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教育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必须要经历的。但是,教育不应当仅仅是教育者向被教育者灌输知识,这只是最初级的教育;教育的更高形式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领悟、感受知识,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这其中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亲自去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赏识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赏识教育是让教育者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育者在享受中教,学生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学生天天快乐,教师、父母日日赞叹的教育。那么赏识教育对教育者都有哪些具体要求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这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但不是惟一保证;二是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结构,只有具备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灵活运用;三是拥有健康的心理品格,这是进行赏识教育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置身教育,无疑会丰富人生阅历;而从事教育科研,则会更加深化对教育的职业感悟。之所以说经历就是财富,是因为经历可以使人增长见识,让人更加成熟;之所以说经验就是资本,是因为经验标志着人的发展,可以使人走向成功。教育科研使教育者站在教育科学前沿,在对教育实践的引领和反思中不断积累经验财富,充实自我;在科学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已,完善自我。因此,教育智慧结晶的进程,也铸就了教育者特有的职业人格和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是让教育者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育者在享受中教,学生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学生天天快乐,教师、父母日日赞叹的教育。那么赏识教育对教育者都有哪些具体要求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这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但不是惟一保证;二是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结构,只有具备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灵活运用;三是拥有健康的心理品格,这是进行赏识教育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许德 《学语文》2008,(3):4-5
中学语文教育作为一个热点话题,讨论的焦点在于它与文学教育的关系。这是个太大太难的题目,牵涉的方方面面很多,很难一口说定。笔者作为高校教师,以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分别经历过这一问题所关涉的两个方面,即基础语文教育与大学文学教育。从自己的受教育和教育他人的经历,深刻感受到了两者的巨大差异与矛盾。近年来,笔者从事本科生的现代文学课堂教学,以及指导中小学教师的自考论文,从中感到这种矛盾和差异不是愈来愈小,而是愈来愈大。这可能并不仅仅是个人感受,而是很多人的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6.
肖川 《江苏教育》2007,(19):24-25
教育之于人,既完全可能,又非常必要,而人——作为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人们怎样看待教育?通过教育要达到何种目的?这便是教育的意向性问题。换言之,教育的意向性,即人们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所抱的态度和期望。教育的意向性既有社会的,也有教育者的和受教育者的。  相似文献   

7.
让每一个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教育者的理想。出于同样的教育理想,国内一批人选择华德福教育,他们认为华德福是理想的教育方法,能给予孩子一个充满自由与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教学中,让人沮丧的莫过于“无力感”了,就好像你在使劲推一座山,不管怎么用力,结果它都纹丝不动。这种感觉对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深深地刺痛了教育者的心灵,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做得不对吗?这孩子真的无可救药了吗?”对于教育者来说,这种怀疑是致命的。那么,教育者如何才能让教育更有力量呢?笔者认为,一定要按...  相似文献   

9.
艺术教育是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极高的学科。艺术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具备创新“人”所具备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使教育者具有创新教育的能力和手段,让创新赋予艺术教育强有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在职教师培训是完善教育者的一种方法。如何让现阶段的教师培训更有效,让教师培训切实成为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沟通的桥梁,通过从课堂的评价——理论学习——反思教学——校本研修这四个环节入手,对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一定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的社会活动,它负担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存亡。教育既是明天的事业又是今天的需要,让学生过上自尊自信的生活,才是有价值和充满生机的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者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培养学生自尊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工作,认识人是这一工作的基础,教育者需要深入把握人性基础,方能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从现实角度出发,人往往难以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也很难理性地接受他人对自己直观的、负面的评价,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充分发挥实效性。反向内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直接讨论教育对象出现的问题,而是将教育对象的问题演绎为发生在第三者身上的案例,让教育对象以第三方立场来讨论和评判教育者所设计出的案例,从而让教育对象在评判他人的过程中自然触发对自身问题反思的一种实践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反向内省法可以归纳演绎为“对象分析——情境创设——角色代入——触发内省”的行动模型,坚持情境设定自然、参与人地位超然、教育者适度干预、显隐有机结合的原则,全方位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化、个性化、实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了扩大教育规模的艰苦努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之后,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视线自然而然地聚焦到了教育公平身上。这既是因为,作为重要的社会事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社会公平又集中体现于教育公平;也是因为,无论是普及教育,还是改善教育,其实都是在促进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注重生命发展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积累和加工,而是通过体验使知识进入个人的内心世界,与个体的生命历程与人生经历融合在一起。教育的过程应是受教育者、教育者及教材达到精神契合,进入一种入神的状态或境界,在这一境界中消融主客之分,教育过程成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焕发生命活力、践行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战雄 《辅导员》2014,(22):46-46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崇高事业,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关乎学生的前途命运,关乎民族的未来发展。我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和彬县的教育现状,就如何办好教育,谈谈个人的三点想法,即让教育回归本位,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教育回归本质。  相似文献   

16.
马盈庭 《教师》2012,(19):40-40
就目前教育现状来看,教育教学的宏伟蓝图描画得让人热血沸腾,而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所得到的结果却令人沮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操作方法、应对教育问题的策略在学生身上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满足人们的快乐需求和快乐发展,并教会人们如何享受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让教师快乐地工作.还教育永远的快乐”应该成为教育者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的讲题是《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但是今天到会的,除教育者外,又有受教育的学生,提倡教育的办学者。我这题目,和上面种种人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学生对于教育发生的影响,自己首当其冲,自然要去看看教育者是否已经利用他的机会,尽了他的责任。办学者是督察教育者的人,更有急需了解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的必要。所以我这演讲,实在是以上三种人都应当注意的。  相似文献   

19.
孙迎光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3):73-74,94
“人在教育中诗意地涵居”,不是教育局部的(如文学欣赏领域)和偶然的(如教师的教育方法带有诗意)状态,而是教育的整体状态,人原本就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诗的本质是“让栖居”(让人诗意地栖居),即展示显示者与隐蔽者相互作用的人生境域,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者应该成为“让栖居”的诗者,使教育与本然的人生境域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王成宇 《文教资料》2014,(34):90-91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三方面: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本文依此三方面探析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基于“教育是培养人的”这一共识,进一步论述教育应该培养怎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探讨当前教育问题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