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面孔与记忆——论口述纪录片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振华 《新闻界》2007,(1):85-86
在纪录片制作中,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将纪录片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于现实事件和题材的纪录片。一种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重视事件的现场.它是摄影机在“现场”见证,亲历的结果,它的叙事语言是展示性质的,遵循纪录片“三一律”(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表现对象的真实、叙述结构和过程的真实);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因为它所表述和纪录的事件是已经发生了的,“现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它的叙事就必须还原“历史的现场”,探索/发现是它的表现特点,它的表述有多种形式.口述历史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刘峰 《东南传播》2012,(6):111-113
可视性素材的缺乏是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创作者们进行了大量探索。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语言逐渐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创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引发了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进一步探讨。动画语言的运用属于纪录片的风格层面,而真实性属于纪录片的本质范畴,只要把握好本质真实,并不妨碍具有主观性特征的动画艺术语言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将历史史实与影像语言高度有机融合的电视样态,近年来,随着纪录片行业的迅速发展,历史题材纪录片也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找寻到更具意义的生命坐标。本文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恶魔的饱食》为例,对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当下如何体现其生命力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诞生110周年,1999年10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部推出了大型文献纪录片《李大钊》。在这部纪录片的创作中,首次发现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活动影像资料和一批从未面世的珍贵照片,引起了社会轰动。纪录片完成以后,摄制组及时总结经验,大家最大的收获是:做文献纪录片,一定要有文献意识,要树立起把“文献纪录片”做成“文献”的观念。文献纪录片的题材,自然是具有文献价值的史实,包括历史伟人、文献性著作、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等。这些题材必须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进行电视化的艺术加工。而电视化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李政 《视听》2016,(7):135-136
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近几年层出不穷,对于如何讲好中国好故事、重构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本文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例,从题材选择、解说词设计、画面选取、适当"搬演"几个方面,浅析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制作的一般模式,为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导演和编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以纪实风格为主的影视艺术手段来表现过去历史的一种音像作品。这种以照相.录音.录像为手段,以电视为载体传播的音像资料能更形象地再现历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文献纪录片,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7.
文献纪录片叙述的是历史人物或事件,由于历史记录的不完整性带来了画面缺失的缺憾,因此,导演往往要借助纪实拍摄、情景再现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过去的人物或事件“复活”。然而,文献纪录片的素材无论是以往记录的历史资料,还是为合理描绘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拍摄的素材,都必须通过一种手法即剪辑技巧的运用,才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8.
郑晓华 《新闻世界》2009,(9):164-165
受“新历史主义”的影响,当代的历史纪录片与传统的历史题材纪录片相比,在记录方式上凸显了“细节表现”、“口述历史”和“情境再现”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影视行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观众的审美也呈现多样化态式,由此涌现了大批从表现手法、叙事视角到传播方法都让人耳目一新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互联网加速了科学技术与影视艺术之间的融合,两门学科互相影响交融发展,促进了我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新,为纪录片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走过了近百年的时光,从过去的就事论事的阐释型过渡到抚今追昔、咏史言志的反射型,这是主题的根本改变,而其中的创作手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文关怀、现实切口、平民化视角、情景再现等等,让历史题材纪录片放射出别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以历史题材为主体内容的电视纪实栏目渐趋规模化,其中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栏目化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向观众展示历史背景的同时,注重深入细致的解读,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新闻性和越来越浓郁的现实情怀,这类电视栏目的发展或许表明:将以历史题材纪录片为代表的电视纪录片纳入电视新闻传播整体架构予以重点关注,以寻求电视新闻节目类型的突破,适逢其时;将电视新闻置于当前以电视剧、综艺娱乐为主体的电视节目竞争格局中进行重点布局,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重建,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12.
韦茹萍 《视听》2022,(4):136-138
随着影像技术和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历史题材历史纪录片作为架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成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展现艺术美学和提升国家形象的主要载体.纪录片是跨越时间、空间的媒介形态,如一部影像史书,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使命.在当下多元化的世界历史文化格局中,纪录片《中国》扎根于本土历史文化,形成了新颖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题材是文艺创作喜好的题材,影视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与电视节目的火热,是一百多年以来历史影像书写发展的必然结果。审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影像书写发展历程,可发现其在观念、媒介、方法三个方面都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寻找巴布什金中校》是《中俄共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人文领域活动清单》项目,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立项。该片对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进行重新架构,从小角度切入,将人文纪实性拍摄与文献纪录片相结合,以小见大,立意高远,内容厚重,创作手法新颖,阐述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帮助我们抗战的外国英雄深深的怀念,对增强中俄友谊具有重大意义。该作品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把握住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李键 《视听界》2011,(2):103-104
电视系列纪录片是指内容或逻辑上有承接关系的3集以上纪录片,通常被用来反映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社会变迁、文化现象、探索发现等大型题材。与央视和省级台相比,城市台受限于人、财、物,组织拍摄大型系列纪录片有一定的难度,但多年来,一些城市台并未放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吉平  刘昭 《传媒》2019,(2):67-6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新丝路题材纪录片跳出了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范畴,更多的关注当下丝路上正在发生的文化交流与人文往来。《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一带一路》等纪录片,在宏观层面弘扬协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微观层面上则展现了丝路沿线人民勤劳、勇敢、拼搏的人性之美,承担了解读“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丝路精神的时代使命。跟以往丝路题材纪录片相比,新丝路题材纪录片具有一种新的美学意蕴构建。  相似文献   

17.
温细鎚 《现代传播》2016,(4):109-112
文献纪录片以重大革命历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点人文历史为传统关注对象,问世至今已先后跨越"形象化政论""新纪录电影"和"新媒体时代"三个审美转型期。围绕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修辞维度,各审美阶段的文献纪录片在创作观念、题材领域、叙事手法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以记录不可复现的时间流程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纪录片的这种特性,使它成为了历史的立体档案和现实的文献笔记.在人物传记历史文献纪录片中,人的价值与历史的价值相互交融,形成史诗般的媒介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随着中国纪录片在近几年的进一步繁荣,诞生了一大批高品位的文献纪录片,作为20世纪的文献笔记和历史备忘录,向我们展示了恢弘的历史,真实、全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创造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9.
在纪录片制作中,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将纪录片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于现实事件和题材的纪录片,一种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重视事件的现场,它是摄影机在“现场”见证/亲历的结果,它的叙事语言是展示性质的,遵循纪录片“三一律”(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表现对象的真实、叙述结构和过程的真实);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因为它所表述和纪录的事件是已经发生了的,“现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它的叙事就必须还原“历史的现场”,探索/发现是它的表现特点,它的表述有多种形式,口述历史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文献类纪录片在我国的纪录片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它的创作理念和价值构建自有一番别样的风景。本文以纪录片《中共六大纪事》为例着重阐述了文献纪录片的意义、发展近况、史料考证与选择、口述历史的作用、细节运用等多方面义理和总结分析,为此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