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高中毕业证书考试和大学招生录取两个部分组成的澳大利亚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具有"多元而又统一"的特征。其中,"统一"是指各州大学考招制度的总体框架与运作机制相似;"多元"是指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各州的考试评量方式复杂,大学录取途径多元。澳大利亚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可以在"考招分离"、学生学业成绩评量、大学招生社会化管理、考试招生制度与中、高等教育制度之间的联系等方面,为我们带来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20世纪中期推行高等教育以来,其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这与其招生考试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台湾地区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遵循公平、自主、多元的基本理念,为各高校选拔特色学生提供了保障,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入学途径。文章通过对台湾地区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分析,以期为大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发展史纲》记录了上海高校招生考试的百年变革,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为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行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艰难探索。《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发展史纲》对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发展资料的历史梳理为研究者提供了"米"的资源,其对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分析也为研究者贡献了"炊"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动态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科 《考试研究》2008,(4):102-111
历经改革完善,英国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现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并对世界很多国家或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产生影响。进入新世纪,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出现新的动向,逐步建立起国家资格证书体系架构,高校入学证书考试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不断扩大考生考试科目选择空间,更多采取综合评定方式和"高校招生分数转换系统"招收录取新生,重视招收弱势群体家庭学生。这些改革动向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考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多样化既是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主要特点,也是世界各国大学招生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必须建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多样化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通过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和总结自己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满足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公平公正,以统一考试和统一录取为主、多种评价方式和多元录取方式并举的多样化的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制度.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始终领先全国,上海率先推出的高中会考、"春季考试,春季招生"和"综合能力测试"等多项改革措施影响深远。客观地看,上海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高校入学考试体系的改革探索、对高校招生自主权的确认与扩大、对学生升学意愿的尊重等方面影响颇大。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的推进,上海开始建构新的高校招生考试体系,并注意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也应看到,上海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建设方面还有许多路要走,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始终领先全国,上海率先推出的高中会考、"春季考试,春季招生"和"综合能力测试"等多项改革措施影响深远.客观地看,上海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高校入学考试体系的改革探索、对高校招生自主权的确认与扩大、对学生升学意愿的尊重等方面影响颇大.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的推进,上海开始建构新的高校招生考试体系,并注意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也应看到,上海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建设方面还有许多路要走,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联考成为自主招生考试的一种新形式。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具有降低高校招生成本、考生选择机会增多、招考公信力强等优势,但也存在考试公平性欠缺、招生与人才的培养相脱离等不足。未来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应朝着明确联考定位、维护联考公平、探索联合培养拔尖人才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经历了创建与探索阶段、恢复与改革阶段、深化改革与内涵发展阶段.招生方式从"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到"考试为主、推荐为辅";考试形式从"招生单位自主考试"到"全国统考与招生单位自主考试相结合",继而从"统分均可、自行选择"到"统分结合、向'统'推进",中间反反复复,虽不断调整,但总趋势和主旋律是"优化初试、强化复试".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改革方向上价值取向在程序公平与实体公平之间摇摆,实现路径上考试形式在"统""分"之间反复,承载主体上权力重心在政府与招生单位之间游走.为此,需在价值取向上优先实体公平,兼顾程序公平;在考试形式上明确"统""分"界限,相互有力支撑;在权力配置上推进"招""考"分离,重心逐渐下移.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国最主流的大学招生考试,A-level考试制度于1951年建立,并逐步形成了线性的课程考试制度。2000年的模块化改革将其"年终末考"的线性考试制度变革为"一年多考"的模块化考试制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学科知识,并提高其考试通过率。这一制度在运行十几年后,暴露出了重考率过高、分数膨胀严重、应试文化加重、知识宽度不够、评价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2015年的线性改革,即从"一年多考"的模块化考试制度回归"年终末考"的线性考试制度。