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素养对新闻写作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虽然它的影响是缓慢的,但一旦建立起来,就是根深蒂固的。纵观近现代以来的新闻大家,无一不是文学素养深厚。新闻写作是一项很“耗营养”的“工种”,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而这种营养从何而来?读书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素养对新闻写作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虽然它的影响是缓慢的,但一旦建立起来,就是根深蒂固的.纵观近现代以来的新闻大家,无一不是文学素养深厚.新闻写作是一项很"耗营养"的"工种",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而这种营养从何而来?读书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不认同用网络给文学冠名,网络只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它本身并不是文学。如同石头、竹简、羊皮、纸等,都曾是文学的载体,我们不能称之为石头文学、竹简文学、羊皮文学和纸文学一样。无论文学的载体怎样变来变去,文学的本质是不变的。归根结底,文学要求创作者怀抱人道理想,投入自己的生命,以真诚的态度去写人,写人的丰富情感,直抵人性的深处。作品品质的高下,取决于创作者创作水平和人格的高下,网络的出现给创作者帮不上多少忙。  相似文献   

4.
一、新闻报道工作不单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在学校读书时,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参加工作后,在三尺讲台授课之余,在机关办公室制作完成公文之后,依然是纸上涂鸦,笔耕不辍,十年积累,终成所愿,由华艺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守着娘哭是幸福》。诗歌是什么?诗歌文学中的贵族,便自恃能作几首歪诗,就对新闻报道工作不屑一顾。在我的思想深处有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有一个炒得很火的话题,就是纸书还能存在吗,还能存活多久?有人说,纸书必死,连什么时候死都给出了准确的时间:2018年。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他是怎么推断出来的,总觉得这么说的人故弄玄虚。当然,也有人站出来强烈反对,说纸书怎么能死呢?纸书死了,到哪儿去闻书香?好像纸书不是为了读的,  相似文献   

6.
《电子出版》2004,(4):23-25
自远古以来,文字就与人类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从3000年前诞生起,纸张逐渐成为记录文字和人类文明的忠实伴侣。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在这种用纸浆酿造出来的介质上阅读信息,但印刷后不可擦写是纸的致命伤。而一种新型的可擦写记录介质--电子纸将有望替代传统的纸张。  相似文献   

7.
哪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骄子,都有自己的文学大潮。80年代,这个充满创新、突变、动荡的年代,锤炼着人们粗犷、奔放的文学气质。人们的文学鉴赏力迅速地展向两极,一极是粗糙坚厚若橡皮一般,没有千钧力度难以穿透;一极是精巧细腻如蜂翅,稍一波动便有所感。这两极往往是共时性的互补。这种两极化状况呼唤着适宜的文学形式与内容。于是,西部文学便脱颖而出了,它如滔滔黄河水,充满了激越的活力;它是猎猎西北风,无遮无挡地席卷了全国。它终于聚成了一股气势磅礴的时代文学大潮。西部是神秘的,西部文学同样是神秘的。人们捧读着西部文学作品,同时就产生出一百个一千个疑问:它从何处来?它向何处去?它缘何而凝重,缘何而深邃?它的叩击心弦的力量是什么?它的穿透力为何如此巨大?它的文学史意义何在?这匹黑马会变成惊绝世界的神驹吗?……问题太多了,答案又太难求了。千呼万唤,千企万盼,终于,一部《中国西部文学论》赫然推出,它大胆地向这文学百慕大扫描,把理性之笔探向这谜团的纵深。别的且不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很多年前,两国文学出版贸易十分活跃,一些著名作家和一些经典作品深受中俄读者喜爱,但在随后的岁月里,两国的文学图书贸易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呢?为此,我们采访了国内外书业人士.  相似文献   

9.
捕捉形象,不独是新闻面对的问题.比如,绘画是捕捉形象,把外界客观的景物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转换再现在纸上;文学也是形象的艺术,是把客观事物通过语言文字再现在纸上.  相似文献   

