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冯晴  蒋成瑀 《教学月刊》2005,(12):27-29
今天要上的是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以下简称《读》)。睿智的钱钟书先生是以一种全新的理性思考来感悟《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的,语言相当含蓄。我估计学生会有很多问题,因此昨天我就布置了预习,请学生先课外自由阅读,把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书上圈点并写在纸条上。因为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是学生思维中缺陷的暴露,需要教师点拨。  相似文献   

2.
<正>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读出一个新的《伊索寓言》,或者可以说又创造出一部新寓言——钱钟书寓言。这个新寓言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伊索寓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并没有否认《伊索寓言》自身的价值。相比较而言,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更贴近我们的时代,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要求,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是《伊索寓言》不能企及的。且不说钱钟书那诙谐机智的语言给人感情上的愉悦,那独到的见解给人  相似文献   

3.
只要是上过几天学的孩子,谁不知道《狼和小羊》、《龟兔赛跑》、《农夫与蛇》的故事呢?这些故事,都来自于古希腊文学中的《伊索寓言》。一个从小学到中学的孩子,或是从语文课本里,或是从课外阅渎中,总会不断地接触到《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大人们所以这样喜欢给孩子选读《伊索寓言》,因为这本书确实足世界公认的寓言珍品。我们当然不能说《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篇篇精彩,但要想从中找出三两篇不精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三则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从《伊索寓言》中选取)。【教学目标】在比较阅读中体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1.揭题,齐读。2.组织交流:你了解的伊索及《伊索寓言》。二、对比阅读,体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1.浏览《狐狸和葡萄》,指名简单说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从阅读经验的角度看,面对同一文本,一个只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人和一个有丰富阅读积累的人,由于他们"期待视野"的不同,阅读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如:一个孩子看了《伊索寓言》,只觉得很有意思而已,而文学泰斗钱钟书先生却能读出"另一种人生意义"(引自《写在人生边上》)。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职高《语文》第四册开篇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可以说此文“借《伊索寓言》里的九个寓言故事连类引申,洞烛世相”,的确“化陈腐而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然而在分析课文第四小节时,我发现教参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这是南京师院附小刘静若老师上的一堂课内阅读指导课。教师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对要阅读的《伊索寓言》作了简要介绍:伊索是古希腊一位伟大作家,传说是个奴隶,善写寓言,讽刺抨击残暴的反动统治,后被杀害。这本书(出示《伊索寓言》)共有十几则寓言,今天我们只阅读其中两则(出示卡片:《整天唱歌的蝈蝈》《一把斧子》)。短短几句话,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提出了明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先生曾对《伊索寓言》有过很高的评价:“《伊索寓言》大可看得”,正如他的《读(伊索寓言)》不愧是一篇讥讽和透视现代人情世态的立意深远的妙文。对于《伊索寓言》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钱氏是“读”或说是“别解”,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0.
专题阅读《伊索寓言》是基于教材文本的拓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读寓言知故事、品语言悟形象、明寓言长智慧等几个环节,同时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主体感悟,注重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体会理解寓言的特点,明辨是非善恶。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曾对《伊索寓言》有过很高的评价:《伊索寓言》大可看得,正如他的《读〈伊索寓言〉》不愧是一篇讥讽和透视现代人情世态的立意深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切入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灵智隽永,奇警深刻。他在古希腊寓言的石头墙上,竟然别凿一隙,让一株钟灵毓秀的智慧之树藏根其间而旁逸斜生,"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用"。钱先生读《伊索寓言》,并不止于对其中所寄寓之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的感悟,而是打通古今作出位之思,将那些古老寓言的情节嵌入现代文明的画布背景中作个性化的新解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有效阅读,从而提高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标内容中,列出初中名篇阅读书目有10多部,比如《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伊索寓言》等,阅读这些名篇名著对于提高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样的表达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搞好课堂阅读教  相似文献   

15.
读出魅力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这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对"读"的重视,因此,结合新课程理念精神,教师要尽量少讲或不讲,要能够通过读来展示出语文教学的魅力。魅力之一:在读中感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时也是为了帮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硬骨头",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认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做这样的尝试。一、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激发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体现一个"读"字。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读"的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读的指导。读不能放任自流,应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读的水平,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谈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加强"读"的指导。一、要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寓言在西方的审美教育中有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种认为对教育儿童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另一种则认为可能对孩子产生迷惑和假象。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对《乌鸦喝水》、《鹿和狮子》等伊索寓言的改编从儿童的认知和接受出发,在发挥寓言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促进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两则改编后的伊索寓言均强调其故事性的特点,突出了事件的起源、过程和结局,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此外,作为基础教育的教材要引入和改编哪些有道德和审美教育意义的寓言文本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孔庆来 《学语文》2007,(4):10-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寓言教学内容共有三处:第二单元周国平的《人生寓言》(节选)两篇、第六单元的《寓言四则》和名著导读中的《伊索寓言》。鉴于同册同种文体,多篇材料,零  相似文献   

20.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特别是阅读教学,教师喜欢阅读快节奏,片面地追求阅读的面与量,有的语文课堂有"快餐化"阅读发展趋势,学生对阅读停留在"浅表性"层面上。语文阅读面要"宽",更要读"深",读出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