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所周知,我们平时采访的新闻分两类,一类是“发生的新闻”,即发生在一个瞬间,如突发新闻,会议新闻。一类是“发现的新闻”,是指发生在一个时段内未被发现的新闻。采访发生的新闻容易,采写发现的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么,如何采访发现的新闻呢?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闻”,人们已经做了和必将去做许许多多的章,本只涉及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两个问题的两个小角度,与新闻界朋友探讨之,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宣传重点抓得再准,没有扎实深厚的新闻根底,想写出好新闻那是枉然。新闻根底包括新闻专业理论和新闻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新闻专业理论是新闻实践的升华和总结,也是指导人们从事新闻实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闻理论家梁衡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他解释说,“实践中,我发现报上登的新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发生的,如昨天召开了某个会议,哪个要人来访,发生了某个案件等等,这些事时效性较强,可以叫‘瞬间新闻’,‘显性新闻’,稍纵即逝”。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2006,(9):43-43
《记者摇篮》2006年总第425期发表崔铁民的文章《新闻有两条命》。 文章说,新闻有两条命,一条叫真实,一条叫新鲜。缺了其中哪一条,新闻都活不成。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无须赘述,因为道理很简单。笔者下面的任务就是说清楚为什么新鲜也是新闻的一条命。  相似文献   

6.
现象类稳态新闻的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理论家梁衡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他解释说,“实践中,我发现报上登的新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发生的,如昨天召开了某个会议,哪个要人来访,发生了某个案件等等,这些事时效性较强,可以叫‘瞬间新闻’,‘显性新闻’,稍纵即逝”。“与‘瞬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闻学术界对新闻策划的提法与做法恰当与否的讨论相当热烈。归纳起来.有两种相左的意见:一日新闻策划是媒介也、不可少的,是“报纸的新的生长点”‘;一日“策划新闻一制造新闻””。笔者想通过分析新闻策划的定义入手一就新闻策划的论争发表一点看《。一、新闻策划定义分析(一)广义的新闻策划纵观这两年新闻学期刊上的有关新闻策划的论文,不难看出,争论的双方对新闻策划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赞成者所说的新闻策划的内涵很广,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广义的新闻策划”。广义的新闻策划者认为,“新闻策划作为媒介的一种决策和组织…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辨析张水辉读了1996年第6期《新闻界》上有关新闻策划探讨的两篇文章,有所感,这里谈点个人看法。新闻策划非策划新闻,更非制造新闻。读了一些有关文章,感到对于新闻策划这个概念的理解,十分混乱。有人把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混为一谭,他们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9.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6,(12):18-21
对地方新闻网站而言,走在前面的有两个巨人,一是综合性商业门户网站,二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经营上,地方新闻网站无法与商业网站抗争;在新闻上,无法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竞争。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网站的影响力,都无法与前面这两大梯队的网站相提并论,由此也成了地方新闻网站一块抹不去的“心病”: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们的定位是什么?地方新闻网站的社会公信力、市场影响力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涉及新闻采写,大多论是从发现新闻、表现新闻两个环节进行论述的。本认为,在发现新闻、表现新闻的过程中,思维是一个核心环节,正是鉴于此,本首先论述了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论述了新闻采访、构思、表现过程中的基本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文摘     
中国记协建立全国高层次新闻奖励机制中国新闻奖,1991年创立,是我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共设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三类14个奖项,每届评选获奖作品150余件,至今已评六届,共有820件新闻作品获一、二、三等奖。范长江新闻奖,是1991年为55岁以下优秀中青年记者设立的高层次的奖项。三年评选一届,每届评选获奖者10名,提名奖30名左右,现已评出两届,有20名作品人品俱佳的记者获奖,有巩人获得提名奖。月奋新闻奖,是1993年为优秀新闻编辑、通联、校对以及新闻教学、新闻研究工作者设立的高层次奖项。两年评一届。已评两届,…  相似文献   