10.
兴起自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潮流无疑是20世纪世界文坛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一潮流不仅在拉美掀起了"文学爆炸"的态势,并因此而诞生了马尔克斯、略萨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也开枝散叶,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活动.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联已广为人知,不必赘言.此番莫言的获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演绎和发展.那么,一种文学风格或者话语叙述模式何以拥有如此惊人的魅力?莫言获奖的内在逻辑在哪里?本文将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一向有读侦探小说的传统,爱伦.坡这个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也同时开创了侦探小说这个山门。自1841年爱伦.坡发表了《莫格街血案》以来,这种集科学、法制、人文精神于一身,以曲折的情节、强烈的悬念、严谨的逻辑为表现手段的文学遂一发不可收,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拥有广泛的读者。据说,在英  相似文献   

12.
电子屏幕媒介突破了纸媒介的生产时间、生产耗费和视觉呈现等方面的局限.融合了字、声、图的电子屏幕媒介对文学出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促使新文学类型出现,使文学中的文学形象更加直观具体、类型化;促使文学产品以文学形象为轴心向影视艺术产品转换;改变了文学出版物的形态.电子屏幕媒介求真求美的发展,促使文学出版物的审美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08,(3):7
"纸荒"挤掉出版泡沫?据《出版人》报道,2008年伊始,"纸荒"以及图书涨价成为开年的热门话题。"纸荒"始于去年下半年,去年7月后纸价一路飙升,到今年初已经上涨了10%  相似文献   

14.
博客的盛行标志着中国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时代对中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在这一冲击下,"恶搞"这种次文化的流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和文化原因?应如何疏导这种文化,使它最终向世俗关怀、终极关怀的理想方向发展?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有两位读者在评报栏前边看边对话; 甲:“编辑记者的文学水平够高了,怎么还有这么多差错?”乙:“谁吃饭不掉几个饭粒?编辑、记者也是人不是神,一点差错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对话有贬也有谅解,但确实值得办报人深思。“吃饭掉饭粒”“吃馍掉馍花”,跟“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是一个意思,这是对“差错”的一种开脱和自谅,这种差错难免论也是影响报纸编校质量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6.
suri 《报林求索》2012,(9):158-161
<正>给你一张纸,你可以折出什么东西?千纸鹤?飞机?不不不,这些都已经过时了。关羽、骑士、玫瑰、荷花……只有想不到,没有折不到,让我们看一张纸的华丽转身。在果壳网举办的万有青年烩活动现场,当宅男赖嘉伟用折纸将古代关羽的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时,人们不禁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很难想像那些极其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折纸作品是由一张完全未经剪接的正方形纸所折出来。纸,还可以这样华丽转身,还可以变成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7.
王超群 《青年记者》2008,(15):43-44
早在2004年,<南方周末>就发表了<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一文,其中引用龙应台的话:"台湾报纸的副刊一个接一个消失……大陆的副刊在转型经济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关心副刊的文化人面有忧色:副刊没落了."副刊没落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中国新闻界开始了忧虑、反思和探索,副刊该怎样突破生存瓶颈,重获新生?笔者试从经济学与文学的双重视角,透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纸张危机!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胡绩伟等委员发出了解决新闻纸危机的紧急呼吁。据《新闻出版报》和《文艺报》等报刊报道,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到《现代家庭》《上海法苑》,刊物主编终日愁虑的是纸源紧缺,纸价上涨;如今,他们东奔西走主要已不是忙于约稿,而是筹集资金和纸张。作为全国第一大报的人  相似文献   

19.
纸张危机!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胡绩伟等委员发出了解决新闻纸危机的紧急呼吁。据《新闻出版报》和《文艺报》等报刊报道,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到《现代家庭》《上海法苑》,刊物主编终日愁虑的是纸源紧缺,纸价上涨;如今,他们东奔西走主要已不是忙于约稿,而是筹集资金和纸张。作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办好地方性文学期刊?联系前些年这类期刊走过的曲折之路,可以发见这是一个曾留下若许教训有待期刊界深入探讨的课题。《海燕》作为大连市文联主办的一家文学月刊,在风风雨雨的考验中始终坚持正确办刊方向,在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和努力探寻刊物特色的同时,致力于文学新人的培养和扶持。这种不懈追求和进取,使这家刊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