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晓夫 《知识窗》2002,(11):50
在美国的田纳西州,有一个地方,到处都是腐烂的尸体,不过,可不要小看这些腐尸,它们可都是“尸体农场“的主人.“尸体农场“是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俗称,它的正式名字叫“诺克斯维尔研究场“,是美国法医学家研究人类尸体的场所,在这里正进行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腐尸实验.虽然这一实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今天,这座恐怖的“尸体农场“才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放音乐!”只听一声令下,空中响起了动听的流水般的乐曲,突然,一个球体凭空而出,自由自在地飘荡在空中;“加大声音分贝!”再一声令下,只见那个球体逐渐改变形状,最后变成了一个立锥体;“再加大声音分贝!”只见那个立锥体又慢慢地变成了五角星体……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世界级魔术师大卫在表演“无中生有”的节目吗?不,这是美国的一群学生在做实验呢,这个实验就是利用声音“变”出物体来。多么神奇!声音真的可以“无中生有”吗?微重力的启发这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确确实实可以做到的事情。这群学生是如何想到利用声…  相似文献   

3.
辜晓进 《知识窗》2005,(7):28-30
一位美国商人说: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一群美国中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竟在全美引发轩然大波. "诚信"二字之于美国绝大多数民众,虽不能说重于生命,却是立足社会之根本--这也是我在美国生活学习一年感触最深的景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们能用牙齿充当耳朵听声音吗?似乎没有必要吧。但是,对于那些耳聋患者来说,如果有这种功能就太好了。这绝非所谓“气功大师”的特异功能,只要借助某些高科技仪器,就能用牙齿“听”到声音。  相似文献   

5.
一个电闪雷鸣的夜里.在一处莽葬群峰下的山沟里,空旷无人之地却蓦地响起了各种惊心动魄的声音:有撕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马嘶声、马铃声.还有抬棺材的声音……这种怪异现象常出现在云南陆良县的“彩色抄林”附近。  相似文献   

6.
以往我们以为,婴儿发出的除啼哭以外的“依依呀呀”的声音,没什么实际内容,其实这是我们的想当然。最近,一位澳大利亚的年轻妈妈就“听瞳”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婴儿们部分“话语”——“通用语”。  相似文献   

7.
木子 《知识窗》2004,(4):36-37
8年前的一个狩猎季节,一名蛇蝎心肠的美国新娘为了谋夺新婚丈夫的财产,竟然精心设下了一个布局完美的谋杀陷阱,在科罗拉多州的一处丛林猎场中残忍地"猎杀"了自己新婚3个月的丈夫.当警方人员赶来调查时,这名新娘处心积虑地伪造假象,企图让警方相信丈夫是被其他猎人误当做野鹿猎杀了.美国警方经过数年的追查,终于从一条裤子的泥巴上发现了线索,断定这名貌似悲痛的新娘正是这起完美谋杀案的"幕后真凶".目前这名蛇蝎新娘已经被捕入狱,法庭判其终身监禁,不准保释.  相似文献   

8.
生物界是个热闹非凡的世界,人类和动物用声音、身体行为交流信息。而在一个偏僻的世界里,有一类我们难以感知的邻居——微生物。它们的世界似乎寂静无声,而事实上,它们也在聊天,也在互相传达信息,它们在“说”些什么?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9.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美国著名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居民的审美取向和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最基本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14,(3):44-44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有这样一个梦想,希望能将声音直接记录下来.直到1877年,美国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留声机,这个梦想才变成现实.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当时电话的灵敏度差、音量小、音色差.为解决这一问题,爱迪生等科学家对电话进行了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11.
大脑会过滤掉不想要的噪音,就像电视遥控器上的消音按钮,让人们集中于正在听的声音.但如果是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呢?据<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大脑中有一个音量设置网络,能选择性地把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和听到的声音调大调小.  相似文献   

