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云霞  卜淘 《内江科技》2010,31(9):104-105
新场气田上沙气藏为一多层叠置的大型致密砂岩气藏,气藏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各气层所处开发阶段不同.井网分布不均匀.单井控制储量差异大,层间储量动用不充分,常规的采收率标定方法不能体现储层差异对采收率的影响。根据气藏的地质、开发特点以及各气层储量分类评价结果,选取各气层代表不同储量类型井区为标定基础单元,标定各气层不同类型储量的采收率。最后给出气藏目前争件下的采收率,采收率标定结果能够反映多层致密砂岩气藏非均质的特点,并以已开发储量为类比对象分析气藏潜力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5,(12):89-90
水平井是开发致密砂岩气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水平井合理配产对水平井的稳产时间、动态控制储量以及最终采收率等有直接影响。针对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综合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法、采气曲线法、单位压降产量法建立了水平井合理配产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水平井合理配产比例应为1/3~1/5,水平井测试产能差异大,采用"高产低配、低产高配"原则,有效的指导了大牛地气田水平井的生产,为水平井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依据。该方法在大牛地气田水平井上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气藏水平井合理配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为一大型的低渗透气田.其中盒8和山1是气田的主力气层,盒8~山1段为辫状河沉积-三角洲沉积.苏里格地区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储层横向变化大,有效储层薄,利用常规地震勘探技术无法满足储层预测需求.近几年以AVO分析、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弹性阻抗技术和弹性参数为代表的叠前地震描述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综合配套利用地震预测技术,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包含流体和岩性等多种地质信息,是低渗透气藏勘探成功的关键,其研究对于低渗透气藏的解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川西中浅层多为低渗致密河道砂岩气藏,气藏具有河道宽度窄,厚度薄,控制储量小等特点。其开发技术政策的优化,对于气藏高效稳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ZJ气田JS气藏为例,开展致密河道砂岩气藏主要开发技术政策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气藏整体上采用水平井开发。气藏采收率推荐值为50%~80%。合理采气速度推荐值为6%~8%。  相似文献   

5.
杨文新 《内江科技》2011,32(8):126-127
由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平均20%左右),本文研究了低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等特征,开展了注水、注CO、注、气水交替等不同提高采收率方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驱和水驱后的气水交替方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高,同时在矿场进行了气水交替先导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N2CO2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河油田低渗透油藏储量规模大,采收率标定方法繁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在大量调研国内外采收率标定方法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辽河油田A区块,开展了天然能量开发和注水开发方式下采收率标定对比分析,用于指导开发规划方案的编制。  相似文献   

