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秀英 《陕西教育》2010,(7):116-117
200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和中国少年儿童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共同主持完成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课题。对校园中少年儿童的隐性伤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北京、上海、重庆、山西、山东、湖北、陕西、广东、浙江、辽宁等10省市近6000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在校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为我们认识校园隐性伤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事实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据《新闻晚报》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在近期通过对3400名6—15岁的少年儿童及其父母和老师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不讲假话,实事求是”的认同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下降。该项调查将少年儿童按年级分为四组: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在少年儿童具有的好习惯调查项目中,对“不讲假话,实事求是”的认同度依次为7.0%、1.8%、5.35%、0.6%。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成果在京发布。这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的课题对长春、北京、上海、广州、兰州和成都等6个城市的2617名少年儿童和2573位成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8至13岁的少年儿童(即小学三至六年级、初一、初二的学生)及其父母或其他长辈。其中关于少年儿童饮食方面,得出以下数据: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和中国少年儿童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共同主持完成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课题,对校园中少年儿童的隐性伤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北京、上海、重庆、山西、山东、湖北、陕西、广东、浙江、辽宁等10省市近6000名小学  相似文献   

5.
丁素汶 《师道》2005,(2):32-33
去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通过《中国少年报》和《知心姐姐》杂志,在全国范围的小学生中开展了“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共有29个省、市、自冶区的1170名少年儿童参与了投票。调查组列出了在校园或校园周边容易引发的11项针对小学生的伤害,包括语言伤害、校园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校园设施伤害、体罚、校园勒索等等,然后请少年儿童就这11项进行投票,选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三项他们心目中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面对伤害,孩子们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6.
1999年,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大型调查,对6岁至14岁的城乡少年儿童进行对比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小学1至3年级中的67.2%的城市少年儿童和45.6%的农村少年儿童每天写作业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标准(30分钟);小学4至6年级中的36.8%的城市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7.
书讯     
近年来,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件屡见报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加合理地处理、防范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件,增强法律意识、保险意识、安全意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与防范”课题研究。本书包括《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的现状、问题及其预防》的主报告及13个子报告,主要探索少年儿童人身伤害发生的基本规律及发生原因;总结防范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的成功经验,帮助全社会增强对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的防范意识,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防范对策和少年儿童人身伤害事件处理建议。劳凯声孙云晓主编新焦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三大校园伤害困扰小学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小学生心目中最主要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这是日前举行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新闻调查得出的结论。29个省、市、自治区的1170名少年儿童参与了投票,其中“语言伤害”以81.45%的比例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孩子们认为教师或同伴对自己的侮辱讥讽的语言是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新闻调查报告指出,社会、学校、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校园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及时把孩子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教给孩子。同时要加强对孩子在校人际关系的关注,重视校园软环境带来的伤害。自2003年开始,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共同主办了“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少年儿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为其成长创造安全快乐的环境。《人民日报》三大校园伤害困扰小学生$《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说起小学生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人们往往会想到体罚、暴力等行为,认为这些才是伤害学生最深的。其实不然,“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才是伤害小学生的罪魁祸首。“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共同主办,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将继续深入开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帮助少年儿童提高自护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干预体系,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电脑》2005,(3):5-5
日前,“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在全国各地的1170名少年儿童中,就“校园伤害”话题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令人吃惊: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目前最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取绰号”和“老师生气的话”被公认为“最让孩子受伤的语言伤害”!  相似文献   

12.
伤心的泪     
冰云 《初中生》2009,(4):57-57
紧张的中考过后,当得知自己进入了年级前十名时,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第一次进入前十名,还来不及高兴,却被今天下午的一幕深深地伤害了。周会课上,老师讲起这次中考,说我好不容易挤进了年级前十名,  相似文献   

13.
据最近“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 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就“校园伤 害”话题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语 言伤害”以81.45%的比例成为小学 生最关注的、认为是最急需解决的 问题。校园“语言伤害”主要来自老 师和同学这两个群体,孩子们认为  相似文献   

14.
有专家称:调查显示,有10%的少年儿童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约1%的孩子上网成瘾,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她说,许多中国儿童专家认为,这将对少年儿童带来包括视力下降、肌肉劳损等身体伤害,同时精神伤害也难避免,但是中国的家长显然对此还缺乏关注。  相似文献   

15.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共同发起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在全国范围的学生中开展了“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语言伤害”与“同伴暴力”、“运动伤害”位居前三甲,成为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的安全牵动千家万户,事关少年儿童的切身利益、家族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一项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公益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教育、公安部门为主导,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社会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2007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全年的活动主题为“我自护我平安,共创和谐校园”。本次安全知识竞赛是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希望各级少先队组织踊跃参加,希望少先队小干部广泛发动队员,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为集体争光。  相似文献   

17.
你恐怕想不到,照片上这个瘦瘦的小女孩竟然是一位小小发明家。她叫李南金,今年十岁,是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还是中队学习委员呢!李南金从小爱学习,求知欲强,课外知识丰富。她热爱大自然,环保意识强,喜爱动物和绘画,荣获“三好学生”“、爱心小使者”和“爱心小义工”的荣誉称号。而她最擅长的还是创造发明,其中的“盲人手机”荣获2002年度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大赛决赛“创新奖”“;盲人电话”荣获2004年度第二届山东省和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发明创新决赛二等奖“;风力驱蚊器”荣获“2004年度中国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8.
去年五月的一个星期六。某地一个新村内,发生了一名五年级女生伤害一名二年级女生的惨案。事件发生后。人们议论的中心是这个在校平平常常的十一岁女孩,为什么会如此残忍?笔者通过多方调查,特别是从她家庭中取出的51盘VCD片了解到,是这个家庭疏于对大众传播媒体的管理,造成了惨案的发生。当前,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对影视片进行分级管理。但笔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家庭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的儿子今年上初中一年级。为了杜绝电脑游戏的诱惑,我经常向他讲述电子游戏对少年儿童的危害。未曾想到,越这样做,越适得其反,他对电脑游戏充满了向往,每天都要上一会儿网,找点喜欢的游戏玩。儿子行为越来越古怪,  相似文献   

20.
招生信息化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于近期发布的“你认为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