12.
老乌龟挖了个沙坑,把宝贝蛋一个一个下到坑里,再铺上沙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脚印抹平…… "王八蛋,王八蛋!…你才是王八蛋!"正在此时,两个小顽童的声音响起.老乌龟以为自己下的蛋被他们发现,紧张地躲在一旁守护,随时准备出击.可听了一会,才知道两个小家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6,(12):33-34
在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村民们中一直流传说有一种身材矮小、直立行走的动物,他们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吃起来总是不够,说起话来声音细小就像嘀嘀咕咕。这种生物当地人称“依波高高”(ebu gogo),意为“饥不择食的老祖母”。科学家们曾认为“,依波高高”这样的传说充其量也就是猕猴之类的东西引起的以讹传讹而已。但是,在去年10月,却传来了诱人的一种新说法。一支由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研究人员组成的考察队,在发掘弗洛勒斯一个山洞时,发现了一副只有“小人国”小人那样身高的人类遗骸(站立时还不足一米),他生活在距今仅约1.3万年以前。这一…  相似文献   

14.
位于日本岛根县仁摩町的“琴之滨”,有一片会演奏音乐的沙滩。来到仁摩町。“砂的博物馆”,可以看到一捧装在玻璃容器里的砂,这些砂正是来自邻近的“琴之滨’抄滩,用陶制的棒子搅拌一下,干燥的砂粒竟然自行演奏出声响极大的音乐,而且随着陶棒接触砂粒的力道不同,这捧砂时而发出琴声,时而发出有如人的悲鸣的声音,时而发出像是穿着长靴踏上刚积不久的初雪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我来到美国留学的第三年,在此期间我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过着勤工俭学的生活.在美国的海外留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住在校内,不少学生都是被移民局分派到美国人的家中居住.我在读中学的时候与同校的一名香港学生被学校分到离学校很近的一户美国家庭中,这一住就是两年,等我考上新泽西州立大学以后才与一个中国女孩合租了一套公寓.这套公寓所在的西区非常乱,但房租便宜.自从来到美国读书以后,我亲身体验到了身在异国处处不容易的滋味.虽然上中学和读大学所需的昂贵学费都是国内的父母承担的,可平时日常生活的开支必须靠自己打工去赚取.因为在这里如果你不去打工赚钱的话,周围的同学都会瞧不起你,认为你没有自己生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来源鼓声震耳,琴声悠扬,这是由于鼓皮和琴弦的振动迫使周围的空气也振动起来,空气把振动送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振动是声音的来源。声速、频率和波长俗话说:“耳听八方。”这说明声音可以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介质不同,声速  相似文献   

17.
随着“首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中国的民间科技正在成为备受注目的社会力量,并有望成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生力军。对于这个人数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的民间科技集体热潮的出现,社会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种声音说,民间科学是一个“宝藏”,应当大力发  相似文献   

18.
魏岳江 《知识窗》2001,(12):42-44
“三角洲“--美国反恐部队   在美国东部,有一个神秘的军事基地--北卡莱罗纳州布雷登堡.这就是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建立的专门用来执行反恐怖作战任务的“三角洲“部队的总部.“三角洲“特种部队是美军反恐怖的主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对付世界范围内威胁美国利益的各种恐怖活动,现编有2个中队,中队下辖若干小队,每个小队16人.   ……  相似文献   

19.
吉青 《科学与文化》2005,(10):16-17
这是一个西方冒险家和中国大熊猫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美国女子,叫露丝·哈克内斯。故事的背景是旧中国,时间在1936年。为了实现丈夫的“遗愿”,她孤身一人深入中国内地,最后成为将活着的大熊猫带到西方世界的第一人。此后她为此感到内疚,一直郁郁寡欢,多次试图自杀。  相似文献   

20.
只需交纳10美元,就可享受一次“时间旅行”?尽管这一切听上去太过荒诞,但美国一家名为“时间旅行基金”公司的创办人却郑重其事地宣称,他们有一套严谨的理论证明“时间旅行”这项业务“的可行性”,而且他们绝不是一家骗子公司,这也绝对不是玩笑——事实上,就连美国权威媒体《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