7.
张贤毅  闫长辉  李健伟 《内江科技》2011,32(10):125-125
大牛地气田为低孔-低渗气藏,共分六个层位,层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单层开采经济效益低,部分井采取多层合采、由于层间差异.在开采过程中出现干扰使得合采与单采的产能相差不大,根据该气田地质物性、压力系统特性、生产动态等采判定层间干扰程度同时进行室内合采模拟实验模拟不同合采时机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得出可采用高渗层先单采再与低渗层舍采的方式,由于不同的开采时机所造成的干扰程度不同,对最终的采收率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8.
贾元元 《内江科技》2013,34(1):137-138
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油藏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低渗透油藏由于其储层物性差、渗流机理复杂,因而单井产量低、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低渗油藏低产原因,总结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国内各低渗透油田提高单井产能方法的增产原理及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X地区为低渗透气藏区块,需要通过压裂方法提高单井产能。不同的井网部署,产生的开发效果截然不同。设计井网时,既要考虑单井控制储量以及整个气田开发的经济合理性,井网不能太密;又要充分考虑井与井之间的压力传递关系,井距不能过大。通过对柴达木X地区全水平井五点井网优化,分别研究了排距、井距、水平段长度对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影响。对井网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合理的井网开发方案,指导油气田生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低渗致密气藏和凝析气藏的储量占相当大的比例,气井压裂前自然产能很低或基本无产能。水力加砂压裂是进行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且存在严重的水相圈闭损害和其它敏感性损害,采用针对常规砂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不能达到满意的增产效果。开发好这类气藏对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致密气藏的地质与开发特征和技术现状的研究,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致密性气藏的特征,为以后在此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开采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技术难点,结合国内低渗透油田开采的现状,论述了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问题。本文在总结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提高采收率的创新技术,仅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86万亿立方米,开发动用仅占有1/3的储量,还有2/3的储量没有动用,天然气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低渗透气藏一般都具有低孔低渗、裂缝发育、高毛管压力、地层压力异常、岩石致密、高损害潜力等工程地质特征。本文简单介绍了低渗气藏目前国内增产技术现状,主要在增产机理、现场应用工艺技术方面进行介绍;从低渗气藏水力压裂改造和酸化酸压方面,介绍了国内低渗透气藏增产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雪松 《金秋科苑》2010,(22):149-149
胜利油田浅层气藏以河流相沉积的透镜状疏松砂岩为主,由于储层埋藏浅、压实程度低、胶结疏松,气藏开发过程中易出砂,严重影响了气藏的开发效果。本文简要分析了气层出砂的成因及对储层伤害,认为防砂完井方式可有效抑制地层出砂对气藏开发的影响,提高气藏采收率。但完井中的射孔过程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储层伤害,但可以通过优化射孔工艺加以抑制。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属于典型的孔隙型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各气藏未见明显水层,无边、底水,原始气藏压力为低压至常压。大牛地气田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天然气中凝析水和地层孔隙水的影响,经常会导致气井井筒积液,对气井的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目前气田主要的排液采气工艺是泡排,但是2010年,有2口实施泡排工艺的气井水淹停产,水淹时井口油压为8.00MPa。随着地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将有更多的产水气井积液甚至压死,所以针对大牛地气田实际状况提出利用现有注醇管线,使用撬装压缩机在集气站或者井口注气相结合,不安装气举阀的排液复产工艺。对于大牛地气田能否使用气举排液复产工艺,首先在于地层压力能否举升所期望的排液量,其次所需的注气量是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最后就是现有小管径的注醇管线能否满足注气要求。  相似文献   

15.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已探明低渗透油藏的石油地质总体储量达到了52.1×108t以上,且低渗透油藏的动用率达到了50%比例以上。可以说,低渗透油藏在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提高其最终采收率也有着相当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的提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完善网井、注水调配、以及压裂改造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其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杨等 《内江科技》2014,(3):94-95
火山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气水产出关系复杂,有的气井甚至投产就气水同产,严重影响气藏的采收率。受水平井井眼轨迹和复杂流动形态的影响,常规的预测模型不适用于水平井的临界携液流量预测,分别利用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计算气井不同井段的临界携液流量,发现直井段临界携液流量并不随井深呈线性关系,这为指导火山岩气藏水平井高效开发和排水采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已探明原油地质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石油能源的日益枯竭,低渗透油藏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技术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据有关文献,国内近年发现和未投入开发的油田主要以低渗透油田为主,约占发现储量的50%~60%,其中特低渗油藏在低渗中占60%~70%.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将会是我国石油稳产和增产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其中的气驱包括CO2混相/非混相驱、空气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技术,室内实验和油田先导试验等大量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注气方式,其开发效果也不同.它们的驱油机理、驱替类型、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主控影响因素、适用性、经济性和优缺点不尽相同,对其进行横向对比和深入分析具有重大科研意义和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解法十分繁琐,主要原因是控制方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利用气藏压力分布半解析解表达式,结合物质平衡原理,计算了定产量生产时不同启动压力梯度下的采出程度和供给半径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采出程度和供给半径近似成指数关系,启动压力梯度阻碍了地层能量传播和流体运移,消耗了部分地层能量,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供给半径越小。供给半径的计算可以为气藏井网部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李风鸣 《内江科技》2013,34(3):123-124
凝析气藏的开发不同于一般气藏,除了要考虑天然气采收率外,更重要的还需要考虑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问题。本文针对衰竭式、保持压力和部分保持压力三种开发方式,以埕北古7井流体组分分析结果、流体相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曾川  冯国良  王贵生 《科技风》2012,(14):55+57
大牛地气田为一典型的低压、低产、低渗透气田,由于录取的生产数据有限和频繁产量调整的影响导致大部分生产参数的计算方法对大牛地气田的气井不适用,这里介绍了流动物质平衡法在大牛地气田计算气井合理产气量和动态储量上具体做法及在指导现场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