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幼儿文学特有的美学特质决定了鉴赏者应该具有较高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应有敏锐、细腻的感受力,方能真正进入幼儿文学生动多彩的世界。而审美感受力是个体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始终。教师要紧扣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用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个体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接受美学关于“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理论,本文分三个方面就英美文学学习中的审美能力教育问题展开讨论。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我们可以运用作品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运用文字的反常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运用作品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3.
培养和提高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文学素养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课题。成人在幼儿文学的审美过程中存在着审美障碍,幼儿文学审美障碍的突破是提高幼儿文学审美能力的前提条件。幼儿文学的审美障碍包括语言认知审美障碍、心理认知审美障碍、思维认知审美障碍三个方面。文章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突破幼儿文学审美障碍,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文学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本位特征使音乐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无语义等特质凸显出来,具有伸展个性化思维空间,发挥个体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功能。幼儿园音乐活动应给予幼儿音乐感知体验的话语权、音乐本位理解表达的自主权、音乐本位联想创意的选择权,引导幼儿体验、理解,并尝试运用音乐元素进行有效的表现与联想,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和创意能力。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有奠基作用,幼儿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使幼儿教育对幼儿文学有很强的依赖性,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多方面的平台构建作用,具体是: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增长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愉悦幼儿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幼儿文学鉴赏是建立在阅读幼儿文学基础上的欣赏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鉴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使他们在幼儿文学领域有所造诣,通过品味童趣、激发美感、引起共鸣,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在其审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幼儿文学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升华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幼儿阶段是幼儿审美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家园把握好幼儿审美发展的敏感期可有效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家园共育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家园共育的合作意识不强、科学的幼儿审美意识匮乏、幼儿审美教学方式单调等。家园应转变思想,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树科学的幼儿审美意识,引导幼儿进行审美感知;灵活有效地开展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审美想象力;创设有准备的艺术环境,鼓励幼儿进行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是艺术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并不仅仅在于简单地传授绘画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欣赏教学可以促进儿童的艺术学习,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并从中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愉悦幼儿身心。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师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兴趣特点与性格特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纷呈、趣味丛生的美术课,并通过美术课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品味,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古典诗歌的审美优势,全方位地概括语文教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将智力、能力、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育质量,更好地体现语文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的艺术修养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艺术修养内涵由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呈现能力组成。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以美育教学理念为前提,以学生审美认知需要为中心;艺术呈现能力的提高以教师艺术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教学艺术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为手段。中小学教师只有通过"知"、"孕"、"化"的艺术体验过程,其多媒体艺术修养才能在实践中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审美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构成。教师的审美素养不仅具有工具价值———可以促进教师创造教育艺术和提高教育艺术水平,而且具有本体价值———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提高审美素养,最重要的是要直接感受美的事物,接受美的陶冶,并尽可能地从事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趣味不高、审美创造力缺乏等审美能力问题.通过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设计、变革考试评价方式、提高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等方式,挖掘语文课程中美的要素,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们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能力。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意蕴无穷的语言文字美,精辟分析情景交融的作品意境美,注重鉴赏色彩纷呈的文章结构美,利用大学语文教学对高职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审美感知力,是指经由感觉器官进达心理活动而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的能力。审美感知力具有整体性、非功利性和表情性。在文学鉴赏中,要注重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学生具有"绘画的眼睛"、"音乐的耳朵";发挥多媒体优势,加强形象化教学,增强审美感知的直觉性;提倡吟诵,培养语感,增强审美感知的整体性;引导学生体验客观世界,感受生命律动,提高审美感知的敏锐性。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大陆31个省市高校师生(教师1102人、大学生1090人、研究生1072人)审美价值观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师生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师生在审美标准方面存在共同性和多样性;师生的审美理想存在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育中的美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涵盖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形成一种具有综合特征的历史美。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美育渗透中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而且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为背景,以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高师音乐教学为前提,针对审美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转变高师声乐教师教学观念、加强高师声乐教师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审美的体验、紧扣情感因素,激活学生心灵中的审美感受的高师声乐课程审美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