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是什么     
儿时所有人都认为无忧无虑的玩就是幸福,青年人会认为找一份好工作就是幸福,中年人认为事业成功是幸福,老年人则认为安居乐业,儿孙满堂就是最大的幸福。 虽然他们因年龄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所有人都在追寻自己的幸福。有的人为了寻找幸福失去了快乐,失去了健康。但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他  相似文献   

2.
14岁的天那么蓝,云那么淡,风那么轻;14岁的心懵懵懂懂,十四岁的梦朦朦胧胧。14岁的女孩会将自己的秘密锁进粉色的日记本,同时也锁住了一颗羞答答的心,她们会在夜深的时候做起斑斓的梦。14岁的男孩会莫名奇妙地留意起身边温柔美丽的女孩们,他们将女孩的天涂蓝,云抹淡,风抚轻。14岁的女孩会站在篮球场旁,看那些活跃在球场上的男孩们,看他们酷酷的、帅帅的动作……14岁的男孩会活跃在篮球场上,用故作潇洒、帅气的身影来吸引站在篮球场旁的女孩们的注意……14岁,一个成长中的故事,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让我们放下心中的懵懂,整理梦中的朦胧,用笑…  相似文献   

3.
比目鱼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作者以一种虚拟的童话形式写出了父母的爱。比目鱼的父母对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终日里陪伴着她,生怕十七岁的她会发生什么不测。比目鱼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可父母还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她。但是,人不是长生不老的,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母亲就是这样离开她的。作者写比目鱼其实是写人的世界,是写人生的快乐不能总是依托在父母身上。父母的爱能促使自己更好地成长,但爱能给予并不能代替,爱还需要自己去创造,否则,爱终究会老死。就像母亲最终会老死一样。作者通过比目鱼的爱的获得和失去或者即将失去,…  相似文献   

4.
<正>总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得到,却鲜少教我们这世上还有失去,甚至,有的失去我们无法避免,也无可挽回,比如死亡,比如我们终将会失去最爱我们的亲人。我们还可能失去朋友,失去机会,失去心爱的东西。当失去突然降临,我们失落、迷茫、困惑……到底应该怎么办?《生生》失去亲人生命是一门永恒的课程。失去哥哥的少年生生,和患癌不愿治疗而是选择记录下自己最后生活的网红奶奶,素不相识的他们相遇。他们在思考"什么是死亡"时,渐渐也给自己和家人展现了  相似文献   

5.
<正>童年里的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陀螺了。白雪飘飘的季节,正是玩陀螺的好时光。那于冰面上滴溜溜旋转的陀螺,吸引着小孩子的视线。那时节,谁要是有个漂亮的陀螺,真令人羡慕。那时候,陀螺是没处买的,只能自己做。我在空的墨水瓶口塞上一粒玻璃弹子,在木棒上绑上一截旧布条,照样玩得很开心。可惜的是,抽不了几下,弹子就会掉出来。我这寒酸的"陀螺"惹得同院的小伙伴  相似文献   

6.
<正>议论文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文体,是学生对于生活与社会的一种观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初步体现,他们在针对某些现象或概念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会不断丰富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认知,会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进而能更深刻地认识这个社会。一、概念问题不容有错在议论文写作需要注意的内容之中,概念的理解十分重要,如果不能准确理解所要论述事物的概念,论述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有时会起到南辕北辙的偏差,让论述失去效力。  相似文献   

7.
三月,带着春天的梦幻,带着绿色的期待,一个节日向我们走来,那就是植树节。三月,是小鸟歌唱的季节;三月,是我们种树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无论置身于哪一座城市,哪一个郊外,哪一片原野,哪一条山脉,到处都是栽种树木的人们,他们忙忙碌碌,挥洒汗水。让我们也加入到这植树种草的大军中去,栽下棵棵树苗,种下片片绿阴,栽种下胸中的美好心愿,唱出我们心中的希望之歌。  相似文献   

8.
三月,带着春天的梦幻,带着绿色的期待,一个节日向我们走来,那就是植树节。三月,是小鸟歌唱的季节;三月,是我们种树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无论置身于哪一座城市,哪一个郊外,哪一片原野,哪一条山脉,到处都是栽种树木的人们,他们忙忙碌碌,挥洒汗水。让我们也加入到这植树种草的大军中去,栽下棵棵树苗,种下片片绿阴,栽种下胸中的美好心愿,唱出我们心中的希望之歌。  相似文献   

