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让孩子动手做实验,是发展幼儿智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使幼儿学习电的粗浅知识,我们让幼儿做电珠为什么会发亮的实验。先让孩子们认识电池、电线、电珠、小马达,然后看谁最会动脑筋,想办法把电珠、电线、电池连结起来,使小电珠发亮。孩子们认真地摆弄着,高兴地喊着:“老师,我的电珠亮了。”“我的也亮了。”这时,老师又启发孩子,怎样使小马达转动,使电扇叶(老师用吹塑纸做的,插在小马达的  相似文献   

2.
我尝试按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法教二年级自然常识《小电珠》一课。 课前,把小电珠、电池、导线用信封装好,发给每个学生。上课时,鼓励学生动脑筋用桌上的材料连接起来使小电珠发亮,孩子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索实验。不一会儿,教室里很多处小电珠都发亮了。有的是  相似文献   

3.
夏芹 《山东教育》2009,(11):45-45
在科学活动“小电珠亮了”中,小周老师的小实验让孩子们兴奋起来。当老师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用到电”时,话音刚落,许多孩子就高高地举起了手。“亮亮说。”“电视机。”“志智说。”“空调”。“悦悦你说。”“电扇”……“我!我!”老师的“点问”跟不上孩子们想回答的欲望,孩子们不再等得到老师的允许,  相似文献   

4.
首师大版科学第三册中,有一个"电与生活"单元,其中有一课是<点亮小电珠>,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和几位科学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把本课内容设定用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小电珠,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电珠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二课时:内容是加上电池盒以后,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几根导线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三课时:内容是研究串联电路;第四课时:内容是串联、并联电路.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简析让灯亮起来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2课,其主要内容是用电路元件连接简单电路和画出电路图。我教的这批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已学过人教版第三册《自然》中的小电珠一课,并掌握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接亮一个小灯泡的方法。二、教学理念1.灵活使用教材.对本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相连让一个小灯泡亮起  相似文献   

6.
教材 :苏教版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教学目的要求 :1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什么是电路 ,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认识开关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连接简单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课前准备 :电流实验盒(24只)、演示板、计算机、课件、图片3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时曾经学过《小电珠亮了》这一课吗?回忆一下 ,那一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材料?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时也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用电线把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在一起 ,小电珠就会亮呢?二、初步认识电路的构成及电流1 认识…  相似文献   

7.
童心如镜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集体生活真温暖》,书中有几幅图,我请孩子们给图中的小主人公起个名字。“我给他起个名字叫小笨。”前排一个有着一双亮眼睛的男孩子答道。  相似文献   

8.
许珺 《现代教学》2013,(11):46-46
《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与处理》一课出现在《科学与技术》二年级第一学期“小电珠亮了”这一单元中,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与处理方法,并且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何处理废电池。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发展上还有待提高,而且他们对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9.
《怎样接亮小电珠》是五年制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这堂课先指导学生认识导线、电源、小电珠等元件,然后再指导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联接,最后归纳出电流、电路的知识以及电路的联接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也不佳。我在教学中没有采用这一作法,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调整,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摸索。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桌上放着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师:看了这些材料,你最想做什么?生:把它们接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在上《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时,课文中写道:“铜丝、铁丝、铝丝、铅笔芯能使小电珠发亮,说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但我们通过多次实验,对“铅笔芯能使小电珠发亮,容易导电”这一结论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之后,我鼓励学生:“不用这根导线还能用什么做导线也能使小电珠发亮?”这时学生兴致很浓,他们把导线换成铁丝、保险丝、钢丝等小电珠也发亮了:我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铁丝、保险丝、钢丝做导线,小电珠也会发亮?学生们思索后说:“铁丝、钢丝、保险丝都是金属,金属都具有导电性能。我又激发学生:在缺少金属导线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小电珠》一课首先让学生分别认识小电珠、电线、电池,然后问怎样让小电珠发光?书上的意思无非是指用电线把小电珠和电池正确连接起来,小电珠就能亮了。  相似文献   

13.
以前老是认为一节顺利按教案完成的课才是成功的课,但是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使我有了新的认识,而开学不久后的一次自然课更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那是一节三年级的课,课题是《电路》,要求学生学会连接电路,并在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会分别再加一个小电珠,一个电池,还要学会并联电路的方法。没想到课堂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我成功地解决了,而另一个却以失败而告终。先说成功的例子。在让学生连接电路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了,很多同学连接的方法都很正确,但是小电珠就是不亮。面对着孩子们质疑的目光,我镇静地对他们说:“老师知道实…  相似文献   

14.
自然教学中,学生能够一语道破得出实验结论,常令教师欣喜不已。而节外生枝或实验失败又常令教师头痛。其实,实验中出现一波三折的现象,取得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在《金属》一课教学中,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检验各种材料是不是金属。在汇报实验结果时,有一小组得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结论———3号材料不是金属,因为它不导电,而其余组的结论都一样即3号材料是金属。对那个“不一样”,教师并没有一言蔽之,而是请这一组同学和另一组同学上台演示,这一组小电珠仍旧未亮,而另一组的小电珠亮了。这是怎么回事?教师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找寻原…  相似文献   

15.
秦玲 《科学课》2008,(6):40-41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生:手电筒。师:现在我把开关往上一推,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小电珠亮了。师:关于手电筒,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小电珠是怎样亮起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科学课》2009,(5):36-38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安排了让小电珠亮起来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在引导学生对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猜想和推测时,还要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珠亮起来,并设法控制小电珠的亮与灭,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交流等活动来反思和评价自己的猜想。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结果与他们的猜想之间的区别,为他们区分猜想和事实作铺垫,从而使学生经历一次比较开放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这是孩子们入学后,第一次进行绘画活动。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看,飞飞,这蜡笔能画出红颜色呢?”胖墩墩的许洁说道。“是啊,我要用红颜色画只大大的苹果。”小涵接着说。“我也要画只红红的苹果!”两个小家伙脑袋凑在一起,边画边热烈地讨论着。这时,我发现坐在旁边的晨晨一动也不动地呆坐着,两眼怔怔地看着白纸,见我过来,忙拿着蜡笔画了起来。没多久,孩子们都把自己的画放进了美工袋中,相互评价起来:“瞧,这是许洁画的苹果,多漂亮!”“是啊,你看我画的也不错呢!”……孩子们都在议论着彼此的画。这时,我发现,有一…  相似文献   

18.
木偶的反思     
从教12年了。先和小学生、小学语文打了5年交道,尔后从教师范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今年9月,我再次登上师范附小一年级二班的讲台,和六七岁的孩子共同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记得第一堂语文课,我郑重地和孩子们一一握手,重复了52遍“祝贺你成为一名小学生”!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自信,听到了一声声“thankyouverymuch”。记得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时,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学习伙伴——可以操作的一个小木偶,孩子们叫他“皮皮”。孩子们为能和“皮皮”比赛,得到“皮皮”的…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 地位:《简单电路》是江苏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路》中的内容,是“电学”的最基本知识。学好本课知识,对于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非常关键。 重点:体会把小电珠连亮的多种方法,知道小电珠发光的原因,掌握使小电珠发光的简单作法。 难点:把多个小电珠和电池连入电路的方法。当然,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连接出串联、并联电路,也发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但考虑到这是中学物理上的内容,老师只给予肯定和认可,不作要求和讲解。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电路知识就行。  相似文献   

20.
小灯泡亮了     
周末,让孩子们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小灯泡亮了”的实验。星期一早晨,明明一进门就兴高采烈地冲着我喊道:“老师,我的灯泡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