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施议对,台湾彰化人。194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该院文学研究所原副研究员,澳门大学原中文学院副院长。现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诗词学研究。自1996年起,曾就词学及词学以外有关问题,多次奉访饶宗颐先生,并于2006年撰为《文学与神明——饶宗颐访谈录》一书,对饶公之学作全面推介。饶公之学,范围宽广,莫测高深。一般读者难以得其要领。“访谈录”据访谈录音及已刊文集,两相校核,并依编纂者个人的学习心得,编排、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平易近人,颇便观览。是阅读大师、走近大师的一部极为“便当”的读本,深受读者欢迎。当“访谈录”结束语《国学于今第一人——饶宗颐其人其事》于香港《明报》月刊2001年11月号发表,即获2001年11月13日北京《参考消息》第十四版“港澳之窗”转载。“访谈录”穷十年之功,始臻大成。全编八章,加上绪论及结束语,计十七万言。其中,词学二章,一题《为二十一世纪开拓新词境,创造新词体——饶宗颐形上词访谈录》,发表于北京《文学遗产》1999年第五期;另一题《落想、设色、定型——饶宗颐形而上词法试解》,发表于上海《词学》(2001年11月)第十三辑。此外,文字学一章,题为《文学与文字——饶宗颐与汉字树(上篇)》,发表于上海《华学》(饶宗颐主编)第九、十合辑;神学一章,题为《文学与神明——饶宗颐论艺术观》,发表于南京《江海学刊》2008年第九期;禅学一章,题为《顿悟与渐悟——饶宗颐禅学访谈录》,发表于北京《励耘学刊》(文学卷)2007年第六辑。。访谈录”代序《国学大师话国学》上下篇,发表于北京《文史知识》2008年第九期及第十期。“访谈录”全书将由北京三联书店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印行简体字版及繁体字版。在全书出版之前,征得编纂者同意,谨将尚未发表的一章,于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展2006年5月15日,北航艺术馆正式落成,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学校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展"隆重开展。巴金、茅盾、老舍、冰心、沈从文、丁玲等文学大师的事迹风采和大量珍贵的手稿、书籍、录音等史料进入校园与师生见面,受到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该文系统概述潮籍近现代著名学者温丹铭先生的生平事功和其丰赡的学术和艺术著述;同时论述其治学对现当代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2003年,饶宗颐教授将其个人数十年来勤于学术研究而积累的藏书(包括非常珍贵的古籍善本以及近二百件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大学,化私为公,借此回馈社会:在已故的香港丽新集团主席林百欣先生、"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及众多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香港大学顺利创立饶宗颐学术馆,并于2003年11月8日开幕。原址位于香港薄扶林大学道2号,2014年1月迁至香港大学邓志昂楼现址。饶宗颐学术馆是一个国学研究中心,也是一个寓私于公的藏书楼,更是全球汉学界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兹将学术馆的性质简列如下:1.以饶宗颐教授  相似文献   

17.
舒坦 《文学教育(上)》2008,(23):157-157
中国香港报人梁羽生11月7日晚在悉尼荣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现年84岁的梁羽生是国际驰名的新式武侠小说开山鼻祖,自1954年至1984年间,共撰写和发表了35部武侠小说,共计1000万字。梁羽生退休后于1987年定居悉尼,相继撰写了《古今漫话》和《笔花六照》等散文和随笔集。  相似文献   

18.
"潮州凤凰山是畲族的策源地",这是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经过长期考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潮州凤凰山作为畲族始祖开基地、民族发祥地和畲族的圣山,在全国畲族中影响重大而深远.原生态的畲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任生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饶宗颐,字伯濂,号选堂,又号固庵,1917年8月生于广东省潮安县(今潮州市湘桥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和艺术家,又是杰出的翻译家。现为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学艺双修,著作等身,为一代国学宗师。出版了逾千万字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在经史子集、诗词书画诸领域均取得卓越的成就,并在学术研究上创获50项世界第一,有"南  相似文献   

20.
汉学大师饶宗颐挥毫写下"昌黎遗泽"的墨宝,送给昌黎路小学."昌黎"是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号.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在潮八个月为潮人办了不少好事,做出了彪炳千古的业绩,使潮地"江山易姓为韩".作为一所全国唯一冠上韩愈的号的学校,传承昌黎遗泽有着更加厚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