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代汉语开始,“串”产生了“表演;扮演;演奏;装扮”诸义.由于人们对“串”义的误解,从而对“串”组成的一些合成词意义产生了误解误用.文章考察了“串戏”、“客串”、“反串”、“串演”、“会串”、“彩串”和“串座”等词义的误解误用现象,并从心理和语用角度对词义误解误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跩"这个词,自从有了"显摆、炫耀"乃至"洒脱、快乐、霸气"的词义后,一直被人们误解和误用:一是误解为方言词——其实它的使用已远远超出了方言的范畴;二是其字形常常被人们误写作"拽"。其实,"显摆,炫耀"的新义是由"跩"的本义"(走路)摇摆"引申而来的。"拽"字不具有"显摆、炫耀"的词义。  相似文献   

3.
词由于误解误用也会产生新义,这是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庄子》成语的语义演变,有一部分是由于误解误用而导致的,具体致误因素包括:受儒家思想影响、语境误推、受俗常思维影响、误解关键字词、凸显字面意义等。  相似文献   

4.
“睡觉”考     
离合词“睡觉”的语源义本为“睡醒”,但其词义后来却向反向发展,演变成了“进入睡眠状态”(即“睡眠行为”)。这一变化经本文考证始于明代。变化产生的原因则主要是出于误用。表示“睡醒”义的“睡觉”在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的读音与随后出现的表示“睡眠行为”义的“睡觉”的读音完全相同.就是二者前后联系的重要证明。  相似文献   

5.
"义"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历史也十分悠久,《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本文将从"义"的词源、词义的引申的角度,并结合历史背景来探究"义"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不仅表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词汇量扩大,同时还有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本文主要是就当下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分析,这里以"奇葩"为例。这个词语,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出现在口语及网络语言中时,其概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由一个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本文主要分析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并且针对之前的先例,对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释“落构”     
"落构"一词在唐五代时期文献中多见,前人未曾详细考释,词义常被人误解。本文试对"落构"的意义进行考证,认为它有坍塌、倾倒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和日语中有很多同形异义词。日语学习者经常受汉语影响,在学习和运用同形异义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解词义或误用现象。应该指导学习者有层次性、阶段性地构建关于同形异义词的知识框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结合关于同形异义词的各方面知识,指导学习者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了解同形异义词  相似文献   

9.
“蹭”义考     
"蹭",中古时还只是作为一个字与"蹬"构成联绵词。元代开始,"蹭"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词,表示多种意义。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蹭"的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不断扩大。"蹭"的诸多义项中,基本义应该是"擦";其他意义多为"擦"的引申义。作为拟声词的"蹭",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角度考察,是不规范的用法,当为"噌"的误用。表示"蹲"意义的"蹭"与"蹭"的基本义及其他引申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方言学的角度考察,可能"蹲"的方言口语音即读"蹭","蹭"与"蹲"是方言同音字。  相似文献   

10.
"地理"一词是汉语中较为古老的词汇,其词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次演变,既有"对山川地貌描述"之义,又有"地理学""行政区划"之义,甚至一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的代名词。通过对"地理"词义的考释,结合具体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探索其词义变迁的社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着火"的"着",许多权威工具书都注作"燃烧",这一注释,不仅不符合汉语的语言逻辑,亦不符汉语的语法搭配习惯,故此注释恐未为妥当。文章从词义的历时演变和词的组合关系两个方面,考证出"着火"的"着"应为"生出、生起"义。  相似文献   

12.
"姑娘"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是非常常见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姑娘"的词义系统也是非常丰富的。试分析"姑""娘"和"姑娘"在文献中的词义系统,并试图从语源上探求"姑娘"一词的词义发展源流和脉络。"姑娘"词义系统经过了复合、泛化、引申等过程,反映了汉语词汇的词义系统的历时和共时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释“禀庆”     
"禀庆"一词在有唐以来的文献中多见,前人未曾作过考释,《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中没有收录。本文试对"禀庆"的词义考释,认为它有秉受福泽之义。  相似文献   

14.
汉语众多流行热词并不都是新造词语,而是固有词语经过词义演变而来。汉语固有词语在网络语用环境中发生变异,产生同原来固有词义相区别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热词"土豪"经历网络用语的浪潮洗涤,在理性义和色彩义两方面发生改变,如今得到超强流行,是社会现实、人们心理与语言运行机制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豪"等流行热词词语生命力如何,这需要未来语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由于语义干扰、语音干扰、重新分析、语境误推等原因产生的对词语的误解误用,会促发词义的演变。有些错误的意义会固定下来,被一个语言团体接受。误解误用义亦为正常的语义演变结果,在教学中应持着"习性原则为主,理性原则为辅"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6.
释“带砺”     
"带砺"一词在清代时期的文献中最多见,前人未曾详细考释,词义残缺,易被人误解,给人们的阅读理解带来了困难。笔者试对"带砺"的意义进行考证,认为它有长久、永存之义。  相似文献   

17.
吴佳妮 《现代语文》2016,(4):105-107
"担当"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一个动词,表示动作义,但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词类功能游移,偏离动词的典型句法功能,经常作主宾语和定语,表示事物义和性状义,此外还发展出了名词用法,并且伴随着词义的扩大。本文从历时层面考察"担当"词类功能游移及其词义扩大的过程,并探讨"担当"发生词类功能游移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指在汉语发展中,由于词义的新陈代谢,致使古今词义之间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常常被忽略,很容易以今义解释古义,造成误解误读。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弄准词义,以免简单地以词释义。下面对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简作例释。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言现象,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词义。而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下向外拓展的,而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能体现认知主体的一定的思维特点,因此,对英汉人体词的对比研究不仅能揭示一词多义的拓展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规律。此外,一词多义的研究也能证明词义是文化的载体以及词义具有体验性。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的"企业"一词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领域,本文通过对"企"和"业"的字义分析,发现两者字义间存在关联,为两字连用成词提供了基础。"企业"成词于1896年,最早见于《和英大词典》,其词义经历了从"事业开始"义到"期盼事业"义,再到"经济活动的部门"义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