此轮A-level考试制度改革与我国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明显不同,但也为我国新高考改革提供了些许启示,比如限制学生重复考试次数、改革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方式、强化高校在招生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招生制度是由其构成要素既作为价值主体存在又作为价值客体存在所构成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价值冲突、价值异化及价值单极化的可能。以举办高等学校者公平分享高校招生录取价值作为逻辑起点,可以建立基于价值共生的高校招生制度,从而为高校招生确立大学的高校招生标准、政府的高校招生标准、公民的高校招生标准及考生的高校招生标准等四类招生标准,为考生自主选择高校录取标准提供充足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公民、大学、考生及政府之间良性互动,有效防范价值冲突、价值异化及价值单极化的发生,解决现行高考制度面临的诸多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经历了从单独招考——联合招考——统一招考的过渡。高考制度具有计划性和统一性两个特点,高考制度的建立是当时特定社会政治背景下的产物。1952年的高考是今天高考制度的起始,它形成了高考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启了中国的高考时代,在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史上具有开创之功,是我们不应忘却的一个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国情下的高考政策,简单介绍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现实基础、特征与功能取向,分析中美两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共性与差异,提出我国高考政策变革面临的现实问题,高考政策变革的动因、理路、未来走向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在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实行宽松的高考报名资格条件政策,引起不同方面的强烈反响。青海省实施的高考报名资格条件政策与当前国家高考计划管理体制及青海省省情紧密相关。放宽高考报名资格条件,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稳中求进与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加富于人性化,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封堵高考移民与促进人口正常迁徙之间的关系,切实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建议国家招生制度改革要与高校招生计划制度改革同步进行,要留给省级一定的政策空间,改革中不放松对高考移民的封堵,逐步增加对迁入地弱势群体子女定向招生的比例,以此弥补由于政策放宽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及其对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其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几经调整和反复,最终形成了由大学入试中心举办的大学入试中心考试与各大学自主举办的个别学力检查并用的二次考试模式。这种统一与多元并重的招考模式较好地兼顾了招生公平性与大学招生自主权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招生标准是价值存在与价值活动策略及方法的统一体。维稳能力、发展状态与发展能力、包容能力、可及性及科学性五个标准构成了我国招生标准的元评价体系。以这五个标准及其计量模型为基础所建立的公共政策质量意义上的招生标准质量指数,以及考试制度所确定招生标准系统的公共政策综合质量指数,能为发现、改进、完善、建构我国现行招生标准体系的对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考预选考试是指对参加高考的考生预先进行的筛选考试,只有通过预选才能报名参加高考,是考生参加高考的资格考试,最初出现时间是1977年。高考预选可以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减轻组织和实施高考的工作量。实行预选的省份通常按高考计划录取数的三至五倍确定预选数,指标分配问题和考试组织问题是高考预选面临的两大问题。预选制度的推行是20世纪80年代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录取率波动的主要原因。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报考人数的稳定、毕业会考的推行和招生条件的改善,预选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种应急的权宜措施,高考预选考试制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高考和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高考改革面临的两难问题,高考预选的过往能够为兼顾二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与调整,每一阶段的高考制度既是当下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教育事业价值判断的战略选择。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治教兴学史,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前体现以效率为目标、采取集中管控手段的政治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体现以公平为杠杆、形成统一招生模式的经济价值取向,21世纪以来体现以发展为中心、探索多元招生方式的教育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从关注工具价值到重视本体价值、从关注重点部分到重视整体布局、从关注群体发展到重视个体差异的演进逻辑,启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要抓牢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基本方向,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招生方式,破解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发挥高考制度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已于2019年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的所有政策、举措均需通过信息系统支撑来落实。从平台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政策和业务的变化与功能需求入手,设计一个适用于新高考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系统架构,提出相关技术要求,以期为高考改革的平稳推进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现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从法理角度区别高考和高招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对天津市以地方规章的名义颁布了两个《裁决办法》,使两个裁决委员会的成立、裁决程序、裁决结果合法化,并对两个裁决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裁决委员会的相对独立和社会性以及裁决程序的公开、公正性,增强了解决2005年高考高招争议案件的社会公信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这仅仅是初探,对这种裁决制度,还应该继续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在国家级的立法中,应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协调不同位阶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