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文自修》2022,(2):3-9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现代教学》2014,(12):80-8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要依托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追根溯源,从汉字词根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15,(Z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2015,(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校为了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地位,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大学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和历史使命,大学文化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大学必须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断挖掘中华  相似文献   

9.
教授理论知识,将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文理皆优的全面综合素质人才是高校育人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引领中华民族新一代青年凝神聚气的核心作用,如何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感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课题。研究发现,在高校开设第二课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向心力,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持对中华文化坚定的信心;同时应该科学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提炼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立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治国理念方针,努力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策划人语     
<正>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培育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与感受力。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优秀文化的精髓,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前行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纵观2018年各地中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也是题型多样,内容新颖,笔者简要摘取部分试题进行解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当今时代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更好地丰富中华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本文从国家的重视程度及大学生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入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方面在大学生中加以传播和弘扬。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书法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我们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统编版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目标问题,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做了全面而又具体的回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它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命脉。我们要筑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必须依托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学校要分学段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应确定国学的价值取向;明确纲要标准,把握国教重点;编写教材和教学文本;培训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以及建立考核机制,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李春燕同志以"延续文化血脉"教学内容为例,从教学背景、理念方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设计说课稿。该课内容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系统化,也是对后续学习的文化引领。道德需要文化引领,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人格塑造与价值引领的教化育人功能,道德与法治教师更是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历史使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李春燕同志的文章,就是人以文化、以文化人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