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乔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282-282
A油田由于断层较为发育,而且“十—五”以来含水较高,老井含水达到94%以上,常规注水方案调整效果逐年变差,进一步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重要闷题,因此近几年主要通过周期注水挖掘A油田老区剩余油。“十一五”以来在A油田实施后取得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周期注水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率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注水砂岩油藏稳产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鹏飞 《内江科技》2012,(5):152-153
锦16块兴隆台油层为典型的中高渗层状砂岩边底水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后,区块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产量下降快、递减加大。针对油藏特点,以剩余油研究为基础,深入油藏研究与实践,实施以"二三采油"、精细注水等手段的多元开发,同时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注水开发老区在"十一五"期间的持续稳产,进一步提高了断块开发水平,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孤东油田七区馆下是典型的边底水油藏,经过20多年的天然能量开采,现在已经进入"三高阶段"。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快,递减速度快,单元稳产难度大。通过深化油藏动态分析,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潜技术,实现空水稳油技术,有效解决了制约油田稳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6块受井况恶化等因素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为改善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开展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以及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制定不同构造特点及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改进和完善适应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及精细注水开发技术。通过井网优化恢复、层间精细调整、层内有效挖潜,改善水驱效果,自然递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河口油区已经进入中高含水的开发阶段,层内、层间、平面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分注井工艺技术水平和层段合格率,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成为实现油田稳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加强配套工艺技术为基础,提高分注井层段合格率为目的,配套了不同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通过加强管理,控制实施过程,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河口油区注水开发的分层注水综合配套技术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谢滨 《科技风》2011,(3):133
油田经过多年的加密调整和注水开采,大部分已经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阶段,依靠常规方法开采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根据南一区葡I组主力油层的陆相沉积,油藏非均质性以及水驱开采后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在南一区西东块2008年进行小井距布井,于2009年1月开始采用注高浓度聚合物,经过10个月的注聚现场应用研究,我们对南一区西东块注聚井取得良好效果做出真实评价,为油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聚合物驱油技术,保证聚合物驱油现场应用取得好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晶等 《内江科技》2014,(4):54+38-54,38
<正>埕东油田辖区内共有六个水驱单元,水驱产量占年产油量的70%。水驱单元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面对新井、措施选择难度大、管网腐蚀严重等诸多困难,如何挖潜增效降低自然递减率实现水驱产量硬稳产,成为水驱单元开发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紧紧围绕"注精细水,采效益油"的开采目标,结合目前开发实际,精细注水井管理,大力开展水井各项工作,最终实现了个单元注水井在各层系上的"动态合理配注"。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高含水后期的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满足油田稳产和"稳油控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陈玉丽 《内江科技》2011,32(4):140+130-140,130
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2008年在二区74-81单元进行注水结构优化调整。在深化单元油藏开发特点认识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途径、注采结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注采结构调整措施,使单元地层压力得到控制,注采结构得到了优化,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强化了油田稳产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油井挖潜余地越来越小,是否能继续保持稳产,取决于未措施井产量递减程度,注水结构的调整已成为高含水后期控制产量递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注水井的合理调整是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和减缓产量递减速度的基本方法,由于在注水过程中,有的井、层实际注水与方案不相符,还有的井、层在吸水状况改变后没有及时得到调整,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到进一步提高注水质量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目标实现。提出分层测试在不同条件下的测试周期应实行动态化的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搞好注水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孤岛油田在注聚后单元高采出程度、高含水,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水淹状况复杂,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应用反相乳液深部调堵剂及封口段塞堵剂的技术,在中一区Ng3水井深部调剖取得较好应用效果,深部堵调有效扩大了波及体积,是“双高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定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低孔、低渗、低压油藏常规注水开发见效慢,油井产量递减快、稳产水平低等特点,实施了超前注水开发技术,及时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相相对渗透率,很好地控制了含水上升率,提高了油田高产稳产期,开发效果明显提高。该技术对今后低孔、低渗、低压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锦16兴隆台油层是欢西油田最大的稀油开发区块,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的"双高期"。在油公司的统筹安排下,锦16兴近年来实施了由单一注水开发向泡沫驱、二元驱、细分调注水、调驱等多元开发的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调驱可行性分析,在二层系开辟化学驱的同时,2010年在一层系实施了5井组调驱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2年为进一步提高调驱效果,对原调驱设计进行了优化完善,主要包括剩余油分布研究、调驱体系选择、调驱层系配置等方面,在三层系优化实施了3井组,截至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引言 永66断块位于山东省永安油田的东北部,是一个四面断层遮挡的长方形封闭上有气顶下有强大底水油藏,断块平面上采用高部位采油,低部位边缘注水的开发方式。在利用直井井网开采了20多年后,直井开发水锥现象严重,开发状况不断恶化,导致采收率低,大量剩余油滞留地下无法采出。到2007年底,开油井13口,单元日油能力80t,综合含水90.8%,采出程度29.1%,采油速度0.44%,采收率36.6%。  相似文献   

14.
谷雨  宋玉龙  郑伟涛  石飞 《内江科技》2012,(11):136-137
塔里木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体产量迅速递减,采收率较低。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封闭油井的产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是开发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亟需相应的研究。其中,注水替油技术的选井是否合理对单井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注水替油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岩溶地貌特征、储集体类型、完井位置、水体能量及含水特征、原油物性、溶洞定容性等六个方面总结出注水替油的选井原则,对现场注水替油优选措施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乔力  吴立峰 《内江科技》2015,36(6):71-72
对于高含水期老油田的上产稳产,认识剩余油开采剩余油是关键。通过对苏北盆地ZW、MTZ等高含水期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的认识,本文从地质、开发两方面对老油田宏观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剖析,旨在希望能够对老油田剩余油的开采提供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明6块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明确了以提高水驱程度,有效控制自然递减为目标,探索极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精细注水开发技术,开展了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和制定了不同构造、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建立适应明6块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技术、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7.
宋佳音  黄毅 《内江科技》2011,32(12):127+73-127,7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其储渗空间主要由洞穴、裂缝带、溶蚀孔隙组成,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油水关系复杂。油井出水导致的产量下降已成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在S94CH缝洞单元单井储层特征、开发动态研究的基础上,对S94CH缝洞单元油水关系进行分析,认为S94CH缝洞单元总体呈现"油高水低"的现象,但开发中的油水关系却十分复杂。油井开采后期对该类型的缝洞单元进行单井注水替油,能够起到稳油控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区剩余油分布较为零散的特点,通过小区块注水井调剖,挖掘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尤其高含水井组),可以将厚油层内部的高渗透率降低,注水压力得到提升,使动用较差的油层得到动用(从而挖掘这部分剩余油),最终调剖区块开发效果变好,既产液量下降,产量稳定,含水下降,流压下降。  相似文献   

19.
提液增油是水驱油藏开发过程中保持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模式。目前,南堡油田M区和N区油藏注水开发已见了明显的效果,油藏能量得到补充,自然递减变缓,能量和含水上升逐渐成为影响油田稳产的主要因素。通过综合比较国内外其他相似油田的开发状况,开展南堡油田边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期提液技术研究,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采取注采比调整等措施,确定合理的提液时机、提液速度、提液强度,从而解决提液前后油藏开发中的主要矛盾,以达到南堡油田稳产、上产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油田注水是维持和补充地层能量,使油田稳产、高产、提高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方式。分层注水是调整层间开采差异、控制含水上升、实现油田相对稳产的重要手段,对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