12.
李瑞成 《青年记者》2006,(15):21-21
改版两年来,政教新闻采编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新闻资源,进一步在做好新闻,做强特色上下工夫。去年,政教中心有14件作品分获山东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13.
瞬间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新闻摄影中所说的“典型性瞬间”,是指从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抽取出来的一个能充分反映其新闻内涵的典型性瞬间图像。但在实践中,对新闻摄影的“典型性瞬间”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总的来说有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14.
段然 《河北广播》2006,(3):100-101
播音员播讲新闻,受众收听新闻,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也是一个统一体。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两重性,它既矛盾又统一。听新闻的受众和播讲新闻的播音员也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听新闻的受众愿意毫不费力地、轻松地、清晰地收听到新闻广播以获取新闻信息,而我们播音员必须以扎实的基本功、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认真贫责地播讲新闻。一个是需要轻松地收听,一个是必须认真努力地播讲,这就是矛盾的方面,最终一个目的都是为新闻播讲这一全过程的“收听”,这是统一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5,(Z1)
用自己的采新闻文/杜耀峰杜耀峰,男,43岁,主任记者,任陕西日报经济特刊编辑室主任,前不久荣获范长江新闻提名奖和全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奖,近年新闻作品连获两项全国新闻一等奖及一项二等奖,5项陕西新闻一、二等奖及十多项行业新闻奖。杜耀峰说,新闻是个手艺...  相似文献   

16.
贾宁 《声屏世界》2007,(3):18-19
人们对科学的日益关注,使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而体育、娱乐两类新闻加在一起才3%①这种趋势也使科学新闻与社会新闻这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两大新闻类别发生联系,越来越多的有关科学的报道以社会新闻的形式表达出来。用社会新闻传递科学信息,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势报道科学,寓教于乐,这本是件好事,可是随着社会新闻对科学报道数量的加大,报道中出现误差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甚至一些伪科学的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17.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内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媒体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如果运用不好就成为“炒作”。本来,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并非泾渭分明,有时相差也就一步之间。也许,炒作本来与新闻策划毫无关系,是一些“生意精”在传媒时代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商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持报纸“独家新闻”的优势,也为了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各报社对通讯员和作者都有一个要求──不准一稿两投。一稿两役或多投,对作者来说,可能一时间获“广种多收”之利(如果被发现,报社就要亮“黄牌”或“红牌”,得不偿失),但对报社和广大读者来说,却是弊端甚多。因此,大家都应该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定:不要一稿两投。如果不是投向新闻单位的稿件,而是自己学习新闻业务的练笔之作,我们认为一稿两写(或多写)倒是值得提倡的。一稿两写(或变换新闻主题,或变换新闻角度,或变换新闻体裁等等)的好处是,作者可以在多…  相似文献   

19.
蔡雯 《传媒观察》2007,(7):5-5,7
新闻策划有两种,一种是对事件性新闻的策划报道,另一种是对非事件性新闻的策划。在后一种情况中,新闻策划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策划,将它放在特定的(即现在时的)坐标系内,使之具有时新性,旧闻变新闻。新闻策划被看作新闻出新的“魔棒”受到报纸编辑的重视,各个报纸纷纷兴起“新闻策划”之风。毋庸置疑,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新闻策划范例,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把新闻比作“花朵”的话,“花朵”配上“绿叶”──与新闻配合同时发表言论,便显得格外动人了。此类文章,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绿叶言论”。那么,“绿叶”怎样才能鲜亮起来呢?首先,要掌握两个基本点:第一,言论选题要源于新闻。要紧紧围绕新闻的中心思想做文章,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第二,言论立意要高于新闻。要起到深化、强化新闻主题的作用,不能就事论事。在掌握两个基本点的前提下,为新闻配发言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立足点要*。要站在现实与历史的制高点上来分析新闻所揭示的问题或现象。只有这样,确立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