9.
郭姜燕 《师道》2012,(1):40-41
我们总是会忘记,孩子在成为我们学生的时候,他们同时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儿童。 儿童是有他们自己的独特性的:儿童的眼光是独特的,世界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都具有七情六欲,是活生生的。“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生活.就是说他们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前,别林斯基就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些话永远不会失去它的意义。”当我读着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话,如同在聆听一位先知的教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培养人吗 ?在新的形势下,这个问题越来越明确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   每一位成功的教师,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给学生无私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际交往的工具。我们的宝宝虽然年纪小,但也需要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因此帮助宝宝发展语言智能也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掌握并应用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婴儿从诞生起什么也听不懂、什么都不会说,到半岁左右开始理解大人对他说的话,近1岁时能用单一的声音吸引大人的注意,发出第一个清晰的词,再到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婴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宝宝的语言启蒙师,担任着训练宝宝语言的重要使命。宝宝的模仿力很强,而身边的大人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如何做好这个榜样,引导宝宝的语言发展,父母首先得上一堂宝宝语言训练课。  相似文献   

12.
<正>回望我十七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正如海子所言,“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2006年,我告别浙江师范大学,来到丽水市黎明高中任教。这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基础薄弱又十分顽皮。初上讲台,我担心自己不能“稳住”这群孩子,就总变着花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讲《神的一滴》,先播放一段有趣的旅行纪录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上课时间过去一半心仍平静不下来;教《十八岁及其他》,师生畅谈自己的十八岁,课文却被晾在一边……在那段时光里,  相似文献   

13.
慢慢赢     
有些天才没法成为人才,因为这个世界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会被矫治到理解我们这个平庸的世界,或者,一直沉溺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我和同事去国外开会,订了一家旅馆。入住时,前台的人正忙着,一位20多岁的男人走过来,说:"我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刚下班,如果你们需要帮助,我可以帮你们。"接下来,他帮我们办理入住,  相似文献   

14.
十七岁了     
终于要十七岁了。写下这句话时,突然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是感慨还是悲痛。记得小时候看《十七岁不哭》,觉得十七岁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对那种生活也说不上是憧憬还是惧怕。结果轮到自己了,才发现其实一切都那么简单。来临了,过去了,仅此而已。孩子真的是一种有趣的生物。在家乡总是和自己同龄的小朋友在一起,偶尔认识一个87年的就会觉得新鲜,“哇!大我一岁呢!”可后来到了大连,渐渐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大部分都变成87年的了。突然间觉得年龄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以前觉得相差很大的倏忽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都是同龄人。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王培杰 《山东教育》2001,(1):114-115
“一百多年前,别林斯基就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些话永远不会失去它的意义。”当我读着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话,如同在聆听一位先知的教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培养人吗?在新的形势下,这个问题越来越明确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烟花散     
我们总是习惯在失去之前说一定学会珍惜,在失去后懊悔忘记了珍惜。——题记讨厌吃药,麻木地挤出一粒又一粒。也最喜欢吃药时母亲看着我把药一粒一粒地挤出,吞下。看见母亲的眼神,复杂且温情。于是这个冬季不再寒冷漫长。我想我是习惯了十七年来沉溺在母亲的呵护里,挥霍着日日夜夜。也许,终于缚不住自己的脚步,踏上征途,耳畔不再有叮咛嘱咐。我对自己说要学会珍惜不再冗长的时间。可是当自己已流浪在他乡时,才又起想起曾经的诺言,但已错过那些被奢侈地度过的日子。为什么只有当我们失去时,才学会珍惜?  相似文献   

17.
失去和收获     
当我们实现了梦想后,我们才会惊奇:其实,梦想离我们是那么近,或许它就在我们身旁,甚至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未来和相关的一切都只需一伸手就能够实现。就像失去和收获的关系一样,当我们得到属于我们的荣誉时,才发现失去本来就是收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我很重要     
假如世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我就是一滴水珠;假如世界是高耸入云的楼房,我就是一块砖瓦;假如世界是一棵参天大树,我就是一片树叶……无论在哪儿我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一旦失去了我,力量就会减弱,我开始感觉到自己的重要了。 我是一个普通的少年,并不引人注目。而有许多英雄、伟人历史因他们而精彩动人,而历史没有了我,地球照样运转,世界照样兴旺,祖国照样昌盛,人民照样安居乐业……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天才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我听了这句  相似文献   

19.
前阵子拜读了魏书生先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他"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全靠学生自己的教学方式深深吸引了我.我觉得他这种教学管理工作看起来非常轻松,他是一个很会"偷懒"的教师.当今的高中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起点和独特的思维水平,也就是他们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我们美术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他们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比较,相信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视角来理解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美术教师千万不要认为整堂课非得自己一个人边讲边画、边改边讲、边评边讲不可,我们应该学会从中解脱,学会从中"偷懒".那如何"偷懒"呢?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有一种蝉,叫做“十七年蝉”。他们的幼年期都是睡在地底下的,而且一睡就是十七年——比猪还会睡,可不是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