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强 《内江科技》2013,(8):39-40,38
本文从潜江凹陷蚌湖地区岩性油藏勘探现状出发,总结当前勘探的瓶颈为储层预测。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相应沉积相特征,通过沉积古地貌分析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频谱成像等方法,将地质小层对比预测结果与地震储层预测结果相结合,精细刻画潜江组主要目的层的储层展布特征;应用地震属性约束建模法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并和叠前密度反演结果结合,应用法线距离方法来识别渗透性砂岩和盐岩,进而解决储层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宏亮 《内江科技》2008,29(4):109-110
红柳油田是一个大型鼻状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性-构造油藏,主力含油层位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目前已进入高成熟度勘探阶段,隐蔽油气藏勘探成为勘探公关的主要方向。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波形相位特征、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储层预测技术,综合研究储层发育,进行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万琳 《内江科技》2009,30(12):28-28,48
本文以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研究为选题,利用EPOS3软件对冀中油田文安地区进行地震属性分析。主要提取出的振幅和频率信息对该地区做出了储层预测,分析出了油气聚集地有利区带。用EPOS3这个软件提取出的均方根振幅属性,频率属性等等其他属性,能够较好的刻画该区的砂体发育和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4.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地球深部探测及工程勘察等重要的物探方法之一,而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反推地下介质的波阻抗或速度分布,并估算储层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一种技术方法,对储层预测,内陆深部探测及隐伏油气藏等勘探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地震反演技术理论,并对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在地震勘探过程中,由于地层吸收、孔隙、流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震信号往往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特征,即地震信号的频率成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利用基于小波谱分解的高精度的时频分析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取了相关的时频域的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在玉北1井三维工区,运用频率衰减梯度,结合总能量、叠前叠后反演、AVO属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领域,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地震记录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反演出地质记录的原始沉积环境。另外,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沉积体体积、岩性等的定量描述。地震沉积学可以定量刻画地震相,可以做到相控储层预测,使沉积相预测更为客观,能够减少其多解性。本文从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在油气勘探中作用及存在问题四个方面进行阐释,进而分析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储层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葛星 《科技风》2012,(4):168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岩性油气藏、裂缝油气藏、断块油气藏、隐蔽油气藏已称为主要的勘探目标.因而对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使用三维地震解释能够充分利用地震数据携带的大量地质信息,结合测井、地质资料综合解释,能够对地下地质体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对地震数据进行属性分析来提取并优选与地质特征有关的地震属性能够克服用单项信息进行储层预测的地震信息的多解性,所以对区域进行精细的三维地震解释和地震属性研究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根据区内露头剖面观察、地震相解释、钻井岩性特征、岩电关系特征等,将涪陵地区沉积相划分为三种类型(碳酸盐台地型、台地边缘礁滩型、台地边缘斜坡型),通过对本区及邻区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刻画出各沉积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本区及邻区资料进行储层识别,建立储层正演模型,刻画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最后依靠地震相分析来刻画圈闭边界,再结合波阻抗反演、瞬时相位、均方根振幅及其它地震属性等研究,在涪陵二维地震工区识别出早期台缘相带圈闭-泰来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9.
<正>三合村地区地层油藏发育广泛,但常规地震资料对地层剥蚀线描述难,制约了该区地层油藏的勘探进展。针对该问题,通过利用谐波拓频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拓频处理,提高了地层油藏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层剥蚀正演模拟分析,优选波形属性对地层油藏剥蚀线和储层发育区进行预测,有效的提高了地层剥蚀线和储层的地震识别能力。综合考虑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开展优化部署,带动了该区新的勘探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震属性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在地震解释构造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解释地震构造、分析地层、了解油藏特征和准确分析油藏储量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着。以川西北九龙山气田须二上亚段为例,通过地震属性分析,确定均方根振幅、弧长和平均反射强度在该区对含气异常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江洁 《内江科技》2011,32(3):133+191-133,191
川东北JN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沉积,储层岩性主要为鲕滩储层,分为南北两套不同的储集层,具有厚度薄、岩性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导致对其空间展布规律的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地质、地震、测井资料,应用正演模拟,确定鲕滩储集层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而采用波形分类、属性分析及地震反演等技术进行有效储集层的预测与描述,对已发现的圈闭进行地质综合评价,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宋瑞有  廖静  韩光明 《内江科技》2011,32(12):113-113,63
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地震属性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崖城23-1异常体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展开说明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首先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异常体的空间展布和分布格局,再用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异常体横向预测和烃类检测。  相似文献   

13.
杨礼宾 《今日科苑》2007,(10):61-61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决定着油气田开发方案、注采比,以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研究已经在油气藏描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可以得到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储层横向预测,通过地震波阻抗反演,可以进行储层的储集参数分析,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地层压力这个在储层评价中的关键参数。本文从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影响油气层的最终采收率。系统地介绍了地震资抖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影响地震资料法预测精度的原因及提高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七虎林河坳陷位于虎林盆地北部,工区沉积环境复杂,断层发育,勘探难度大。本次研究从井资料出发划分工区沉积微相,然后依据各沉积相的地震反射特征,利用地震属性交会分析优选出对沉积相敏感的地震属性,再根据这些属性以及属性之间的聚类分析结果,明确了整个工区的沉积相分布,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这对其他类似区块的研究分析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裂缝性油气藏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储层裂缝预测是油气勘探开发从业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对地震曲率属性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相比于常规方法,地震曲率属性能够有效预测微断层、裂缝,预测的精度更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讲述了对页岩气的基本认识,并对其存在特点、应用价值进行了概述。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在页岩气领域的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地震勘探技术在页岩气勘探时应着重解决的几个方面,即寻找页岩区构造,页岩层储层标定,页岩的厚度和埋深,并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页岩气敏感属性进行优选、分析和提取,最终实现对页岩气"甜点"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程长领 《内江科技》2013,34(1):140-141
白垩系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的勘探层系之一,明确其储层展布特征显得尤为重要。在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基础上,针对白垩系共化分出10个砂层组。针对白垩系不同类型的储层,分析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厚度、不同深度段的速度关系,利用地震相等技术归纳出各类储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结合地震属性提取、等时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白垩系储层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明确了储层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石油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石油开采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储层地震属性预测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促进油气开采工作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地震资料极性判别的方法进行介绍,提出地震资料极性判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促进我国储层预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姚素君 《内江科技》2014,(2):131+133-131,133
<正>车西洼陷中深层砂砾岩体是车西地区一种重要的油藏类型,其分布广,勘探潜力较大,但物性差、产能低、岩性组合复杂、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一直是制约油气勘探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砂砾岩体的层序界限特征入手,分析了不同岩性组合模式的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多种属性特征识别更加合理准确划分出层序界面,结合本区速度、压力、砂岩厚度等特征分析,划分出砂砾岩体与滩坝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带,提高了该区中深层砂砾岩体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往往需要采用多种震源和仪器及接受设备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从而使采集到的混源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和相位等特征差别较大。由于上述特征差异会造成相关时移误差、静效正失效、速度谱及叠加波形失真,给储层反演和油气预测带来了不便。鉴于此问题,本文提出开发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处理模块来消除反射时差达到整形地震子波的目的。本文首先比较了匹配滤波法与其他方法在理论上的有缺点,然后给出了匹配滤波法的原理以及该模块的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匹配滤波子波整形模块处理地表条件复杂下的由多种震源和仪器及接受设备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所得的混源资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